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教育受到了巨大沖擊,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英語教師的持續性專業發展受到三個主要制約因素,即:學校、外語院系和教師個人,三個因素相互制約、相互促進。高職院校可通過建立英語專業性學習組織和反思式教師個人成長模式使其英語教師取得持續性專業發展,提高教學與科研能力,在新時代站穩腳跟。
【關鍵詞】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策略
【作者簡介】韓瑞珍(1980.09-),女,漢族,河北衡水人,天津天獅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
【基金項目】天津市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一般課題“大數據時代高職院校英語教師持續專業發展模式構建”(XVII 4042)。
有效率且有效能的教師不是天生的,而是培養的。教師專業發展正是一種有組織的、為了實現改善教師教學實踐和促進學生學習之預期目標的努力(Guskey, 1986)。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引起了教育界的一場革命,教師的持續性專業發展成為焦點,尤其是作為中堅力量的高職教育更值得關注。
一、持續性專業發展概念
持續性專業發展(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CPD)從廣義上講,包括了所有有助于改進個人自身實踐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學習行為與活動。持續性專業發展是加強初任教師培訓及入職培訓的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它為人一生的職業發展提供各種培訓和教育機會,它最終終止于為人的退休生涯提供相應的準備與培訓。在不同時間、人生的不同發展階段,人的發展與培訓需求有可能存在先后的順序,但如果從人一生的職業發展來看,人的發展及培訓需求可以被歸結為人的持續性專業發展需求。
由此可見,持續性專業發展的概念可界定為:“所謂持續性專業發展,是指任何由教師參加的專業發展行為或活動,通過這種行為或活動,可以提高教師的知識與技能,可以使教師更好地認知自己對待學生的教育態度與方式,也可以使教師獲得改善教學過程質量的宏觀理念與理性認識。”(Bolam, 1993)
二、影響高職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因素
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承擔著全校的英語教學任務,是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改革與科研力量的主力軍,肩負著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重任,是這場信息化教育變革中的實施者和推動者,英語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尤為重要,制約著教學改革的實施與執行。英語教師的有效專業發展受制于三個層面:學校、外語院系和教師個人。
1.學校層面。學校通過制定各項政策、法規,規定教師的一系列行為。首先,學校制定其教師聘任制度,對教師的學術能力、教學要求、個性品質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定位,在教師的聘任和選拔過程中,要考察候選者的學習能力和研究潛能,通過筆試、試講、面試、訪談等多種途徑,最終選擇具備教書育人潛質,且能夠為了事業發展和自我提升進行終身學習的人,為創建學習型教師團隊打好基礎。其次,學校規定教師的薪酬。薪酬激勵是任何一項工作的基本條件,教師的薪酬制度是否合理,對教師團隊的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再次,學校建立的教師管理制度也影響著教師的專業發展,政策是否透明,教師有沒有權利參與學校管理,有沒有對學校的辦學理念達成共識,學校是否能采納教師提出的合理建設策略,學校對教師的評價是否科學、是否達到多維度評價等。學校應該做到幫助教師全面了解自己,明確自己所處的成長階段和進一步努力的方向,這樣才是一個健康的管理者。
2.外語院系層面。英語教師所在的外語院系是決定教師專業發展的最核心團隊,這個團隊是個怎樣的團隊直接決定了英語教師發展水平的高低,英語教師專業發展是否能達到持續發展取決于這個團隊是否是學習型教師團隊(即學習型組織)。學習型教師團隊的形成不僅要求教師具有自我更新愿望并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還需要學院為其創造良好的條件,構建相應的措施保障,為教師提供學習的空間和環境,提供和諧互助、共同進步的氛圍。院系領導是核心中的核心,領導自身必須是一個終身學習者,英語領域的佼佼者,掌握英語領域前沿動態,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絕對的執行力,能將遇到的問題轉化為學習的機會,引導其團隊向前發展。
3.教師個人層面。英語教師個人當然是教師專業可持續發展的最主要因素,按照教師職業發展周期理論,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從入職開始會經歷如下階段:
學習投入期:教師通常剛參加工作不久,對工作崗位充滿了向往,但在進入學校工作之后,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往往估計不足,漸漸意識到實際的教學與理想中的相去甚遠。這個時期的教師需要入職培訓,并且需要優秀的導師,協助明確職業發展方向。
能力建構期:教師對工作有熱情,且比較投入。他們處于形成帶有個性特征的教學風格的探索中,他們需要更新知識結構、提高教學技能。在這一時期,對教師職業生涯指導的主要任務是:幫助教師突破現狀,逐步走向職業發展的另一個高點,即逐漸向專家型教師轉變。
成熟發展期:此時作為學校教學骨干或者學科帶頭人的教師在工作上已經取得了一定成就,心智和業務能力都趨于成熟,但其間潛伏著危機和機遇,即這一階段是要么是教師職業生涯周期曲線下滑的開始,要么是教師開始“第二周期”曲線的起點。學校作為教師成長的載體,必須注意對處于成熟發展期的教師實現持續性專業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引導。
轉型發展期:通常包括高原期和衰退期。這一時期教師具有以下特征:對教師職業有個性化的理解,專業知識技能發展成熟,專業發展存在結構性缺陷。這時的教師需要學校的引導,順利完成轉型,即把創新放在首位,成為善于捕捉特定的成就初期、又敢于冒險放棄“第一曲線”高峰期的人。
這幾個階段是否能高質量通過,直接決定了英語教師是否能順利完成可持續性專業發展。
三、教師專業發展策略
面臨著大數據時代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學校應整合相關信息資源,為教師搭建培訓平臺,明確培訓目標,有針對性地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教育水平、數據的收集、管理、分析水平及新型課堂教學活動設計水平等,將教師個人的專業發展統一于學校的整體專業建設。
1.建立英語專業性學習組織。建立英語專業性學習組織是高職院校實現教師持續性專業發展的必要策略之一,這個專業性學習組織應該是持續發展的、并能充分發揮團體中所有人的技能和才智。專業性學習組織應認同一種發展文化,并且在培訓與發展及有效的領導和管理方面給予其高度的優先權。組織的領導者應當營造出一種風氣,即所有的教師、學生以及與教學有關人員都是自己崗位上的學習者。領導在決策過程中會征求每個人的意見,支持和發展大家的觀點,使大家感受到他們能決定組織未來的發展方向。組織中工作的教職員工可以開誠布公地討論他們的工作,并通過共同探討和分享經驗的方式來提高和改進他們的教學與科研水平。
學習型組織的任務是重點討論教師成功學習的各種方式和方法,培養學習型教師,實現途徑和方法包括:提供多種學習和發展機會,包括工作中的、與工作密切相關的以及工作外的;針對教師開展研究與調查;營造一種發展文化,使教師覺得自己在所做的工作中受到尊重。學習型教師的共同特征有:有著終身學習和不斷改變自身的理念;能夠與學生和同事建立合作性的工作關系;有著提高教學和學習有效性的理念;對教學及人際關系有整體的、多視角的看法。在專業性學習組織中成長起來的教師一定能成為學習型教師。
專業性學習組織的領導者自身需要緊跟時代的步伐,表現出對持續性專業發展有著堅定信念,成為“學習帶頭人”,為教師營造學習環境和氛圍,并監督和評估教師的專業發展,以積極的態度看待問題,將問題的出現看作學習的機會。專業性學習組織中的教師會在專業發展活動中表現出在所關注問題上繼續進行自我導向性探究的巨大潛力。教師專業發展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實現:第一,伙伴協作,注重學習與其他科研團體之間的協作,旨在通過平等、互惠的有效協作提高教師的學習成就和實踐能力;第二,建立教師和學校之間的網絡,借此減少教師之間的封閉與保守,網絡可以分布于學校內部,也可以延伸到地區甚至全國,網絡把個別教師與教師社群中的學習機會聯系起來,致力于教學和科研水平的提高與改進。
2.建立反思式教師個人成長模式。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中所做出的行為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對發生在自己周圍看似平常的教育現象進行探究的過程。反思是教師實現專業自主的核心要素,是向專業化發展的有效手段之,同時,反思也是教師成為專業教師的核心所在。學校要引導教師不斷反思自身教學經驗和習慣,在具體教學中進行持續的科學性反思。
實施科學性反思的關鍵,是教師在教學中借助行動研究有效展開“假設—檢驗”式反思性教學,教師密切關注自身教學全程,覺察并發現自身實踐或理念層面中的某個特定問題,多方收集有關資料加以分析,并對問題予以界定,診斷其原因,認清其本質;教師多渠道搜尋與當前問題相關的信息,建立問題解決方案,然后著手試行某方案,在試行后仍不斷搜集各種資料或證據,以檢驗假設改進現狀;在此過程中,教師對遇到的新問題再次進行觀察分析時,就開始了又循環的教學反思,如此,教師原有習慣性思維將逐漸被以“假設—檢驗”為內核的反思性思維所替代,最終跳出習慣性教學的漩渦。
教師要真正成為“反思性實踐者”,必須學會在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分別進行具有前瞻性、監控性、批判性的反思,如對教學設計重新審視,在課堂教學中不時追問,對教學效果及時評價等;并拓展反思的廣度和深度,既反思自身教學行為的問題,反思自我教學理念的問題,力求跳出自我來剖析、矯正和完善不合理的行為和理念,不斷提升教學全程合理性水平,不斷增進自己的教學智慧和教學認識。
四、結束語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面對現代教育技術的廣泛運用,網絡資源的日益豐富,真正意義上的教師專業發展不是教師能力的發展,而是基于認知情境理論的教師“智慧”的發展,強調教師自身的教學經驗及其對于經驗的不斷反思,以及學校同事間的合作與交流,這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英語教師應該把握好這個時代機遇,增強自主學習意識,提升專業素養,在學校的重視下,通過個人的努力,注重夯實教學基本功,在教育技術、實踐技能以及英語學科應用等方面積極做好提升,實現有效的教師專業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金平.大數據時代的大學英語教師職業發展[J].當代外語研究,2014(04).
[2]沈紅偉,姜海霞.大數據時代大學英語教師自主發展研究[J].長春大學學報,2015(02).
[3]張廣文.大數據時代,教師專業發展如何轉型[J].遼寧教育, 2015(01).
[4]李慧.大數據時代的技校英語教師專業發展[J].英語廣場, 2016(11).
[5]張越群,熊媛.論“互聯網+”時代英語教師信息素養的養成[J].考試周刊,201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