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3K信號通路在癌基因介導的腫瘤生長和增殖中起關鍵作用,Buparlisib(BKM120)是一種PI3K抑制劑,已有研究證明其在晚期實體瘤患者中的療效。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的Naval Daver等近期進行了一項Ⅰ期臨床試驗,以期確定BKM120在復發/難治性急性白血病中的劑量限制性毒性(DLT)、最大耐受劑量(MTD)、安全性、耐受性、不良反應等,研究近期發表于American Journal of Haematology。
該研究為一項非盲、非隨機Ⅰ期劑量遞增試驗,共納入14名患者,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12例,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ALL)患者1例,混合型白血病(MPAL)患者1例。
納入標準為:診斷為復發/難治性AML或ALL,年齡≥18歲,生活功能狀態0~2分,血肌酐≤1.5 mg/dL
或24 h血肌酐清除率≥50 mL/min,膽紅素≤2.0 mg/dL,SGOT或SGPT≤3倍的正常值上限(ULN),血淀粉酶≤ULN,血脂肪酶≤ULN,空腹血糖≤120 mg/dL,血鎂≥正常值下限,血鈣及血鉀正常,INR≤2。
為確定MTD,研究了BKM120的兩種劑量水平,起始劑量為80 mg/d,28 d為1個周期,對病情穩定的患者,持續治療至12周期,病情無明顯加重或出現不可耐受的毒性反應時,治療持續至出現臨床獲益。
共12例接受BKM-120 80 mg/d治療,2例接受BKM-120 100 mg/d治療。MTD為80 mg/d。1個治療周期后,行骨髓穿刺和活檢評估療效,此后每2個周期1次。
研究結果顯示,在14例接受BKM-120 80 mg治療的患者中,1例患者疾病狀態穩定,持續了82 d,為所有患者中療效最好。
所有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為75 d,其中3例存在3q26染色體異常的患者中位生存期顯著提高至360 d,另外11例為57 d。最常見的藥物相關毒性包括意識模糊、口腔黏膜炎、吞咽困難、疲勞。
以上數據表明:晚期急性白血病患者BKM120 80 mg/d有效且患者能夠耐受。該臨床試驗首次評估了PI3K抑制劑在晚期白血病患者中的作用,同時表明靶向該通路有適當效果,但可能引起顯著的毒性反應。基于該研究,可進一步評估BKM120在血液系統腫瘤中單藥或聯合治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