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彥
(四川交響樂團,四川 成都 610031)
文化的發展是離不開創新的,在民族聲樂的發展中,其不僅借鑒了戲曲音樂,還將自身的文化特點融入其中,進行不斷的創新,從而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文化特色。并且民族聲樂在藝術的表現形式上為人們提供了新的感官體驗,為廣大觀眾所喜歡。不論是戲曲音樂或是民族聲樂都是先輩智慧的結晶,在傳播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還能給人們帶去新的娛樂方式,為我國的藝術多元化發展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經過時間的不斷沉淀,樂曲的風格也在不斷的變化,而追溯到最初的發源,兩種曲風的發展基礎是相似的。戲曲音樂的發展基礎是來源于民間音樂,由不同民族間的不斷發展延伸而成,而民族聲樂也是如此。兩種不同的曲風都充分的展示出民族特點和民族精神,并對于人的品質和藝術有強烈的強調性。
不論是民族聲樂或是戲曲音樂,都具有獨特的地方特色,充分展現出一個民族特有的魅力。同時獨特的民族特點也帶給這兩種曲風獨有的音樂魅力,給藝術帶來全新的體驗。在民族聲樂《山丹丹花開紅艷艷》中,具有極強的陜北特色,其以獨有的唱腔完美的展示了陜北的民族風情和民族文化[1]。而戲曲音樂更是明顯的展示了獨特的地域特色,甚至于大多數戲曲的名稱都是以地名來命名的,像河南的豫劇、湖南的花鼓戲等,都是極具民族特色的戲曲,其感染力也較廣。
我們都知道,不論是哪種類型的音樂,發聲的訓練是至關重要的。在戲曲音樂中,在練習發聲時要使全身進入一種輕松的狀態,運用丹田進行運氣。而民族音樂的發聲練習是在肺部進行氣息的運用,俗稱為“胸腹式聯合呼吸法”,雖然兩種練習發聲的方法不相同,但其具有相同的原理,都是以深呼吸進行的發訓練。
唱腔是音樂中最為獨特的存在,不同的音樂就會有不一樣的唱腔。在兩種曲風中,民族音樂繼承了戲曲音樂的特點,而戲曲音樂對民族音樂的影響最先是唱腔。唱腔是包含著一個地方的特色一種曲調,有著該地方的地域文化和民族風情,屬于戲曲音樂中最為關鍵的存在。在時間的沉淀之下,民族音樂意識到唱腔對于戲曲音樂的重要性,因此在后代的發展中,將其很好的繼承下來,并將戲曲音樂的唱腔發揚下去[2]。除此之外,民族音樂在繼承戲曲音樂的過程中,同時也融入了自身的民族特色,從而將民族樂曲的表達方式呈現得豐富多彩,富有激情和清新等。給予民族聲樂在表演中更好的指導意義,節奏更加緊湊且曲調鮮明,為民族聲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戲曲的表演中,不同的表現手法呈現出來的表演效果都是不一樣的。而戲曲中的板式分為一板一眼、有板無眼、一板三眼和無板無眼這四種。在戲曲中,板指強拍而眼則表示為弱拍,相對來說,由于中板主要是抒發情感和敘事,因此在應用方面較多,且在速度的變化上是可快可慢的,有較強的靈活性。另外,還有慢板、快板以及散板的表現形式,其中抒發細膩而真實的情感屬于慢板,其節奏慢適合較為悲涼的曲風;抒發情緒激昂且激烈的情感屬于快板其節奏快使用于強烈的情感表達。戲曲藝術的表現手法不同,所表現的情感也不同,由此歲民族聲樂的表現手法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在演唱中,演唱的技巧會使演唱的效果更加好,而演唱技巧包括了腔調、音調和表現手法的掌握。首先,最為重要的是要做到咬字清晰,將詞與音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并且通過演唱將作品的感情真正表達出來。民族聲樂對于咬字這方面極為重視,在要求清晰的同時還要控制好力度,將感情很好的融入到作品當中[3]。另外,腔調是表達感情最為主要的一種手段,如哭腔的情緒能夠感染觀眾,讓觀眾很好的了解到歌曲所表達的感情。除此之外,戲曲的韻味是戲曲演唱的一種關鍵技巧,這樣的技巧正在潛移默化進入民族聲樂中,將民族音樂的獨有魅力充分展現出來,例如《洪湖赤衛隊》中就完美的呈現出民族聲樂的魅力。
戲曲音樂隨著時間的沉淀,已然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而民族聲樂也在不斷的飛速發展,在戲曲音樂的基礎上融入了自身的特色,具有較強的民族特色。民族聲樂因為戲曲音樂的影響,使得表現形式更為多樣,因此戲曲音樂和民族聲樂要相互借鑒,互相學習,才能夠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