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 紅 婷
(運城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山西 運城 044000)
作為世界三大樂器之一的鋼琴,在世界音樂藝術中占據著重要地位,而隨著鋼琴藝術在不同時期的風格演變,鋼琴演奏技法也在不斷的發展與完善。又由于鋼琴以獨特音色和音樂效果為廣大人民所喜愛,使我國鋼琴學習者日漸增多,而對于一部音樂作品,我們要有三方面的見解,一是作品的演奏風格,二是作品的演奏技法,三是作曲家對其賦予的情感,只有掌握了這三種,聯系當時的年代背景及作者創造的出發點,才能演繹出不同鋼琴作品風格的本質,使其產生精彩的、有靈魂的演奏。
17―18世紀被稱為是巴洛克時期,原意為建筑術語,后運用到藝術音樂領域。在此時期,音樂快速發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鮮明特點,在其旋律上,音符跨度較大;在其節奏上,突出強調某句或某音的音值或音調,使其作品更加歡快形象;在音樂織體上,形成復調風格特點,完全不同于中世紀時期的旋律平穩。而這一時期,由于當時歷史背景,作品創作大多為宮廷演奏和宗教主題,在宮廷演奏上,為達到貴族群樂的目的,其演奏曲譜大多取于民間歌曲,而在宗教主題上,減輕了音樂的肅穆,增加了豐富的藝術審美,其代表人物為巴赫,代表作品有《馬太受難曲》、《勃蘭登堡協奏曲》等。
18世紀中葉到19世紀初被稱為是古典主義時期,創作地區集中在維也納,在巴洛克時期過渡到古典主義時期后,其鋼琴作品風格受到時代的沖擊發生改變。在古典主義時期中,巴洛克時期的復調很少運用,與此興起的是嚴謹的整體創作手法以及豐富的和聲,在作品創作中,作曲家從單純的音樂表演形式轉向音樂的感情內涵,以自己的生活思考與思想感情為主從而進行創作。例如著名作曲家莫扎特,在創作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由理念,以活潑開朗的曲調讓人感受到優雅、歡快,具有享受性,其代表作品有《協奏曲》、《奏鳴曲》等。
19世紀前后被稱為是浪漫主義時期,在這一時期,鋼琴作品創作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在古典主義時期作品風格的基礎上,浪漫主義時期作品創作更加自由,打破了以前的嚴謹、拘束,通過作品表達自己的主觀思想理念以及情感,通過作曲中的戲劇沖突、多變的和聲使其鋼琴作品充滿漸變的層次感,進而創造與展現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風格。例如“鋼琴詩人”肖邦,他的作品通過變換不同節奏、和聲色彩,讓人們感受到他作品的別具一格,帶有著明顯的個人色彩,使音樂遨游在自由中,并通過他高度熟練的演奏技法增加樂曲的情感表現力,被人所喜愛,其代表作品有《鋼琴協奏曲》、《夜曲》等。
印象主義時期,介于19世紀與20世紀之間,最先涉及美術領域,其概念源于法國印象派畫家莫奈著名油畫《印象日出》,他所開創的繪畫風格、創作理念運用到音樂領域中,在其音樂發展史上有著重要地位,由于印象主義主要是表達光影、色彩,所以表現在音樂上,帶有著強烈的抽象色彩,一度在當時掀起軒然大波,也寓意著音樂正式跨進現代主義開端。在此時期,創作者主要表現音樂的立體感和層次感,對各個音符的運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讓人們在欣賞感受時出現朦朧之感,但其創作題材沿襲了美術領域的自然描繪,缺乏深刻的思想性意義。
例如作曲家德彪西,他是印象派時期的一名重要音樂家,拋棄了傳統創作手法,在思想與音樂的不斷探索與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音樂風格,其創作作品大多為自然風光,在和弦運用的手法上,向人傾訴他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通過技法運用使其豐富表達出完美的音響效果,對此時期的音樂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其代表作品有《大海》、《牧神,午后》等。
進入到20世紀以來,鋼琴作品風格由單一轉向多元,它不同于巴洛克時期、古典主義時期、浪漫主義時期以及印象主義時期,鋼琴風格大多局限于一種形態,在此時期,鋼琴藝術百花齊放,作曲家們通過各自喜好而進行音樂創作發展,或遵循前人風格,或另辟蹊徑,綜合發展而展現出一種全新的音樂,其音樂家們在創作上讓每個音都具有獨立性,使其沒有一個標桿讓我們衡量總結音樂風格的特征,對其鋼琴藝術的未來發展具有一定的意義性。除此之外,二十世紀時期音樂家所創作的作品在鋼琴演奏技法方面不同于以往的連貫性旋律線條和音響效果,他們主張鋼琴演奏的爆發力,以此表現音響的層次感,呈現出不協和的音樂特點。
鋼琴藝術與演奏技法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而指法和觸鍵技巧在其鋼琴演奏過程中,是其基本技能,由于鋼琴藝術在發展過程中,不同時期對其作品的音色風格有著不一樣的要求,加之演奏者自身對鋼琴演奏音色的欣賞性不同,進而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演奏者在不同時期演奏的指法及觸鍵技巧的變化方式,通過指法與觸鍵的改變,可以使鋼琴彈奏出不同風格的曲子。比如在巴洛克時期,人們對其指法與觸鍵的要求不高,只要根據對其作品的理解熟練地在琴鍵上進行音色的自由轉換便可。而在浪漫主義時期,作曲家有時采用貼鍵垂直彈奏法,以表現音樂中的瀟灑情境,例如肖邦的《搖籃曲》,而根據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創作,也會因受到自身的情緒、心理狀態的影響,進行指法與觸鍵的變化,從而控制音色,表達情感思想,例如肖邦的《第一鋼琴敘事曲》,以慢速觸鍵的方式達到深沉的聲音效果。
鋼琴作品風格的演變對鋼琴技法影響最大的就是踏板的運用,在巴洛克時期,鋼琴沒有踏板,主要是通過手指演奏,以此提高表演力,在古典主義時期,現代鋼琴的誕生使其出現了踏板,而這時的踏板次數使用較少,主要對音色起輔助作用,且技巧性單一。而到了浪漫主義時期及以后,踏板的使用次數越來越多,技巧性也不斷發展。由于踏板具有靈活性,使其不同的人對于踏板的控制和使用不同。在踏板運用中包括左踏板、中踏板,右踏板,對于左踏板而言,在演奏中使用較少,主要是使聲音色彩發生變化;對于中踏板而言,演奏使用幾率也很小,但對其中作品的表現力、層次感有很大作用;對于右踏板而言,使用最多,主要是幫助聲音延長,并產生混響。以上所言,演奏者的不同情感及作品風格都會影響對踏板的使用,而只有掌握好踏板運用的規律,才能把鋼琴作品發揮的淋漓盡致。
音樂是有靈魂和情感的,它們表達作曲家的思想感情,作曲家結合自身思想以及外界的影響,對其進行創作。而單獨對于鋼琴作品的情感表達而言,每一個時期表達的情感是不同的,這主要是由于當時的歷史背景、音樂風格、作曲者的自身情感決定的,這也造成鋼琴藝術在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不同時期不同音樂風格類型,也成為了區分音樂時期的標志。
在巴洛克時期,音樂作品大多不會融入自身思想感情,當時,掌權者為貴族,此時樂師做出來的作品大多為贊頌當時社會以及掌權者,沒有融入個人感情,在其演奏方式上也是即性表演,而對宗教進行作品表演時,其融入的感情大多為宗教的莊重與肅穆,根本不會表達個人感情。而在浪漫主義時期時,創造者并將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到音樂中,以音樂寄托情感,從而達到情感釋放。
綜上所述,隨著鋼琴作品風格的演變,鋼琴技法也不斷轉變、不斷完善,二者具有相互影響,相互聯系的關系,也側面告訴我們,要想掌握一部鋼琴作品,就必須探尋鋼琴作品所處的時代風格以及當時演奏者的技巧運用要求,不僅如此,我們還需掌握作品的思想情感,并融入自己的情感,才能讓演奏的鋼琴曲具有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