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潔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教育觀念也隨之發生著與時俱進的改變,正朝著高質量、高效率的素質教育目標邁進。當今的教育更加重視學生全方位的素質教育培養,從而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在中職教育體系中,戲劇教學一直都是素質培養的重要內容,盡管它發展的速度不快,但也是中職教育中一種創新的教育模式。中職教學過程中,實行戲劇教學的方式有利于提升教學水平,進行戲劇教學改革有助于改善傳統教學中的不足之處。然而改革工作并非能夠輕易完成,這就需要教師工作者從長遠的角度出發,并結合時代的發展進行合理的教學改革。本文主要闡述了中職戲劇教學概念以及現狀,并對戲劇教學的改革做出了探索和分析。
關鍵詞:中職 戲劇教學改革 新路徑 探析
戲劇是一種舞臺藝術,它包含了豐富的內容,從古至今關于戲劇的經典作品盈千累萬,是藝術生所具有的特色課程,同時也是中職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戲劇教學在我國文學類課程教學改革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作為一種嶄新的教學方式,豐富了課堂教學,營造出一種文學濃厚的課堂氛圍,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點,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培養人文情懷,從而培育出全方位復合型人才。這就需要教學模式進行深入地改革,來適應當前時代的高速發展[1]。
一、戲劇教學的概念
戲劇教學就是把戲劇靈活運用到教學活動中的一種教學方式,它最早出現于西方國家教學理論中的教育戲劇。在這種教學模式的中可以運用多種戲劇教學方法,比如情景再現法、角色扮演法、舞臺表演法、臨場發揮法、戲劇造型法等等。戲劇教學作為一種西方國家極力倡導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逐漸引起教育學家的青睞和重視,開始嘗試推廣并且運用于中職教學的課堂中[2]。
二、中職戲劇教學的現狀
相對西方國家的教育體系改革而言,我國的教育體系改革還處于初級階段,要落后一些。如今我國中職的教學模式還處于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教師在講臺上拼命地講授知識,而學生卻在機械地接收知識,這種單向式的教學模式往往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變得枯燥乏味,從而不能完全充分發揮出課堂的教學效果。這種傳統的戲劇教學模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模式機械死板
在戲劇教學課堂上,教師在講臺上一味地傳播戲劇知識,學生在臺下被動地記筆記來吸收知識,教師一個人主持整個課堂,占用整堂課的時間。這樣一來,學生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知識、接受知識和消化知識,單一的灌輸式教學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教師不夠重視改革
中職教師由于教學壓力大、對教學方式改革的必要性認識不夠等各種不同原因,有一部分中職教師在教育上缺少教學改革的熱情,有些教師甚至認為只要完成教學任務就萬事大吉了,仍然堅持傳統的教學模式。一個不具有改革熱情的中職教師,顯然也很難教育出優秀端正的好學生。
(三)沒有有效利用資源
以前教學課堂上教師普遍采用黑板和粉筆兩種常見工具進行教學,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多媒體教學設備資源比如投影儀、電視機等等開始運用于教學課堂,雖然教師在課堂上經常使用PPT,但是也只是方便學生記筆記而已,并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3]。
(四)課堂枯燥乏味
現在的學生思想活躍,比較開放,好奇心也很強,對于外面的大世界充滿著很強的求知欲望,比如文學類課程,其本身就是枯燥無味的,很多教師還要在課堂上機械死板地傳授知識,這不但會扼殺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使課堂變得更加枯燥無味,沉悶至極,由此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完全不存在于課堂上。
三、中職戲劇教學改革新路徑的探索和分析
(一)明確教學目標
整個教學過程的目標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豐富情感。教師可以采用“創新驅動式”這一新型的教學方式,提前制定教學計劃,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使每一位學生都處于學習飽滿的狀態,運用自己的智慧和經驗來解決學習上遇到的困難。
(二)資源準備
充分利用課堂上的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不只是將學習講義變為PPT。還要充分利用學校的圖書館資源,列舉書名,推薦中職學生廣泛閱讀古今中外的經典戲劇作品,充實課外生活,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同時也增加了閱讀量。剪輯各種著名戲劇作品的視頻片段作為課堂資源,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觀摩。充分使用學校購買的道具、服裝資源,使學生更加生動形象地理解戲劇作品的深意。定期組織學生去影院觀看戲劇作品,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4]。
(三)全新的課堂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機械死板,教師灌輸式傳授知識,學生機械式接受知識,教學效果可想而知。而全新的戲劇教學課堂,有效融合了各種創新元素和教學資源,贏得越來越多學生和教師的喜愛和歡迎,使整個課堂從靜態變為動態,活躍課堂氛圍的同時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四)教學過程
1.首先要堅守課堂。戲劇教學前提要還原戲劇的本身,因此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是很重要的,通過學生劇本表演,臺上臺下互動,從而調動學生的感官,體會到舞臺戲劇的無限魅力。學會互動就是要尋找合適的互動點,比如臺下的觀眾為演員的表演鼓掌吶喊,再比如學生表演完后,觀眾可以進行作品賞析并且提出相關意見等等。學會賞析就是要選擇合適的賞析角度,這個賞析角度最能夠體現作品的特色。例如《羅密歐與朱麗葉》中所出現的大量的抒情意象和抒情形式,是莎士比亞其他悲劇中所沒有的。戲劇中的男女主人公完全沉浸在對愛情的熱忱和向往中,第二幕第二場凱普萊特家花園中,朱麗葉對月抒懷,彈奏的是一曲曲情意纏綿的青春頌歌,表達了青年男女熱烈的愛情和分別時難舍難分之情。
2.走出課堂,欣賞戲劇表演。在欣賞的時候,學生嘗試自己就是劇本中的人物之一,設身處地去感受人物的命運。觀看經典舞臺劇《羅密歐與朱麗葉》、《悲慘世界》、《歌劇魅影》、《等待戈多》、《雷雨》等等,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戲劇閱讀能力。
3.講授戲劇知識。傳授知識的過程會有點枯燥乏味,教師通過展示服裝道具和播放視頻來講解戲劇知識,這一過程有助于加深學生的記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豐富文化理論知識,提高戲劇文學素養。比如首先介紹莎士比亞、莫里哀、易卜生、蕭伯納、果戈里等著名戲劇家,然后讓學生觀看他們的經典作品。這樣由淺入深、由表及里,慢慢深入課文[5]。
4.指導學生改編劇本。學生根據自身現有的水平,加上對作品的深刻理解和分析進行二次創作,對于學生來講,這項任務是有些難度的,這就要求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集體探究,思考并解決相關問題,最終得到一個共同認可的劇本。這一過程中,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和創作能力。
5.組織戲劇表演活動。教師應積極倡導學生參加此類活動,比如學校的話劇比賽、社團活動、新年晚會等,同時學生也應該積極響應報名活動。話劇表演充分展示了學生的學習成果,學生經過精心的舞臺布置、服裝穿著、妝容打扮,然后根據自己改編過的劇本,融合各種情感元素,最終上臺表演,這一過程展現出學生的表演天賦。例如,以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為表演節目,學生進行劇本改編創意表演,選出男女代表分別扮演羅密歐與朱麗葉,傾盡主角內心全部的情感,將最精彩的一面呈現給觀眾和評委,最后表演結束,評委進行總結并點評指導。這樣的戲劇表演活動融合了表演和點評,延伸了課堂教學,有利于推動教學模式的改革[6]。
(五)課后反思總結
中職學校的學生大部分文化基礎比較薄弱,學習動力不足,對戲劇作品的感悟能力差,但是他們的好奇心和創新能力比較強。教師作為主導動力,應該針對學生的不足之處進行正確的指導,做到因材施教,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改善學生的學習情況,在實踐中不斷尋求進步[7]。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戲劇教學是一種很重要的教學模式,作為一名中職教師,應該努力在戲劇教學方面進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使得戲劇教學更加生動形象、可靠可行。同時,要結合時代的發展去發現更多戲劇教學改革的新途徑,更好地提高中職戲劇教育水平。
參考文獻:
[1]沈影紅.探索中職戲劇教學改革新路徑,讓藝術之光灑滿課堂[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4,(06):116-117.
[2]李可然.張謇先生的戲劇思想對當今中小學戲劇教學的啟示[D].南京師范大學,2014.
[3]胡欣.新課程背景下中學語文戲劇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1,27(09):29-31.
[4]韓馨瑤.探析文本細讀在高中語文戲劇教學中的缺失[J].文學教育(上),2018,(05):88-89.
[5]徐俊.教育戲劇的定義:“教育戲劇學”的概念基石[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4,13(06):31-37.
[6]苗棣,王更新.紀實話語與戲劇結構——電視真人秀的敘事特點[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4,36(11):78-82.
[7]陸佳穎,李曉文,蘇婧.教育戲劇:一條可開發的心理潛能發展路徑[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30(01):50-55.
(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附屬藝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