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笛 王麗娜
(寧夏大學音樂學院,寧夏 銀川 750021)
師生關系作為一種重要的社會關系,是決定學校和諧與發展的關鍵,對學校教育活動和教育質量都會產生重要影響。在實踐實習教學活動中,實習生發揮教師角色的作用。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實習生與中學生之間也存在著師生關系,即在教育過程中師生間發生著直接交往和聯系。同時,實習生本身也是學生身份,在中學生音樂教學中往往缺乏教學管理經驗,沒有掌握與教學對象科學合理的溝通交流能力。
隨著信息交流能力的快速化、便捷化,如今的中學生和教師的關系越發疏遠了。學生在學習時遇到困難不愿向老師請教,在生活中學生與老師見面打招呼也比較勉強,缺乏對老師的親近感。實習生-中學生這種師生間的冷漠疏遠關系更是顯而易見的,嚴重影響到實習教學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也嚴重影響到實習生-中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
例如,音樂教育專業的一位實習生在進行一個關于《長征》的元旦節目舞蹈排練時,因為實習生與中學生之間關系的冷漠,沒有進行有效溝通交流使節目的排練效率大打折扣。主要體現在排練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們特別嚴肅認真機械的記憶舞蹈動作和拍點,哪里的動作不熟悉也不愿主動找實習生來咨詢跳錯的動作。從中不難看出,師生之間的疏遠與冷漠對實習生造成了很大困擾,不僅挫敗了實習生在音樂教學中的自信心,還影響了學校音樂教學活動的效率,更不利于音樂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和中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師生沖突的主體可能發生在實習生與學生個體之間,也可能發生在實習生與學生群體之間。師生沖突的程度多種多樣,既有學生頂撞實習生,也有實習生與學生爭吵等現象。
例如,實習生剛進校的第一天,音樂組就接到校長派來的任務‘排練紅寺堡第三中學——建校五周年紀念’的開幕式活動。隨之音樂組便緊張有序的排練了起來。實習生負責隊形編排。排練開始的第一天學生們高漲的熱情和積極的態度使排練進行的較為順利,漸漸地學生們的熱情和態度呈大幅度下滑的現象,導致后期的訓練幾乎沒有進展。某天中午排練因一個隊形的轉換,學生們隊形變換不整齊速度也不快。不管實習生如何要求,學生都對她置之不理。情急之下實習生便對幾位極其不配合的學生進行了批評,這時有位男同學有了情緒扭頭就走,以致后期排練陷入了僵局。
總結來看,這位實習生起初的想法很簡單,根本沒有去想如何與學生們進行共同作業。直到排練的時候才發現你說的學生聽不懂、你要求的學生做不到、你批評學生他們也愛搭不理,甚至出現了抵制情緒和出格的舉動,這就直接影響到音樂節目排列工作的開展。
考察當前中學學校實習生和中學生關系不和諧的現象,究其原因,主要為實習生教學觀念薄弱、教學思想不成熟、實習生教學管理經驗欠缺、實習生自身素質及溝通能力有待提高、學校德育工作有待加強等。
實習生擁有著雙重身份,即學生和教師,實習生的學生階段長于教師階段,因此對中學生的教學管理缺乏經驗和方法。
例如,實習學校成立了一個“藝術特色課堂”,實習生跟隨指導老師對小百靈合唱團進行排練。在排練開始,大家看到是實習生排練,所有中學生放松的各自聊天,無視實習生的存在;排練的過程中很多學生也不配合,總有學生說笑聊天,更有個別男生在合唱時故意發出怪異的聲音,導致合唱排練陷入一陣混亂;還有部分學生唱歌時的態度不積極主動,不愿張嘴唱,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
這些各種各樣的排練狀況使得實習生束手無策,對實踐實習失去信心,感到非常苦惱。歸其原因是實習生缺乏音樂教學管理經驗,欠缺對中學生音樂教學活動的管理能力。
在音樂教學活動中,中學生正處于生理、心理和人格的不穩定發展時期,他們身心發展的成熟程度易直接成為師生和諧關系構建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實習生缺乏對中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深入了解,導致實習生-中學生和諧關系存在較大問題。
中學生非常重要一個特征就是思維普遍較為活躍,容易沖動。當中學生進入青春叛逆期后,情緒不穩定、心煩意亂、不愛與身邊人交往、遇到事情容易產生負能量和抵觸情緒,喜歡與同學爭吵等問題。在音樂教學活動中,雖然有部分學生表現出較強的動手能力和適應能力,但仍有部分學生對音樂學習缺乏熱情,特別是對古典音樂和民族音樂的學習缺乏興趣,這影響到接受古典音樂和民族音樂教育的實習生對中學生的音樂興趣點缺乏認知,這容易造成中學生思想和行為上失去平衡,影響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
在音樂教學活動中,中學生處在青春叛逆期的階段,身心特點為半獨立半依賴,個性特點突出,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張。但是,由于實習生缺乏對中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及中學生音樂審美學習特點的分析與了解,嚴重影響到實習生-中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
實習生初次嘗試教師角色,對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認識不足,缺乏作為音樂教師應有的高尚品德。比如,一些實習生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嚴重不負責任,只以完成基本的音樂教學內容為目標,音樂教學活動結束后就離開,不愿積極主動對中學生的學習情況、心理困惑、精神需求進行關注和了解。為了自己學習,不愿意分出精力與中學生進行音樂教學活動外的相處,缺乏溝通交流和親和力,不愿以音樂教師的標準要求自己,缺乏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應該具有的基本責任。在學校的教育環境中,缺乏德育教育的理念、缺少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關注和監督,這對實習生-中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起到了阻礙作用。
“教師作為師生關系的主體,是決定師生關系狀況的主要因素”。教師的管理水平、溝通交流能力,也是影響和諧師生關系構建的重要原因之一。當然,實習生教學經驗的獲得有直接的和間接兩個方面。實習生在教學過程中從教學管理的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中獲得教學管理方法,從而提高自身的教學管理能力。
首先,由于實習生教學管理水平有限,不能夠與中學生進行自由、深入的學習探討和交流,不能配合學生活躍的思維,為學生提出的觀點、問題給予正確判斷和解答,因而阻礙了師生間的交流。在關于《長征》舞蹈排練所引發的問題,實習生采取相應的措施。比如,在排練不順、效率不高的情況下應停止排練,并且與學生們圍坐在一起談談心,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自從實習生與中學生溝通交流后的第二天再排練時,學生們便積極主動地問實習生問題,比如,舞蹈動作做的好不好看?怎樣做會更好看?由此可以看出,實習生必須不斷地從實踐教學中分析原因,了解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有針對性的采取有效措施。這種由實習生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并處理問題是獲得教學管理方面的直接經驗,要求實習生要提高自身素質,并要在學生中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其次,在有關音樂教學問題中,實習生通過仔細觀察并反思指導教師處理音樂教學問題的原因及方法,這種所獲得的教學管理能力可以稱之為間接經驗,例如,實習生應在實習學校聽其他教師授課、排練節目、與中學生的溝通技巧、觀看優秀的音樂課堂教學視頻等。間接經驗要求實習生善于觀察、思考和總結,從其他優秀教師的音樂教學中反思、總結自身在音樂實踐教學中所欠缺的地方,將在其他教師那里獲得的經驗在自己的音樂實踐教學中實施運用,然后再總結、再反思自身改良后的音樂實踐教學哪些環節好,哪些環節仍需改進。通過連續、循環的不斷反思、總結,真正吸收和掌握所獲得的間接經驗,才能夠切實有效的提高自身的音樂實踐教學管理能力。
新課程改革中提出“以人為本,關愛學生”是素質教育的根本屬性。堅持以人為本,最堅實的落腳點在于將“以學生為本”的思想落實在教育教學過程之中,充分尊重、關心、信任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以恰當的方式引導、呵護學生,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發揮教育的主體作用。
一方面,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愛教育是教育教學的核心,愛學生的基礎就是尊重學生。在教育教學中應以尊重為基礎進行愛的教育,能夠使學生在人格、個性、興趣、愛好、和選擇等各方面得到尊重,從而實現有愛教育。只有實習生對學生充分的尊重和愛護,學生才會有自我奮進的學習動力,這種尊重是相互的,對實習生和學生都有著極大的影響力。所以,音樂教學中應當多有一些以愛為根,以人為本的尊重。
另一方面,在音樂教學中實習生要給學生適當的表揚和贊賞,傾聽學生的心聲。在心理學上有一種效應,叫做贊賞效應,就是指一個得到價值肯定的人在收到贊賞時會產生一種潛在的快樂心情滿足。如果學生在學習中出現了什么問題,教師可以嘗試改變方法不要去批評或者指責學生,而是換一種方式,把批評和指責換成對他的一種期待,找到學生的優點,使學生對自己產生信心,覺得自己是一個值得被期待的人。同時,實習教師要打動學生,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感情基礎,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從他們的角度來探知學生的內心世界。
課堂教學的氛圍在音樂教學環境中處于主導地位。課堂教學氛圍好,師生民主、平等的氣氛熱烈,學生才能真正融入課堂教學,實習生和中學生之間才能真正心靈相通,課堂才能溫馨和諧。然而學生與學生之間是具有差異的,他們的性格、興趣、學習方法、學習水平等都不同,這就要求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民主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實習活動實踐證明,教育不是居高臨下的教訓,也不是不假思索的否定,而是平等的交流,耐心的聆聽。只要學生與教師的目光平視了,我們的教育也就很成功了。由此可見,民主、平等的課堂秩序是很重要的。在教學過程中,民主、平等的課堂對于開發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的思維主動性,促進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自主發展,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提升教學質量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和教師的發展,并且對教育事業本身有著重要作用。因此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極其重要的。這就要求實習生了解教學過程中是什么樣的因素阻礙了師生和諧關系的發展,并在此基礎上實習生需擁有正確的師生觀、高尚的品德,并對學生有較為深入的了解做到民主平等、以學生為本關愛學生,從而實現和諧的師生關系。實習生在音樂教學中,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師生之間能夠真誠相對、共同進步、和諧發展實現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瓦·阿·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100條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32.
[2]丁有寬.沒有愛就沒有教育[J].基礎教育課程,2009,12.
[3]張克勤.教師科研理論與方法[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
[4][美]諾丁斯,于天龍譯.學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5]王梅.試論現代教學中的師生關系[J].理論研究,1999.
[6]周洋,閆多多.試析在教學中的師生關系[J].科技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