李逸君
摘 要:通過對農村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部門績效考核評價的實踐介紹,以及對考核時間、考核主體及基本指標的闡述,分析農村商業銀行現行的內部審計績效考核體系的運行情況,同時提出進一步完善績效考核工作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農村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績效考核
穩健的績效考評是農村商業銀行公司治理和風險管控重要內容之一,也是促進商業銀行提升管理水平與經營業績的重要手段。內部審計作為農村商業銀行法人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審計質量的高低對公司治理的完善程度產生直接影響,其監督、指導、服務與調節銀行內部管理的作用日益突出。建立有效的內部審計部門績效考核評價機制是促進農村商業銀行內部控制健全完善,提高內部審計的有效性與權威性的重要途徑。
考核周期與考核主體分析
考核周期過長,考核結果不全面
多數農村商業銀行按照固定周期對內部審計部門開展績效考核工作,其中不少機構采取年度考評一次的頻率。從考核結果來看,這些機構因設置的考核周期過長,無法保證對過程的監督和及時獎懲,容易產生近因效應。考核主體可能只對幾個月的審計項目和審計人員的行為產生深刻印象,導致考核結果不能反映整個考核周期的工作情況。
考核主體主觀性強,審計工作質量難以保證
與其他商業銀行相似,絕大部分農村商業銀行以領導為主要考核主體。機構對自上而下考評流程的偏愛在于領導班子成員對內部審計部門的工作性質及實際工作狀況比較熟悉,有利于考核工作的開展。但從實際操作結果來看,有時也會受打分領導們的疏忽、偏見、感情等主觀因素的影響,使結果產生偏差。內部審計部門對不同打分領導分管的職能部門運行狀況或業務條線開展情況進行審計,對所審計的經營活動或決策過程若要保持客觀公正的態度,無偏見地執行審計活動和評價審計結果,必然對其他領導班子成員的工作進行糾正與點評,容易導致領導班子成員作為考核主體在考評內審部門時摻雜個人感情。
因此,個別機構為避免考核主體主觀性過強的問題,引入360°考核法,增加被審計對象、同級職能部門為考核主體。考核主體的多樣化打破了由領導考核內部審計部門的傳統考核制度,避免“光環效應”“居中趨勢”“偏緊或偏松”“個人偏見”與“考核盲點”等現象,也可以反映出不同考核主體對內部審計部門不同的看法,較為全面地反饋信息有助于內部審計部門多方面提升能力。但考核的操作流程相對復雜,時間耗費多,且容易造成某些同級部門或被審計對象發泄私憤的現象。某些被審計對象不正視被審計出來的存在問題與工作建議,將工作上的問題與矛盾上升為個人情緒,利用考核機會“公報私仇”。
當審計人員的審計活動可能帶來自身經濟利益受損的影響時或與個人晉升機會與某些考評主體緊密相關時,內審部門對審計事項的判斷容易屈從于考核主體的一員,人云亦云、隨聲附和,對不真實的審計結果作出妥協,最終無法達到考核的目的。
考核指標分析與考核結果的運用
考核指標缺乏合理性,不利于審計獨立性
因內部審計價值無法直接以經濟量化指標呈現,且考核指標多數主觀化、單一化,致使如何衡量和評價內部審計部門和審計人員的績效成為難題,也是制約農村商業銀行內部管理與員工更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的一大障礙。
業務指標考核實際具有目標管理法的縮影,管理者通常強調利潤、銷售額和成本等能帶來成果的結果指標。為此,很多農村商業銀行將無法直接量化的內部審計價值掛鉤銀行各類業務指標,轉化為定量指標進行考核。當然,仍存在少數機構以純定性指標出發設計對作為職能部門的內部審計部門考核方案。
抽查某地區6家機構,當中5家機構對內部審計部門的考核指標與業務及機構經營情況掛鉤。結果顯示出大部分機構對這類定量考核指標的青睞。這些機構對內部審計部門的考核方案均含有存款營銷任務這類考核指標,個別機構甚至直接以營銷單位與各經營網點考核分數的平均分數作為內部審計部門的年終考核分數。考核原則較為混亂且自相矛盾,在考核指標內容、項目設定以及權重設置等方面表現出無相關性、缺乏科學合理性、隨意性突出。而且,考核指標掛鉤業務,即是將機構利益與內部審計人員利益相捆綁,降低了審計作用。內部審計人員為維護自身利益,既是運動員又充當裁判員,不管是自身的營銷存款業務還是掛鉤的網點或營銷單位的業務經營指標,在審計過程中可能對為追求業務量而出現的違規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揭示、不處理,極大地影響著內部審計的獨立性,限制了審計工作的深入開展。
個別機構定性考核指標的設計處處體現著平均主義與老好人思想,加上管理者執行中對一些定性指標打分僅僅是為了考核而考核,甚至僅為合理發放獎金而考核,作為考核方的機構與被考核方均未能充分認識、了解績效考核僅作為一種管理手段而非管理的目的,最終結果是績效管理成了走過場。
考核結果運用弱化
目前,大部分農村商業銀行開展內部審計部門考核指標五花八門,考核的流程也不盡相同,由于缺乏行業內相關辦法的學習、交流和研討,考核方式進步的速度較慢。為了使考核評價更有利于提升內部審計質量,應充分重視考核評價方式與方法的改進,結合銀行系統內先進機構好的做法和經驗,結合自身內部審計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考核評價流程和指標。此外,強化對考核評價結果的運用,發揮考核的激勵約束作用,才能使考核避免流于形式,失去應有的價值與意義。
(作者單位:廣東河源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