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發海
摘 要:為了縮小農村和城市的差距,實現信息資源共享,要培養學生的創新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信息技術教學方面要充分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學會尊重贊賞每一個學生,充分利用任務驅動法教學培養學生的思維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興趣;贊賞;任務驅動;創新
在這個信息爆炸、信息技術不斷升級發展的時代,人們的生活和信息技術息息相關。現在不會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信息處理的人,將是新時代的“文盲”,將在生活中處處受阻,寸步難行。那么對于我們農村孩子來說要發展必須要掌握信息技術,信息技術對于我們的發展至關重要,老師應該更注重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與信息能力。
一、要充分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人們尋求知識及探索真理的一種強大的力量。”在我們的課堂中只有激發學生的興趣,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才能使課堂收益最大化。
由于農村地區師資力量的差異性,很多小學沒有開展信息技術教學,但是學生對信息技術很感興趣。那么作為老師就要從學生的興趣下手,在備課時要精心設計每一節課,尤其每節課的導入要新穎別致,要把學生吸引住,利用學生的好奇心進行授課,再給學生練習的時間,這樣學生就能很快消化課堂內容。這樣我們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教學,就會收到很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二、學會尊重贊賞每一個學生
老師要學會賞識學生,尊重學生和贊賞學生。人們常說,好學生是夸出來的,作為信息技術教師尤其要注意這一點,這是上好信息技術課的前提。學生在剛剛接觸計算機的時候,經常會出現各種問題,一會操作步驟忘了,一會找不到工具欄了等。這就要求教師耐心加以指導,有些教師往往會批評學生,嘲笑學生,長此以往學生往往會產生恐懼心理、厭學情緒,剛開始強烈的學習熱情會慢慢消失,導致不愿意上信息課,抵觸信息課。所以教師要以和藹的態度來面對學生,以交朋友的方式來和他們相處,對于他們出現的問題要細心指導,對他們的進步要不斷地表揚,樹立他們的信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我們的信息技術教學不斷創新。
三、充分利用任務驅動法教學
1.設置任務進行教學
“任務驅動法”教學模式是信息技術教學中一種切實可行的有效的教學途徑,它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老師起到輔助和引導的作用。學生根據不同的課堂來完成學習的任務。如我在教Word圖文混排時,先出示自己用Word制作的一份關于介紹家鄉風景的海報,上課時利用教師機的屏幕廣播軟件給學生展示圖文并茂的海報。學生觀看后感到很驚奇,都想著自己能不能也做出這樣的一份海報。緊接著我告訴學生今天我們共同來制作一張介紹家鄉風景的海報,并講述演示海報的制作過程,告訴學生本節課要達到的目標和任務,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學生會變被動為主動地進行學習制作海報,這樣就很快完成了教學任務。
2.設計合理的任務
任務驅動教學,就是要給學生合理的學習任務,并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讓學生逐步按要求完成任務,并及時組織學生相互交流、討論,師生共同解決課堂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如我在教畫圖程序中“小雞吃蟲”的畫法時,先給學生介紹工具欄和顏料盒的使用,然后演示先畫出一個圓,再讓學生照著畫一個圓。接著再畫一個橢圓,又讓學生照著畫出來。最后把這兩個圓移動到一起就組成了小雞的輪廓。這樣學生帶著任務來學習,不知不覺中就畫出了一幅精美的圖案。
四、培養學生的思維和創新能力
老師在課堂中要不斷鼓勵、表揚學生,培養學生的思維和創新能力。讓學生通過觀察身邊的各種圖案設計、海報等,來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把自己想象的東西通過電腦展現出來,從而達到創新的教學目標。如在Powerpoint教學時,學生看到老師演示的課件后覺得很精美但自己無處下手,這時老師在演示文稿的基礎上讓學生大膽想象,自己設計自己的作品,并且加以指導,最終學生會設計出一幅好的作品,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目的。
學習信息技術的益處固然有很多,但是網絡上也充斥著不少的暴力黃色信息,對于小學生來說影響力很大,作為教師一定要正確引導,讓學生學會分辨哪些是有用信息,哪些是不良信息。而且網絡中的眾多游戲對于學生來說誘惑力極大,豐富的色彩和畫面以及多種的玩法和趣味性,很容易讓學生沉迷其中,所以教師要教會學生抵制誘惑,合理地使用信息技術。
總之,在農村小學的教學中,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興的學科,但是卻以迅猛的速度發展著。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要學會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策略,激勵學生不斷發現、不斷創新。同時作為教師也要及時充電,不斷地充實自己的學識知識和教學理念,更好地傳授知識,讓學生學有所獲。
參考文獻:
[1]劉小娟.農村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現狀與思考[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2):107.
[2]王浩.農村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淺析[J].小學教育,2017(12).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