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飛
摘 要:跨境電商的發展,為國際貿易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本文通過研究跨境電商發展的行業背景及福建省跨境電商的人才需求情況,從增加電子商務應用型課程、產學結合、培養跨境電商的教學團隊和強化對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等方面研究了新形勢下國際商務專業的人才培養對策。
關鍵詞:國際商務;跨境電商;人才需求;發展對策
跨境電商發展的行業背景
跨境電子商務迅猛發展
隨著海絲和自貿區的發展,跨境電商行業迎來了飛速發展期,并已日益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新增長點。根據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6.7萬億元,同比增長24%。2017年跨境電商整體交易規模(含零售及B2B)達7.6萬億元人民幣,增速可觀。至2018年,中國進出口跨境電商整體交易規模預計將達到8.8萬億。中國跨境電商交易中,B2B一直占據主導地位,2017年B2B占比82.9%,網上零售占比17.1%。
國家大力扶持跨境電商的發展
為了扶持跨境電子商務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國家從2013年開始相繼出臺了鼓勵政策,如優化通關流程、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貨物退免稅政策、推行“一帶一路”戰略等。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指出“創新政府管理和服務,積極支持電子商務發展,為其清障搭臺”。
2016年5月,我國對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有關監管要求給予一年的過渡期。李克強總理在2017年9月20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將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監管過渡期政策再延長一年至2018年底,并加快完善相關制度。
2017年3月商務部發布《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過渡期后監管總體安排發表談話》,對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暫按照個人物品監管。
2017年8月國家質檢總局發布 《關于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檢驗檢疫信息化管理系統數據接入規范的公告》,為跨境電商提供通關便利。
2017年11月,商務部等14部門頒布《關于復制推廣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探索形成的成熟經驗做法的函》,要求各地復制推廣信息共享、金融服務、智能物流、電商信用、統計監測和風險防控等六體系,以及線上單一窗口和線下綜合園區等兩平臺的經驗做法。
在電商行業的不斷成熟與滲透作用下,互聯網與跨境也在不斷發生著劇烈的化學反應?!盎ヂ摼W+跨境”的模式正在蓬勃發展,而阿里巴巴、京東以及村村樂等大咖的跨境電商布局爭奪戰更是愈演愈烈。
人才需求缺口較大
跨境電商是近幾年才出現的新概念和新業態,此前并沒有充足的人才儲備,多數還是傳統的外貿人才在新的形勢下摸索著學習和前進,并無太多理論和實踐經驗可借鑒。
2017年10月,廣東亞太電子商務研究院院長、廣東省電子商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陳海權在第二屆全球跨境電商峰會上做了《跨境電商人才培養與普惠貿易的發展》的主題演講。他表示,中國跨境電商相對領域的人才缺口,據不完全統計需要450萬人,2017年以39%的速度在增加。
福建省跨境電商發展和人才需求現狀
外貿是促進福建省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
福建省是傳統的外貿大省,經濟的外向度一直比較高,外向型經濟發達。改革開放以來,福建省生產總值從1978年的66.37億元躍升到2017年的3.23萬億元,經濟總量躋身全國第十位。2010 年1 月1 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全面啟動,中國和東盟6個成員國之間超過90%的產品實行零關稅,東盟成為繼美國和歐盟外福建省重要的貿易伙伴。2017年,福建省外貿進出口11590.8億元,比上年增長12%。
近幾年,福建省外貿穩增長調結構政策措施不斷落實,外貿結構進一步優化,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其中2017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占福建省出口比重的31.1%,同比增長2.4%。
40年來,福建持續推進對外開放,累計與22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合作關系,累計批準設立了5萬多家外資企業,吸引超過1200億美元的外資,與此同時一大批福建企業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積極推進跨境電商發展
福建發展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中央支持福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支持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賦予建設自貿試驗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福州新區等政策,疊加效應明顯。2015年4月21日,福建省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
福建省人民政府印發了《關于加快電子商務發展九條措施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福建省自貿辦印發了《關于支持福建自貿試驗區跨境電商、保稅展示交易、轉口貿易、商業保理等重點業態發展的若干措施》,福建省商務廳印發《關于支持福州、平潭開展跨境電子商務保稅進口試點十二條措施的通知》等一系列鼓勵政策,三個片區也出臺了相應的扶持政策措施,支持跨境電商發展。
高素質的應用型跨境電商人才需求旺盛
隨著我國多邊貿易的發展,商貿服務“本地化”的需求愈發加大。與傳統的電子商務不同,跨境電商行業涵蓋的專業知識面更廣。
目前,福建省外貿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在東盟成為福建省對外貿易三大伙伴后,既熟練掌握非通用語言(特別是東盟國家小語種),又熟悉跨境電商平臺和基本外貿知識的高素質、高技能應用性、外向性專門人才的需求量急劇上升。2013年福建省私企首次超過外商投資企業,成為外貿經營的主體,而居第二的外資企業目前有5萬多家,以每年每家新增1個工作崗位需求計算,每年對于國際商務專業學生的需求量都遠遠超過目前福建省國際商務等專業的畢業學生數。
外貿公司的招聘要求中,要求能應用電子商務平臺開展業務的企業比例達到70%以上??缇畴娚痰膹秃闲腿瞬挪坏糜嬎銠C網絡知識,而且要熟悉外貿業務的操作流程,同時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外貿法律以及電子商務法律知識。
國際商務專業人才培養對策
在未來,“網購”將成為國際貿易的新常態。國際商務專業如何順應人才市場的需求調整國際商務專業的課程體系,從培養傳統的B2B外貿人才轉變為能運用電子商務平臺實現線上交易日益成為國際商務專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構建職業通用能力、專業核心能力和專業發展能力的課程體系
以工作過程為主線確定課程體系??缇畴娚虒I課程體系應從整體出發,以職業崗位能力為核心,突出工作過程在課程框架中的主線地位,按照實際工作任務和工作情境組織課程。課程體系包含課程目標、課程理念、課程設計、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等環節,讓學生進入工作實踐,為學生提供體驗工作過程的學習機會,逐步實現從學習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轉換。
增加電子商務應用型課程
跨境電子商務是未來國際商務發展的方向,國際商務專業應抓住跨境電商時代的外貿出口機遇,注重培養既懂外貿又懂電商的復合型人才。其次,應以崗位和職業資格要求為依據確定課程標準,在課程體系中要加大電子商務應用型課程的比重,如電子商務應用、跨境電子商務實務、跨文化交際、“互聯網+”國際貿易綜合技能等課程,注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
校企合作、產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第一,立足區域經濟和支柱產業,以行業、企業為依托,充分發揮市場的指導作用和協調功能,通過校企合作,共建專業、共建課程、共建實訓基地、共建校企智力資源等形式,拓展專業發展道路。
第二,以實訓室為依托,從企業承接并引入跨境電商項目,以增強校內實訓的真實性和實戰性;爭取與不同類型的跨境電商企業進行合作,逐步形成以跨境電商企業為主體的校外實訓基地。
第三,通過項目教學和工學交替等教學方法,探索學校專任教師和行業企業教師相結合的授課方式,積極創新成績評價方法,充分體現本課程的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
第四,與部分企業長期緊密合作,實行跨境電子商務人才的“訂單式”培養,這樣既可以豐富教學資源和師資力量,也可以為企業提供豐富的人力資源。如利用社會培訓的資源,通過阿里巴巴培訓之家平臺讓學生學習跨境電商知識,在線上平臺進行模擬操作,在線上考試平臺考取跨境電商人才證書,從而提高國際商務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大力培養跨境電商教學團隊
由于跨境電商屬于相對比較新的領域,國際商務的教師應與時俱進,更新知識結構,通過培訓和進修方式,提升教學水平。學??梢杂杏媱澐峙x送中青年教師到境內外知名企業、科研機構及大學進行調研、實習或專項進修;鼓勵中青年教師參加各類跨境電商培訓班,各類學術活動、各類競賽;通過聘請企業專家作為兼職教師,建立一支有豐富實踐經驗并掌握最新技能的兼職教師隊伍,同時加大外聘兼職教師監管力度,積極拓展與社會行業的聯系,建設一支“雙師”型且結構合理的、專兼結合的優秀教學團隊。
強化創新創業教育,服務學生成長成才
李克強總理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在政策的支持下,高校要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理論和案例研究,提升專業教育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緊緊圍繞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政策,將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納入人才培養方案中,通過建立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強化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鼓勵學生利用跨境電商平臺進行創業,著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最終提高畢業生的就業水平和服務能力,實現學生自主成長成才。
(作者單位:福州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李憲雄.互聯網+的跨境電商課程模塊教學探究[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6(06).
[2]林芳芳,彭康琦,沈雙平.傳統外貿產業發展跨境電商SWOT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5(10).
[3]吳炅.淺析跨境電商背景下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教學改革模式[J].文存閱刊,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