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平
摘 要:現金流量表在企業經營中極為重要,不僅影響著企業的決策制定,還影響著企業的發展,因此需受到重視,以增加企業融資、吸引投資的能力。本文先是概述了現金流量表,后詳細介紹了現金流量表的意義與現金流量表的運用。
關鍵詞:現金流量表;利潤;資金;債務償還
現金流量表的概述
現金流量表能夠真實記錄不同時期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的各種融資、投資與經營等影響現金流量的情況。現金是指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存在的現金價值物品與現金。分析現金流量表,能夠準確了解企業的資產與負債情況,其屬于企業經營中使用較為普遍的一種會計分析工具,與企業經營利潤表、資產負債表等的作用一樣,都是為企業管理層人員了解企業經營狀況與企業是否健康發展提供準確的數據資料,有利于企業決策的制定。現金流量表是基于企業投資、籌資以及經營下出現的,參與企業經營的全過程,因此企業生產過程中均存在現金流出與流入的情況。現金流量表能夠有效地分析企業的經營情況。若是企業經營過程中未使用現金流量表的話,就無法計算與支付企業股東的利息與股本維持,也就不符合銀行貸款的要求,從而實現不了企業生產集資的目的。而分析現金流量表能夠幫助工作人員以企業健康發展的角度為切入點,分析企業經營與生產中存在的風險,從而制定有效措施,規避經營風險。
現金流量表分析的意義
能正確評估企業經營狀況
在企業經營過程中,不管是債權人進行貸款,還是投資者進行資金投入,都是希望能夠獲取高比例的經濟收益。因此在決策制定過程中,投資者需對企業股價變動、原始投資保全、未來獲利等問題進行全面、綜合的考慮;債權人需將本金歸還、利息等問題納入思考的范疇。上述問題不僅受到企業收益的影響,而且現金流量表也會對企業的發展產生較大影響。只有企業的現金流量充足,才能夠保證周轉資金,才能夠具備支付股利、利息與本金等的能力。因此,債權人與投資者認真分析現金流量表,就能夠準確掌握企業償還債務、融資、支付股利等的能力,幫助債權人與投資者正確評估企業的經營情況,從而保證決策的合理性、科學性。
彌補資產負債表的不足
資產負債表主要是對年終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反映,利潤表則是真實反映企業在某一時間段所收獲的經營成果。我國企業原來使用的資產負債表是一恒等式,如下: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資產負債恒等式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如下:負債+所有者權益=現金+非現金。就目前我國企業的經營狀況而言,現金會隨著公式左邊項目的變化而變化,換句話說就是負債與所有者權益增加,現金就會隨之增加。企業工作人員在編制現金流量表時,會依據負債、所有者權益與資產增加等信息填寫,從而詳細說明企業現金變化的原因。
降低人為因素對會計信息的影響
在企業經營過程中,所產生的凈利潤需與最后的現金流入量保持一致,但是有的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選擇債權發生制與會計分期,造成企業的凈利潤在某一階段與現金流入量存在差異。若是會計部門的權責不明,就會出現會計人員人為調節的現象,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因此,企業在經營中不能將現金流量表用來粉飾經營業績,以避免干擾企業決策的制定,減少人為因素產生的不良影響,從而保障數據信息的真實性。
現金流量表的運用
對長期償債能力進行分析
在分析企業長期償債能力時,需參考獲取的利息倍數、資產負債率以及產權比率等指標,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應用時,還存在以下不足:第一,權責出現變化時,人為因素會導致某些指標發生變化;第二,企業資產中某些項目的變現能力差,嚴重影響了指標的穩定性;第三,充分考慮現金流量,存在局限性。企業分析其長期償債能力時,多多依靠現金流量表,就能夠避免局限性,企業長期償債能力可通過現金負債比、現金流量與負債比等反映長期償債能力。
對短期償債能力進行分析
一般情況下,分析企業短期償債能力時需要參考速動與流動的比率,在實際操作時存在局限性,如下:第一,速動與流動均為靜態指標;第二,沒有充分利用現金流量信息;第三,企業不同,速動與流動也均不相同,同時還需考慮兩指標的合理性。在分析企業短期償債能力時,需充分利用現金流量表,以有效避免局限性。同時,企業的償債能力還需查看企業是否有充足的現金,比率是否能夠真實反映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
對盈利能力進行分析
一般情況下,企業通過凈利潤和凈資產比、凈利潤和總資產比、凈利潤和收入比等評估企業盈利情況,但是上述指標均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且分子與分母的口徑不一致,沒有重視現金流量的作用。因此,企業通過現金流量表進行分析時,需分別將現金流量與總資產、銷售收入、凈資產等求比率,以完善指標。
結語
綜上所述,企業經營中需對現金流量表的分析與運用給予重視,以準確了解企業經營狀況,規避風險,大大增加企業資金利用率,實現企業的快速發展。
(作者單位:山東東岳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參考文獻】
[1]周麗.淺析現金流量表的運用[J].企業技術開發,2011,30(21).
[2]黃麗娟.企業現金流量表編制中的若干問題探討[J].財經界(學術版),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