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蕾 唐冰開
摘 要:在當今經濟形勢增速下滑、結構矛盾明顯突出的背景下,產業優化調整尤為重要。本文以吉林省為例,通過對經濟體供需的分析,針對該省對產業結構現狀制定的優化調整政策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政策和建議。
關鍵詞: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政策建議
吉林省產業結構現狀分析
從產業結構變化來看,吉林省第三產業雖然不斷增加,但是所占比例相對較低。其中,以2016年為例,吉林省第三產業增加值為6240.53億元,增長了8.9%。三次產業的結構比例為10.1:48.0:41.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6.3%、43.8%和49.9%。[1]根據吉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2~2016),自2012年之后,第三產業雖出現了上漲勢頭,但占比相對較低,如何進一步發揮第三產業對吉林省的貢獻作用,增加其權重,成為吉林省產業結構調整亟待解決的問題。
另一方面,吉林省投資結構不合理。服務業產業的眾多門類產業相對較低,仍落后于第一、二產業,增長速度為23.7%,[2]這說明我們對新興服務行業的投入不夠多,結構不合理,在整個服務業體系內比較落后,同時會阻礙服務業整體的發展。
《吉林省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指出:“吉林省要不斷深化改革、深入實施創新驅動,培育新技術、新產業發展,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推動吉林產業結構優化調整。”但目前來看,吉林省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政策還存在一些問題。
吉林省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政策的問題分析
社會保障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從吉林省整個產業投資結構來看,服務業產業的眾多門類產業相對較低,以2016年為例,吉林省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投資額是248.14,比去年降低了14.8個百分點,從另一方面顯示了吉林省對社會保障的投資較少,社會保障政策支持力度明顯不足。
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不足
吉林省與兄弟省份黑龍江、遼寧相比,科技創新發展緩慢,黑龍江、遼寧產業結構多以高科技為主導,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等眾多科技資源促進新發展。吉林省科技產業自主創新能力低、品牌產品少、產業鏈條短且多為資本密集和勞動密集型,要依靠自主創新解決產業發展的問題。同時,吉林省產業生產方式和管理方式較落后,多以傳統產業和資源型工業為主,難以適應新興產業的需要。
金融政策不合理
自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正式實施以來,在金融投資方面,國家有關部門對吉林省給予了資金援助以及政策支持。但目前來看,吉林省的金融政策支持力度還停留在“輸血”階段。吉林省資本市場發展不成熟的原因之一是金融政策支持的缺失,從而阻礙了吉林省產業結構的優化發展。
吉林省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問題的政策建議
為了不斷深入實施創新驅動,加快發展新經濟,推動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了產業優化調整問題的政策建議。
增加資金來源渠道,擴大社會保障范圍
建立吉林省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除吉林省政府的財政支持力度外,還應鞏固社會保障資金籌集機制,同時增加社會保障資金,以擴大社會保障范圍。吉林省應加強第三產業的發展,擴大對外開放力度,引導傳統行業向新興行業投資。冬季冰雪文化旅游是吉林省的一大特色產業,應進一步鞏固冰雪旅游產業,使其推動吉林省經濟的發展。
加強科技創新,加大科技投入
為促進區域產業升級,加強吉林省產業創新。吉林省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等教育科技資源,建立了研發技術探討合作機制,匯聚創新發展人才[3],為吉林省新興產業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國務院《“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國發〔2016〕67號)有力地促進了吉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以創新帶動區域特色的集聚和發展,從而推動吉林省經濟整體的跨越式發展。
健全產業結構調整的金融機制
在目前金融業的興盛發展下,吉林省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優勢互補中尋求有效合作,構建合理的金融體系。一方面,要建立不同金融機構之間的溝通協調機制,從而為形成統一高效、多層次的金融體系奠定基礎。另一方面,金融機構與地方政府應定期進行磋商,加強協調溝通,建立協商與溝通制度,發揮地方政府在金融機構中的指導性作用,加強兩者的協調與合作,為解決已有問題提供制度保障。
結語
本文從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政策視角切入,針對吉林省產業結構現狀,從產業變化、投資結構入手,通過對制約吉林省經濟發展的政策因素進行了分析,揭示了公共政策對促進吉林省產業結構的作用。其次,分析了吉林省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政策問題,通過健全金融機制、加強科技創新、拓寬資金來源渠道等,以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
(作者單位:長春工業大學)
【參考文獻】
[1]吉林省統計局.2016年吉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7.
[2]吉林省關于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實施意見.吉政發(2016)23號.
[3]張宇帆,丁曉燕.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成就與對策[J].經濟縱橫,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