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濤
(山東藝術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
我國社會在科學發展觀這一理念的指導之下,提出了以人為本的基本需求。在進行文化教育的過程中,也對于“人文教育”有著極大的追求,需要對于和諧師生關系進行構建。聲樂教學是大量教育學科中的其中一科,但是也體現出了學科教育的普遍性特征。傳統聲樂教學方法當前已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所以必須要及時對于良好師生溝通平臺進行構建。
在進行聲樂教學時,經常會有以下情況的出現,教師覺得最佳的歌唱狀態與好的聲音,但是學生卻沒有良好的感覺,學生感覺較好的歌唱狀態,但是聲樂教師卻覺得是非常好的。對于如此等問題也對于師生間的溝通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溝通作為雙向的交流活動,在聲樂教學過程中,具體現為教師與學生間進行的互相交流,若只是教師進行知識的傳授或者學生單一的被動學習,教學間是不存在溝通的。溝通要求兩方可以進行通連,其不僅包含了教師對于各種聲樂知識、技能技巧的傳授,同時要要求學生要能夠將練習的效果與整體的學習狀態反饋給教師。
聲樂演唱主要依靠的就是歌唱者自身的嗓子,其存在于人體之中,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因此,學生對于歌唱的器官和肌肉群實際的運動情況是沒有比較直觀清晰的認知的。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不僅需要進行講解,還要進行親身的示范工作,使學生能夠以聽覺對于聲音進行有效地認識和辨別。學生通過教師的指導就能夠得到比較良好的感受與體驗,從而更加準確的控制聲音。這樣抽象性較強的聲樂教學實際上也給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增加了難度,更需要師生間進行有效地溝通。同時,師生間溝通產生的效果,也直接影響著聲樂教學的最終質量。
聲樂教學主要分為集體課、小組課、個別課與多媒體教學等各種教學手段等等,但當前最主要應用的仍舊是個別授課的方法,也就是一個教師只教一個學生。這樣的授課形式可以幫助教師依照各個學生實際的聲音條件、理解與接受能力等多種情況,對于教學內容進行有效地調整,從滿足因材施教的要求,提升聲樂教學的效果。此外,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由于師生間接觸的不斷深入,師生雙方的了解也更加全面,師生關系遠要好于集體課的師生關系。師生溝通效果越好,其就能夠更好地挖掘每個學生自身的潛能,實現對于學生表現力、創造力與個性的有效培養,使得師生情感得到進一步的深入。不然,教學效果就會收到嚴重的影響。
作為聲樂教育工作開展的基本原則,必須要保證聲樂教育的科學性與藝術的創新性,但是要怎樣對于此原則進行落實,就需要確保師生溝通之間的積極性,教師在對于學生進行各種聲樂理論知識以及發聲原理進行傳授的過程中,同樣需要對于科學性的原則進行充分遵循,不論是教學內容或是教學方法都必須要對于此原則進行遵從,確保理論依據具有更強的權威性。通過此和學生進行溝通能夠讓學生更加的信服教師,學生也可以在學習的道路中獲得更加前沿先進的音樂理論研究成果。同時,還要確保教學方式及方法的靈活性與多樣性,學生在進行學習時所有階段所反映出的心理狀態與表現都是不相同的。所以,對于聲樂教師而言,必須要在各個階段對于比較靈活方法進行應用,確保溝通的有效性,確保學生各個階段產生的問題都可以得到有效解決。
在進行聲樂教學的過程中,所有的學生都是非常鮮明的個體,其本身具有的條件、水平以及修養與性格都有著極大的差異。所以,對于聲樂教師來說,就要對于學生自身的優點與缺陷進行充分的了解與掌握。特別是要充分掌握學生聲音與唱腔中存在的問題,可以對于相關問題進行有效解決,從而提升學生聲樂學習的效果。在教師層面而言,到底要怎樣對于唱歌技巧等進行傳達,要根據學生性格采用最佳的方法進行教學。其次,在對于聲樂教學歌曲進行傳授的過程中,到底要怎樣對于歌曲進行選擇也是非常重要的,要與學生本身的特征與學習需求進行結合,但這些方法也要進行有效地溝通。若從學生層面進行分析,在進行學習時要根據可能出現的有關問題加強與教師之間的溝通,從而得到來自教師的幫助,學生也要進行努力思考。因此,師生間還要做到換角度的思考,同時依照學生自身的特點對于教學進行指導。
“親其師,信其道”,要對于比較良好的師生關系進行構建,利用民主平等的教學思想對于師生交流平臺進行搭建。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做到對于學生的理解與尊重,進行換位思考,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其更加積極的參與到聲樂教學,成為學生學習的推動者。很多學生雖然已經基本掌握了歌唱的方法,但是其不一定能夠發出好聽的聲音,經常表現的非常不自然,所以仍舊要進行持續到磨練。隨著學生演唱水平的不斷提升,其也會有感覺好和不好現象交替的出現,只有學生進行反復的練習,才可以逐漸穩定,進行靈活的應用。所以,教師要正確認識學生可能存在的反復、錯誤等起伏情況,為學生提供一些有效意見,允許其進行提問。通過對于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學生可以更加喜愛和信任教師,能夠更加主動積極和教師展開交流,教師也可以及時得到來自學生的反饋,確保溝通的有效性。
教師不僅要掌握聲樂教學的內容與基本要求,還要促使自身演唱水平的持續生。若教師只有理論知識,而沒有實踐能力是無法教好學生的。而在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學生想要掌握正確的聲音概念,首先就需要對于教師進行模仿,從而更好地進行領會與理解。所以,就要求聲樂教師必須要具有較強的演唱水平與范唱能力。這樣以來,教師開展的聲樂教學才能夠更有魅力,使學生進行足夠的信服,讓學生真正有欽佩和認可情緒的出現。如此一來,學生才能夠主動的和教師進行溝通交流,并獲得良好的效果。
在進行聲樂教學的過程中,一旦學生遭遇學習難點問題,往往會求助于教師,這種情況下教師要努力的幫助學生解決相關問題,讓學生感到和教師的溝通合作有著1+1大于2的作用。若學生再次遭遇問題,就會首先想到和教師進行溝通,促使聲樂教學效率的提升。所以,對于聲樂教師來說,要有著良好的“診斷”與“對癥下藥”的能力水平,發現學生學習問題出現的原因,并利用針對性的措施對于相關問題進行有效解決。這樣一來,在今后的聲樂學習過程中,不論學生遭遇怎樣的問題都可以主動地和教師開展溝通,自然能夠獲得良好的聲樂學習效果。
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遇到的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著獨特的性格。因此,對于聲樂教師來說就必須要和所有的學生都展開有效地溝通工作。一些學生會自我感覺良好,甚至會對于教師進行質疑,還依照自己覺得正確的方法開展練習。想要解決此類學生的問題,教師要將和其之間的溝通,幫助學生對于正確的聲音概念進行建立,并且積極回應其提出的各種質疑,肯定其描述的正確部分,獲得信任。也就是說,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性格,開展因材施教,提升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聲樂教學主要是通過教師對于聲樂知識進行的講解與示范技能技巧的途徑,幫助學生對于自身的歌唱器官和相關肌肉群開展科學系統的訓練工作,從而使其能夠更加流暢自如的使用發聲器官與發聲技巧實現聲樂演唱。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師生間必須要構成良好的溝通與交流,與別的學科相比其也是更加重要的,聲樂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很重視和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活動,確保教學目標的有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