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喬
摘 要:企業重組是企業業務活動之外的法律結構的重大變化,與此同時稅務風險也隨之變化,因此不得不考慮新的稅務風險問題。本文首先介紹了企業重組、納稅籌劃、稅務風險的相關概念,闡述了企業重組業務的稅務變化,分析了企業重組可能面臨的稅務風險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以期為重組企業的納稅籌劃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企業重組;稅務風險問題;納稅籌劃
相關概念
企業重組
企業重組是對企業各項生產要素的重新配置,構建新的生產經營模式,以企業自身的變化謀求商業競爭中的優勢地位,它包括了債務重組、收購資產、股權收購、合并和分立等[1]。
納稅籌劃
納稅籌劃指在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進行合理的節稅籌劃,合法采取節稅措施,必要時也可通過非違法的節稅措施保證企業的正常運行[2]。
稅務風險
稅務風險是指企業的涉稅行為沒有依照法律的規定依法納稅,會對公司的未來利潤帶來損失。企業稅務風險主要有兩部分:首先是企業的納稅行為與國家稅法條例相悖,義務納稅的部分出現逃稅、避稅、漏稅的行為,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影響企業的聲譽以及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等;其次是企業采取的節稅行為不合理,沒有理解稅收優惠政策,負擔了本可以合法避免的稅款[3]。
企業重組業務中的稅務改變
重組企業納稅事項由新企業承擔
企業一旦進入到重組過程,將會改變其法人形式。在進行重組時,首先應對被重組企業的資產進行清算及再分配,并且根據現行的公允價值對新注冊的公司股東資金的投入重新計算。重組之后,公司改變了其法律形式,應到對應的稅務機構變更手續并繼承被重組企業的稅務。
由債務改變引起的稅務工作上的改變
企業重組之后,企業的普遍性的稅務處理事宜和特別性的稅務處理事宜發生了改變。應對普遍性的稅務問題時,重點是要把除現金以外形式的財產進行清算。而特殊性稅務處理的重點是確認公司的應納稅所得額。在企業重組之后的各種納稅問題解決時,工作人員需整理公司近幾年的稅務資料,分別計算列清每一個會計年度需要繳納的應納稅所得額。
股權改變引起的稅務工作上的改變
企業在形成新的經營模式后,會將股權進行轉讓和再分配,其稅務工作也會相應發生改變。對稅務進行處理時,依據公允價值的計稅基礎,被重組的企業應確定其股權轉讓的可得利益和虧損,還有一些類似的稅務問題也需按照被重組企業的規則來解決。
企業重組業務的稅務風險問題
企業重組業務目的不合理
因為企業在構建新的經營模式時,企業重組業務的目的不明確,會出現延期納稅或者不納稅的現象,這為企業重組活動帶來了一定的風險。企業應該對重組過程中存在的稅務風險予以重視,采取措施加強稅務風險管控。
對股東股權、重組評價支付和方式的分配不合理
多數企業進行重組時,股權重組的評價支付方式存在不合理的現象,這些現象會給今后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造成許多隱患,而且企業重組評價和支付的方式選擇不合理,會引起股東發生矛盾、稅務管理機制發展不健全等諸多問題,此類問題都會阻礙企業的穩定發展。
缺乏獨立的稅務管理機構
企業在重組業務發生時,往往會忽視設立獨立的稅務管理機構,對重組業務的納稅政策理解不充分,忽視了企業重組業務發生帶來的稅務問題的改變,缺乏獨立的稅務管理結構,不能通過企業重組來進行合理的納稅籌劃,使得企業喪失了一部分利益,長期下去會阻礙企業的持續穩定經營。
企業重組業務的納稅籌劃對策
明確重組業務目的
為了規避不合理的重組業務發生,確保公司重組行為的有序開展,公司在向有關部門上交重組方案時,需明確重組目的或商業用途。在這方面,歐美國家的相關政策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稅務機構先對重組事宜進行認定,可以有效管控重組行為的稅務風險。
對股東股權、重組評價支付方式合理匹配
根據我國稅務管理部門的有關規定,重組企業開展稅務工作時,要求企業購買和合并不低于企業總資產75%的資產,且股權支付金額的比例必須達到交易總額的85%以上。因此,企業應確定被收購公司股東的權益,并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適當進行配比。
企業將資產或其他相關負債、債權和勞務通過合并、分立、銷售或轉讓給其他單位和個人時,均不屬于增值稅的征稅范圍,稅務工作人員應當充分注意。
在清算小組中設立稅務管理部門
在清算小組中應成立單獨的稅務管理部門,防范和管控企業形成的新的經營模式帶來的財稅風險,且由單獨的稅務組織負責財稅風險的審判和評定,更合理地優化財稅風險審判流程。同時,形成新的經營模式前要對普通的財稅處理有明確的方案細則,優化處理稅務的方法,并且成文印發,保證重組活動的正常穩定運行。
(作者單位:東北石油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孫雪梅.企業重組所得稅政策運用與納稅籌劃[J].財會月刊,2016(01).
[2]周賀璇,向毅.依法經營,規范核算,筑牢稅務風險防范堤[J].現代商業,2017(27).
[3]范鵬飛.企業并購重組中的納稅籌劃文獻綜述[J].納稅,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