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回顧國內外核心素養培養研究成果,分析當前高職公共英語核心素養教學現狀,以思辨能力層級理論模型、建構主義及合作學習理論為基礎,嘗試構建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核心素養培養模式,以培養語言技能和職業核心能力俱佳的創新型高等職業教育人才。
【關鍵詞】核心素養項目;高等職業教育;公共英語;教學模式
【作者簡介】倪娜,武漢城市職業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為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基于人文素質培養的高職大學英語課程建設探究與實踐》課題編號16G336 成果之一。
一、引言
核心素養(Key Competences)一詞最早出現于2003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核心素養促成成功地生活和健全的社會》研究報告中。歐盟首先對核心素養的內涵進行了解讀:“核心素養是每個人發展自我,融入社會和勝任工作所必需的關鍵素養,其包括知識、技能、態度和價值觀的集合,具有可遷移性和多功能性”。
2014年6月,《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提出:“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與技術技能人才。”2016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文件中指出:“要針對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的特點,培養學生社會適應性、教育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提高學習能力、學會交流溝通和團隊協作,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彪S著國家對經濟發展方式的持續宏觀調控、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必然從“僅關注技能”到“既關注技能、更關注人格”變革并致力于更好服務社會的新范疇。高等職業院校理應順應國際教育發展趨勢和經濟發展態勢,構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新教育教學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
高職英語課程是高等職業教育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是為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目標服務的,是培養高職學生綜合素質、提升職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課程。因而改革本課程教學模式和課程體系,研究構建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方法和路徑正是本課程教學者應積極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二、國內外英語學科素養研究現狀述評
2016年9月13日,北京師范大學舉行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發布會”。根據該成果的介紹,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的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研究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落實樹德立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適應世界教育發展趨勢、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發布會指出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從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為基本原則,從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細化為國家認同等十八個基本要求。
根據有關專家介紹,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研制參考了《美國21世紀學習框架》和《新加坡21世紀技能框架》等文件。其中,《美國21世紀學習框架》列出的核心素養內容包括三類:第一類為學習和創新能力,包括創造力、思辨能力、溝通和協作能力;第二類為信息、媒體和技術技能;第三類為生活和職業技能,其中包括靈活性和適應性、自我導向、團隊精神、對多樣性的欣賞和領導力?!缎录悠?1世紀技能框架》列出的核心素養包括核心層—品格與道德的培養;第二層—社交和情感技能;最外層—面向全球化世界的關鍵能力,包括全球意識、跨文化技能、公民素養、思辨能力和信息、通訊技能。
由此可見,“核心素養”這一概念的提出體現的正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核心素養的問題實際上是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問題。當今所有核心素養研究框架,無論是源自國際組織還是特定國家,均指向21世紀信息時代公民生活、職業世界和個人自我實現的新特點和新需求。
目前國內基礎及高等教育英語學科教育者均積極研究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目標下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改革。如討論《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征求意見稿)所提出的的學科核心素養的概念和分類(束定芳,2017),研究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程曉堂,2016)、建構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實現途徑(冀小婷,2016),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視角對比研究《美國21世紀外語學習標準》與《大學英語教學指南》(孔東秀,2017)、大學英語教材學科核心素養思維品質培養對比研究(孔東秀,2017)及建構研究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本土英語教學理論(陳艷君,2016)等。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當下高職教育核心素養培養研究并不少見,但立足高職英語課程核心素養培養體系和教學模式的教學改革研究卻并不多見,僅有少數職業能力培養視角下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改革途徑探析(朱曉偉,2015),且并未研究提出具體可行的能有效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課程教學模式。
三、高職公共英語核心素養教學現狀分析
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活動,作為個體適應現代社會生活和自身終身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的培養在高等職業教育中不容忽視。當下職業院校英語教學改革和發展成果顯著,教學改革重點著力于培養職業院校學生實際運用英語交際和工作的能力,以滿足工作崗位對英語技能的需求。
但實際教學中全面培養學生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教學內容和模式尚不多見,高職學生思辨能力欠佳的短板并未得到有效解決。核心素養培養問題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現狀不容樂觀。孫有中(2013)指出,怎樣讓學生變得更有思辨能力和創造力這個問題應成為整個中國高等教育的終極關懷。
四、高職公共英語核心素養培養教學模式構建
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教學目標為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職業溝通、開展工作,以英語語言為中介,反映個體內部思維,體現個體認知活動成果,收集有效信息,傾聽、交流、分析及解決職場問題。公共英語課程作為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中的一部分理應將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作為課程教學首要目標,以確保學生在校所學能為社會就業或后續深造奠定基礎,使其成為21世紀合格公民、員工與領導者。
筆者嘗試借鑒文秋芳等(2009)的思辨能力層級理論、建構主義及合作學習理論構建以下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模式,以期探索高職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有效路徑。
1.設計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發展語言能力。思辨能力層級理論模型(文秋芳等,2009)中的認知技能包括分析、推理及評價。對于高職公共英語課程而言,通過課程學習,幫助學生獲得在學習和工作中的分析、推理及評價能力是課程教學首要目標之一。
教材選取上可優先考慮以“內容與語言”相融合為編寫思路的相關教材。教師盡可能為學生選取、提供不同職業領域帶有普遍性知識的英語語言學習材料。以內容為依托、以話題或工作內容組織教學,讓學生在使用英語學習新知識、獲得職業背景知識的過程中習得語言,促進溝通、交際、表達等核心職業能力發展,既幫助學生獲取語言運用能力又提高其核心素養。
教學研究與實踐均證明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只有在不斷的語言實踐中才能獲得和提高,而學生課堂語言實踐的機會正來自于教師創設的語言交際和使用情境。該情境的真實性、交際性、延展性將決定學生在語言實踐項目中的參與度、有效性以及是否能夠成功完成英語語言知識的建構以獲得語言交際能力。
2.設置教學任務,培養學生學習和合作能力。建構主義理論特別強調學習者的自主建構、自主探究、自主發現,這樣的學習方式才能使學習者產生真正的內在學習需要,了解自己需要解決的學習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最終獲得知識和能力。因此通過設置課程自主學習任務和與真實工作情境相關的課堂任務,在任務過程中與學生平等交流、積極互動,營造鼓勵學生思考和提問的課堂環境和氛圍,使學生能自信表達想法與觀念,積極討論相關話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將有效促進學生思辨認知技能發展。
學生通過完成語言課程任務,獲取搜集信息的新方法、變換思考問題的角度、提高思考的廣度與靈活性,將課堂思辨能力訓練的效果遷移到現實生活情境及工作環節。同時促進學生反思自主學習效果、學習策略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學會分析問題、推理論證及準確判斷、客觀評價。
3.組織教學活動,提高學生文化品格和思維品質。英語學習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過程,學生在理解和表達的語言實踐活動中,通過感知、預測、獲取、分析、概括、比較、評價、創新等思維活動,建構語言知識,發展文化溝通能力;在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文化理解、發展思維品質,促進其核心素養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故高職英語教學應積極組織學生開展演講、辯論、研討、講座等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拓展國際化視野和接觸中外優秀文化傳承的實踐機會,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國際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英語學習的過程不僅是語言工具獲取的過程,也是國際理解和跨文化意識和能力形成的過程,更是了解不同國家和民族價值觀和情感態度的過程。在了解的基礎上,通過比較、思考,形成自我文化立場和態度,提高學生文化認同感和文化鑒別能力,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
五、結語
職業教育的終極目標是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加快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與轉型。核心素養概念的提出,從國家戰略的高度,為新世紀教育改革確立了方向,故在進行職業教育的過程中需要格外側重人才核心素養的培養。英語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中的一門課程,應既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職業溝通、開展工作的能力,又發展個體核心素養,為其未來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Voogt,J.&Robbin; N.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frameworks for 21st century competence: Implications for national curriculum policies[J].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2012,44:3:299- 321,309.
[2]OECD.The 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key competences Available on line at[OL].http://www.oecd.org/dataoecd/47/61/35070367.pdf, 2005.
[3]束定芳.關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幾點思考[J].山東外語教學, 2017.
[4]孫有中.英語測評與思辨能力培養[J].中國外語,2013.
[5]文秋芳.構建我國外語類大學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論框架[J].外語界,2009.
[6]張華.論核心素養的內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
[7]陳艷君.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本土英語教學理論建構研究.課程教材教法,2016.
[8]程曉堂.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J].課程教材教法,2016.
[9]冀小婷.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實現途徑[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2016.
[10]孔東秀.大學英語教材學科核心素養思維品質培養對比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7.
[11]朱曉偉.職業能力培養視角下高職英語教學模式改革途徑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