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馮珊珊
在競爭激烈的農產品電商市場中,為了能夠突圍,眾多農產品電商平臺開始走出同質化競爭的怪圈,發掘自己的特色。青怡的核心競爭力在于投資種養殖前端把控源頭從田間到餐桌一站式服務。

生鮮電商不同于其他品類,線下的壁壘太高,純電商一時并不能撼動線下的產業鏈。而傳統線下也有轉型的必要,來迎合電商化的趨勢。因此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互補有無將會成為主流。
成立于2008年的廣州市青怡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6年03月21日在新三板掛牌(證券簡稱:青怡股份,證券代碼:836168),成為中國有機及地標農產品流通第一股。其主營業務為有機食品和地理標志產品的線上、線下銷售,致力于搭建“田間到餐桌”一站式服務平臺。
“選品很重要。首先我們想品牌化,能反饋出四季的農產品,很多農產品都是應季農產品;第二返單率高,比如說大米,每天都在吃,能夠形成口感,比較標準化;第三是容易儲存,第四就是受眾面廣。產品的熱度是會遞減的,主要還是看品質,真正要回歸商品的屬性。”青怡股份財務總監吳俊科說。
所謂地理標志產品,是指產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質量、聲譽或其他特性本質上取決于該產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經審核批準以地理名稱進行命名的產品。目前,青怡股份經營的地理標志產品包括黑龍江五常大米、陜西洛川蘋果、江西信豐臍橙、湖南黑土豬肉、湖南邵東黃花菜、內蒙古蘇尼特羊肉、陽澄湖大閘蟹、河南焦作鐵棍山藥、河南房縣黑木耳、新疆和田玉棗、寧夏中寧枸杞、四川通州銀耳、甘肅蘭州百合等幾十種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青怡股份目前業務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帶,在廣州本地有自己的倉儲點和冷庫,保證從干貨到生鮮各類產品的儲存和保鮮。在配送方面,是自有物流配送和外包配送相結合的模式。自有物流配送主要為使用公司自有車隊,對廣州市區的線上線下客戶及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社區專賣店、超市、賣場店中店等線下客戶進行配送。對于廣州市區之外的其他線上客戶,則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進行宅配。目前,青怡股份已經簽約了華潤萬家超市、天虹商場等眾多網點,同時正陸續與各大高端樓盤物業展開深度合作,通過產品介入共同服務于廣大社區業主。
“我們是聯營的形式,沒有任何的進場費、條碼費,我們就是分成,賣多少分給你多少就是,這種模式非常好。”吳俊科說。
“我們有自己的標準體系,有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事前是從選種就開始,你必須用我們指定的種子。”吳俊科說。
最上游供應源解決了之后,下一步就是品控。對于食品流通企業而言,食品的安全與質量是公司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首要條件。青怡股份在保證食品安全和質量上主要采取以下三個步驟:
一是從源頭上控制產品質量。公司產品部在確定開發的產品品種后,由專人對產地及供應商進行考察。只有符合公司標準的供應商,如擁有有機產品生產的企業、擁有供港澳蔬菜加工企業檢疫檢驗備案證書、地理標志產品所在地知名的企業,才能成為公司的候選供應商;只有權威檢測機構檢驗合格的產品,公司才會進行采購。
二是在倉儲、配送環節上把控質量。公司有專業的倉庫進行倉儲,根據產品的特性進行不同的溫度和濕度進行儲存,并定期進行抽查檢驗。在物流配送環節,公司根據產品不同的性質實施高標準的配送方案,比如生鮮類、肉制品類會采用專業的冷藏車,在配送包裝上也考慮了產品特性,比如用保溫箱、防止冰塊、加厚外盒等措施,最大限度的保證配送過程中的產品品質。
三是問題食品的召回與賠償機制。公司制定《問題食品召回制度》對存在嚴重質量問題的產品實行召回制度,并發布召回信息。對于產生的召回事項,公司將按照《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等有關規定采取賠償措施。
一方面,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電子商務的發展、以及現代保鮮、物流技術的應用,給整個生鮮電商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商機。另一方面,生鮮電商大部分產品標準化難度大,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冷鏈物流發展不夠成熟導致生鮮損耗率高。
2012年隨著強大的資金注入,以順豐優選、一號生鮮、本來生活等為代表的生鮮電商,利用各自的行業資源優勢,上演了一場生鮮電商備戰大賽。在這期間,B2C、C2C、O2O等各種模式都被演繹的淋漓盡致,越來越強勁的移動互聯網工具也為各商家提供更多的選擇。
吳俊科認為,國內生鮮電商的行業壁壘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資質及渠道壁壘。生鮮及農產品在面向終端消費者之前,一般需要獲得三個層次的準入資質:首先,產品需要通過生產國家的質量與安全標準;其次,產品必須獲得目標市場所在地區的準入資質,部分地區對允許向該區域銷售的農產品的種養基地、加工包裝企業實行嚴格的檢測及管理;第三是線下終端渠道的供應商認證,如TESCO、百佳等大型連鎖超市及賣場,通常會制定高于國家、行業標準的認證體系。一般而言,生鮮電商需要取得相應的資質或認證,才能夠進入相關市場,而其中目標市場所在地區的準入資質較難獲得,線下終端渠道的供應商認證更加需要較長時間的認證、合作及持續考察才能取得資格,新進入者很難短時間內取得完整的資質。
二是資金壁壘。農產品采購具有一定的季節性,企業需要在產品成熟季節集中采購入庫。因而,對于跨區域、跨季節經營的企業,需要具備承受庫存壓力的資金實力。另外,保證農產品的貨源后,還需要符合產品定位的強大渠道支撐,而先進的渠道管理系統的開發和維護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最后,建立起高效的物流體系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
三是客戶粘性壁壘。消費者對于生鮮農產品的需求多種多樣,且市場上替代品豐富,消費者對普通農產品品牌的忠誠度較低,其購買習慣和忠誠度都需要企業花費投入并長期培養。而對于高價生鮮農產品,因消費者對品牌的選擇主要基于品牌產品質量的可靠度,一旦消費者形成了品牌忠誠,不易輕易改變。因此,對行業新進入者形成了客戶粘性壁壘。
四是物流壁壘。生鮮是一個對于物流、儲存條件要求非常嚴苛的品類,無論是傳統的農產品批發、零售商,還是生鮮電商在掌握優質貨源、完成采購加工之后,還需要根據冷鏈技術的要求構建完善的物流體系,保證產品能夠迅速、及時和準確的運抵客戶方。冷鏈由冷凍加工、冷凍儲藏、冷藏運輸及配送、冷凍銷售四個方面構成,每個環節均需配備相應的制冷保溫設備,同時需要對全部流通環節進行質量監控的管理系統,但是我國冷藏倉儲普遍老化、分布不均衡且硬件設施落后,難以為生鮮食品流通系統地提供低溫保障,反而容易導致大量損耗及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