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雯琴
班級管理是學校管理的一部分,是管理鏈條中最為重要的一環。在素質教育下,班級管理也日漸凸顯出對學生主體性的訴求關注,從以往教師板著面孔監控學生一舉一動的管理模式逐漸過渡到將管理的主動權下放到學生手中,更強調學生自我管理的管理模式。我們追求的真正的管理實際上是從細枝末節中融入一種能夠讓學生體會到來自班主任的真誠之愛,學生心服口服地接受班主任的嚴格管理,但也會與班主任打成一片,與班級融為一體,可以說,班級管理嚴始于理,卻終于愛,讓學生參與到管理中,變成班級的小主人,提高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促進綜合素質的發展。
一、提供學生自定班規的機會
班規的條條框框似乎已經成為一種固定模式,也成為每一個班級必備的管理依據,高高在上,不容侵犯。那么,隨著社會的進步與時代的發展,教育管理學生的手段變得越來越接“地氣”,更能夠凸顯學生的主體作用的發揮。班規的制定已經不單純是管理者的責任,不少學校將班規制定的權利下放到學生手中,借助現代教育理念,讓學生做自我管理的小主人,更加符合了學生的心理訴求,同時也讓學生從自我意識出發,明確學生的職責,嚴格要求自己和他人,管理效果事半功倍。每一個班級的班規制定,既能夠體現學生的主體意志,又能突出本班級班規的特色和個性。通過篩選、確定,學生制定班規,加強自我教育的機會。當然,班規的制定也不單單是約束學生,還對教師發揮效力。如某班級學生在自定班規的時候,制定了一條“聽到國歌必須肅立、敬禮”的特別班規,這一條班規不僅需要學生嚴格遵守,也要求教師認真遵照。學生做小小監督員,一旦發現學生或者是教師不遵守這一規則,可以進行譴責,并上告到學校領導處,由學校領導對該違反規則的教師做出處理。這在以往班級管理中前所未有的事情的確真真實實發生在現在的不少學校之中,在學生制定的班規中還有一條“教師沒有權力占用學生的課余時間”,有教師違反這一班規,學生都可以理直氣壯地對拖堂教師說“不”。學生制定班規既管理學生也管理教師,讓學生自覺從嚴管理自己,同時對教師提出要求,實現班規面前人人平等的良好氛圍。學生一言一行有規可循,有規可依,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在嚴格管理的背后實際上是學校與班主任的良苦用心,將嚴愛變為引導,讓學生成為自我管理的主人,一舉多得。
二、細察學生思想動蕩的苗頭
作為班級管理的主推手——班主任,是駕馭整個班級的靈魂人物。其承擔著對學生學習、生活、情緒、心理等方面進行細微體察的責任,教育學生本身就是一種由表及里、由外到內的浸潤和熏陶,不能單純用成績來評價學生,這是片面而缺乏科學性的。也不能簡單地將本班學生劃分成不同的等級,對學生的評價呈現一邊倒的狹隘認知。教化育人,更為重要的就是隨時掌握學生的情緒、思想動態,直指人心的教育才能夠發生作用,輕描淡寫的管理實際上沒有多大意義。一個班級的學生由于生活背景、認知水平等各不相同,因此,班主任要做到勤于觀察,善于發現,及時捕捉學生思想動蕩的苗頭,科學性地實施策略,了解學生發生思想變動的背后原因,從而對癥下藥,有的放矢。如,學生小明最近一直無精打采,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總是分神,下課獨自一人發呆,也不和同學一起玩耍,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樣。班主任在聽到授課教師的反映后,又從學生中了解小明的表現,同時,留意觀察小明近期的情緒和狀態。在一個課余時間,班主任假借路過,與站在窗戶邊的小明聊起天來,班主任并沒有直接詢問小明為何憂心忡忡,而是不經意間問小明:“爸爸媽媽工作都順利吧?”小明輕聲回答:“還可以,但是他們最近總是吵架。”這一信息的獲得似乎成為解開小明近期思想低沉的答案。班主任又問:“爸爸媽媽有了自己的煩惱事情,因為不知道該如何解決,才會爭辯幾句的,可能不是吵架。”聽到班主任的溫和分析,小明嘆氣說:“他們要離婚了,鬧得不可開交。”班主任立刻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父母離異給孩子的心理創傷是無法預測的。為了能夠幫助小明,解決小明的心理煩憂,班主任特別將此事與學校的心理輔導教師進行溝通,定期與小明溝通交流,疏導心理,引導小明如何正確對待父母的離異之事,將小明可能遭受的心理創傷降到最低限度,使其重新融入班級這個大家庭中。
三、建立家校交流溝通的平臺
家庭教育是自始至終都無法缺席的教育,學校教育要依靠家庭教育進行延伸和夯實,家庭教育也影響學校教育的質量。因此,家校攜手,才能夠實現教育的雙贏。現如今,不少學校都建立了家校教育共同體機制,敞開校門讓家長入校體驗,與孩子互動學習,針對小學生面臨的典型問題進行專題輔導,通過專業手段指導家長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借助各種信息化手段,及時與家長保持暢通聯系,從而形成家校合力,讓教育形成連貫性和系統性,營造教育的大環境和大氛圍,把學校對學生科學的管理教育滲透到家庭教育之中,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實現雙贏。
總之,在班級管理的背后,是班主任看不見的艱辛付出,從管理藝術到貼近學生的心理,從與家長交流談心,到教育手段的實施,都是一個看似嚴格卻又充滿關懷愛意的教育之旅。用理管人,用理服人,用情相融,用愛啟迪,幫助學生健康成長,這才是充滿動態、創造性的昂揚生命力的管理,啟迪心智,教化育人。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