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彎彎
(內蒙古師范大學,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西方音樂史是一門全方面展現西方音樂在不同時期的發展面貌的歷史。其作為一門基礎性課程,經過近百年的發展不斷滲透于其他相近專業并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模式。高校音樂鑒賞課也需要隨時代的要求,科學有效的安排教學內容以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教學質量。因此,在西方音樂史與音樂鑒賞內容的選擇上,高校應該著重考慮以下幾點:
西方音樂史從古至今涵蓋了很多優秀的音樂作品。受歷史影響,我國高校依舊遵循西方音樂教育的理念和體系。而在音樂鑒賞課程的實際教學中,多數音樂鑒賞教師注重巴洛克、古典、浪漫主義時期及20世紀的民族音樂。而對于巴洛克之前等較為久遠的音樂作品談之較少或避而不談。此外對于20世紀后的現當代音樂作品也不作提及。雖然在這些方面教師們不會將其作為鑒賞的重點,但它們仍是西方音樂史的重要構成。隨著現代社會文化的變遷、藝術風格流派的形成及大眾審美意識的發展等,每一種新音樂流派的出現都與上個音樂時代密不可分。前一個時代的音樂元素往往為后音樂時代的形成提供重要基礎。所以在選擇鑒賞音樂作品的內容上就顯得尤為重要。
據史料可知古希臘古羅馬時期的保留下來的音樂作品很少。中世紀之后隨著記譜法和印刷術的出現,音樂作品數量相對較多。如中世紀的格里高利圣詠?,F當代音樂作品雖然離我們生活的時代較近但也應有所涉略,讓學生了解現當代音樂家在做什么。作為同時代的年輕人有理由對本時代的音樂做歷史見證,不能讓這些音樂作品出現斷層。
眾所周知音樂史上的音樂作品浩如煙海,要適當的引入音樂鑒賞的課堂,不能一味強調了聲樂類作品,忽略器樂、鍵盤類等音樂作品。
當前高校音樂課程設置通常包括聲樂類、器樂類、以鋼琴為主的鍵盤類課程和音樂理論類課程等。歌劇從巴洛克時期誕生到發展繁盛,其跨時間范圍較大,衍生出多樣的歌劇種類,所產生的歌劇作品數量豐富且具有代表性。在音樂鑒賞時教師在內容的選擇上較為多樣。器樂類作品是音樂鑒賞課程極為重要的組成。在教學中教師可按照樂器作品的題材或有無標題等分類,以豐富學生的多樣化需求。鍵盤類樂器也在巴洛克時期出現,教師教學上常用的鍵盤樂器是鋼琴。在藝術歌曲中鋼琴作為音樂的重要組成,使鑒賞成為更高層次的視聽盛宴。學校音樂教育是音樂傳承的重要渠道,音樂鑒賞課程理應和西方音樂史課更有效的進行融合。
學生在音樂鑒賞中聆聽音樂作品時僅憑直觀感受就能立刻感受到音樂是美或不美,這就是審美。音樂中的內容所呈現的各個要素,通過感官使學生更好的分辨音樂是否美、和諧等。這就是音樂中純感性因素的力量在起作用。在音樂鑒賞中,應注意調動學生的各種感觀的參與,使其進入狀態,豐富、理解和深化審美感受。學生在進行音樂鑒賞時,對音樂作品從最直接的感觀直覺,經過讓其親自體驗、教師講解等,由間接到直接進入音樂作品,使學生對音樂作品的藝術形象與學生心靈進行有效的解讀。在兩者的雙向互動中,學生的心靈會得到極大的審美愉悅并通過自己對音樂的體驗對音樂作品進行二次創作。而這就意味著學生需要有基本的音樂素養,在有西方音樂史的積累下,音樂鑒賞會跨向較高境界。
西方音樂史作為高校的一門基礎性音樂理論課程,對學生學習了解西方音樂至關重要。20世紀以來,音樂教育開始遵循以“人”為本,以審美為核心,進行音樂課程改革并不斷提高教師的音樂素養。高校音樂鑒賞課程更應較深層次、全方面的進行鑒賞音樂作品,綜合實踐以提升學生對音樂作品的鑒賞能力。
以音樂作品鑒賞為主,將基本的音樂知識融入作品鑒賞中。打破以往教師先把音樂理論知識灌入課堂,直接講述音樂作品的主題。學生在難以理解的理論學習后,很難對音樂作品產生興趣,更別說有效的鑒賞音樂作品。因此,在有效的時間內鑒賞音樂作品,學生的主動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在進行音樂鑒賞前,可對音樂作品做簡單講解,學生在觀看或聆聽音樂作品時,設置問題讓學生去回答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在此基礎之上樹立正確的鑒賞思維。當然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在課上查閱相關資料,從不同角度進行交流。
傳統的音樂鑒賞教學中,課程內容的選擇由教師而定,這就使學生與課程疏遠,更不用說在情感、興趣、審美等方面去尊重學生。所以在音樂鑒賞的課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參與到內容的制定,了解學生的真實感受并尊重學生的學習動機,在教學中不斷建立、培養、調動學生的音樂審美情感。
面對多層次、多形式的音樂內容,在欣賞和鑒賞過程中很難做到面面俱到。在音樂鑒賞中,可以從音樂的各因素的相互學習、滲透中綜合考慮。以西方音樂史為基礎,讓學生在從情感與審美中升華,以培養學生鑒賞音樂作品的能力,以實現學生個人對音樂的再創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