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首席財務官》新三板研究中心

“回老爺,張佃戶家的租子還是沒交齊啊!”
“那不成啊?得按合同辦啊!地主家也沒有余糧啊!”
“豬,昨個兒他們家自個兒給吃了。大丫頭前兒也走了西口了。”
“那二丫頭呢?”
“嗨!讓李地主家搶先一步搶走了!”
“那孩兒她娘呢?”
……
上面這個出自于《甲方乙方》的搞笑橋段,在張國立、葛優和劉蓓三位實力派演員恰到好處的夸張演繹下,早已成為影迷心中永恒的經典,尤其葛優那句跩到不行的拖長聲調的“地主家也沒有余糧啊”,更是經典中的經典。
對于去年就已成功“破萬”的新三板掛牌公司來說,僅僅通過變身公眾公司就想一躍成為“地主”的可能性正在式微。從上月公布的新三板市值百強榜中就可以看出,整個新三板百強企業總市值為9431.82億元,而長期占據頭把交椅位置的九鼎投資一家的市值就高達1024.50億元。換言之,其余99家市值百強榜的體量之和,也不過是區區8家九鼎投資而已。這個數字凸顯了新三板企業市值不均衡度遠超A股市場的夸張程度。要知道,截至2017年8月24日收盤,整個A股上市公司的全部3361家上市公司中,市值超過1000億元的也僅僅只有66家而已。
對于那些徘徊在“貧下中農”層次的占據掛牌總量95%的新三板公司而言,了解同類的市值百強公司做大市值的“攢余糧”之道,既有現實的必要性,也是理想的前瞻性。因此,《首席財務官》新三板研究中心特別制作了本期的封面專題,以助力更多的新三板公司加速提升自身的市值體量。

對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市值作為一種典型的“紙上富貴”,到底具有什么樣的即期價值和遠期價值呢?
結合本刊長期對上市公司及CFO財技的研究,大致歸結出以下幾種市值之于上市公司的現實意義:
其一,投融資操作中的資本杠桿。即便在杠桿率最低的二級市場股票質押融資操作上,市值也遠較實物的資產抵押有著顯著的杠桿放大效應。在并購操作中更是可以扮演強大的“攻城錘”,在很多時候甚至遠遠優于現金出價;而在反并購操作中,同樣可以作為“護城河”來增大并購者的進入成本,從而阻止公司控制權的旁落;
其二,快速靈活的現金轉換器。如果忽略A股近兩年來對控股股東減持套現的過度監管,在正常的資本市場中靈活地通過二級市場套現,以此獲得來支持公司業務的發展,本就是上市公司天然的權利所在;
其三,吸引高端人才的重要砝碼。僅僅用薪酬越來越難獵取到滿足國內上市公司長遠發展的高端人才,良好的公司市值表現,顯然是更有吸引力的籌碼;
其四,提升信用和品牌塑造的利器。長期良好的市值表現,對于公司信用評級的提升有著直接的幫助;同時,也是面向中小流通股東和整個資本市場塑造品牌的絕佳手段。
當然,由于新三板市場政策環境正處于多變期,因此整個新三板市值的穩定程度都遭遇了很大的挑戰。曾經一度于2016年提出的對2017年資本市場的推測——“A股有心栽花花不開,新三板無心插柳柳成蔭”,時至今日,顯然這樣的預測距離真實的市場表現相去甚遠,A股沒預想的差,而新三板似乎也沒預想那么好。截至2017年8月19日收盤,新三板掛牌企業總數已經達到11523家,其中基礎層10137家,創新層1386家,協議方式10024家,做市方式1499家。如何在這一萬多家新三板企業中成為少數市值贏家,正在成為一個充滿焦慮感的現實問題。
根據挖貝新三板研究院提供的數據,截止到2017年7月31日,新三板共有11284家掛牌公司。其中,全國新三板市值排名前100的企業總市值為9431.82億元,較上月環比增加0.7%。TOP100榜單中創新層企業有44家,基礎層企業有56家;協議轉讓77家,做市轉讓23家。TOP100上榜門檻為39.64億元,較上月增長0.04億元。九鼎集團(430719)坐擁1024.50億的市值依舊位列榜首;神州優車(838006)以477.25億的市值位居第二。另有28家企業市值不足50億元。而市值在50-70億元、70-100億元、100-150億元和150-400億元的企業分別有28家、20家、11家和11家。
上面這組數字略有吊詭之處在于,如果把排名第一的九鼎投資剔除的話,其余99家新三板公司的平均市值就會縮水超過10億元,這個數字剛好是市值百強門檻的25%。
從行業分布來看,資本市場行業企業數量最多,有12家企業;其次是多元金融服務行業,有11家企業;互聯網軟件與服務III行業排名第三,有10家企業。從地區分布來看,北上廣是TOP100企業集聚城市,覆蓋了榜單中55%的企業;而北京則獨占27家,遙遙領先于其他城市。
從分層的角度,總市值排名前50的企業中,處于創新層的企業占32%,處于基礎層有占68%,其中,總市值排名前十的創新層企業只有兩家。說到底,市值的外在美總是和運營的內在美息息相關的。首先,我們以處于7月市值排名“地主”層的九鼎集團和神州優車為樣本,多維度分析其運營方面的諸多特點。
樣本一(“地主”層):九鼎集團(430719)
據2017年第一季度報告顯示,九鼎集團一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18.57億元,同比增長約122.38%;營業總成本為17.05億元,同比增長236.56%;經營活動、投資活動、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分別為1.19億元、-77.87億元、118.44億元,主要是由于公司對外投資增加引起現金流流出所致。截至2017年3月31日,公司總資產為937.97億元,較年初增長14.99%;總負債為581.79億元,比年初增加1.66%;歸屬于母公司股東權益合計為273.43億元,比年初增加16.03%。

表1 2017年7月全國新三板企業TOP100市值分布(截至2017年7月31日)

表2 2017年7月全國新三板企業TOP100行業分布(截至2017年7月31日)
九鼎集團是一家綜合性投資集團,業務模式包括控股經營型投資和參股財務型投資兩類。控股經營型投資傾向于較長期限持有并經營投資標的,主要通過投資標的經營某一項或幾項業務獲取經營利潤,在價格合適時也通過增持或減持投資標的股權的方式增加權益或取得投資收益;參股財務型投資傾向于中短期持有投資標的,通過積極協助企業改進戰略與管理等方式,提升企業內在價值,通過持有期間獲取分紅及適當時機出售投資標的獲取投資收益。透析九鼎集團的營收,其模式已經超過了中國其它PE企業,通過保險、證券、公募、私募、互聯網金融進行布局,其中IRR(內部收益率)占比30%,雖然在中國業界只算是中等偏上,但居然已經可以趕超一部分老司機了。

表3 2017年7月全國新三板企業TOP100地區分布(截至2017年7月31日)

表4 新三板“富農”層企業2016年營收和凈利潤
從業務結構上看,九鼎集團業務結構多元化,單從季報上分析比較簡單,我們用2016年年報數據來分析。2016年,九鼎集團總營收為103.09億元,相較上年同期增長了308.19%;截至2016年底歸屬母公司的賬面凈資產值為236億元;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凈利潤為20.47億元,同比增長252.46%。另外,年報顯示,九鼎集團報告期末總資產為815.67億元,同比增加107.57%。
從營收組成方面分析,九鼎集團投資收入占比不低,其中投資管理業務收入14.65億元、項目管理報酬收入10.51億元和公募基金管理費收入0.93億元,三者合計占總營收約25.3%。納入合并報表的控股經營型投資主要包括富通保險100%的股權、九州證券約96%的股權、九鼎投資(股票代碼:600053)約73%的股權(截至2016年底公司持有的該部分股權的市值約145億元)、九派支付70%的股權以及其他幾家規模相對較小的控股經營型投資(包括九信資產等)的股權。此外,九鼎集團在房地產投資及證券業務方面也開始發力。除私募基金管理業務外,九鼎集團的業務已經橫跨不動產、證券業務和保險業務,而且各項業務都是行業第一名或向行業第一名進軍。
與其他私募機構不同的是,九鼎集團轉型金控平臺的戰略在2016年迎來了業績爆發。九鼎集團在報告期內新增合并香港富通保險,增加了公司的保費收入;另外,在 IPO審核常態化的情況下,九鼎系私募業務管理的基金退出項目金額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拉動了項目管理報酬大幅增長;與此同時,九鼎集團也在年報中表示公司自有資金投資的項目退出實現較高收益,拉動公司投資收益大幅增長。

表5 新三板中農企業2016年營收和凈利潤

表6 2017年1月到7月新三板企業市值增長率TOP10排名
樣本二(“地主”層):神州優車(838006)
與九鼎集團同處于7月市值排行“地主”層的神州優車,于2016年7月掛牌新三板,成為中科招商、九鼎集團之外的又一家新三板明星企業,受到投資者追捧,交投活躍度排名一度領先。據2016年年報顯示,神州優車實現營業收入58.5億元,與去年同比增長235%,收入主要來自專車服務收入。但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6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與此同時,虧損同比降低27.4%大幅收窄。
2016年1月26日,神州優車獲得全國首張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許可證,成為全國第一家獲準開展網約車經營服務的平臺公司,并在福州、廈門、杭州、天津、寧波、蘇州、無錫等城市陸續拿到線下運營牌照。很多網約車公司都在互聯網紅利下降和網約車新政下倍感壓力,而神州優車及其“神州專車”業務似乎已成為網約車新政的最大受益者,在京籍京牌、滬籍滬牌等各地新政細則頒布實施后,公司訂單需求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公司運營效率明顯提高,減虧效果顯著。
神州優車年報顯示,2016年神州專車業務收入實現快速增長,達50.6億元,同比增長190%。在主營業務收入大幅增長的同時,整體運營效率大幅提升,單車運營成本持續顯著降低。報告顯示,2016年公司毛利率為-26.3%,與上年-172.3%的毛利率相比,虧損大幅收窄。目前,神州專車業務已產生一定的規模效應,營業成本受益于運營效率的提高,增長率遠低于營業收入的增長率。
2017年2月,神州優車宣布獲得中國銀聯等4家機構共計46億元的戰略投資。在資本寒冬下,神州優車能獲得“國家隊”的巨額融資支持,這與神州優車的盈利能力是密不可分的。此次募資主要用于神州買買車業務的發展,主要包括門店建設、市場營銷、員工招募及車輛采購(含新車和準新車)等方面。早在發布2016年半年報時,神州優車就透露將進軍汽車銷售和汽車類金融領域。
同時,神州優車還充分發揮扎根于出行和汽車產業鏈的獨特優勢,打造全新的一站式汽車金融服務平臺神州車閃貸。所謂網約車、專車,對于專車巨頭來講只不過是一個流量入口,而通過這個流量入口切入汽車全產業鏈,才是最終目的。
在租車、專車業務的領先及協同優勢下,神州優車結合線上線下模式構建了神州買買車,其為目前中國最大的“租車+專車”共享出行平臺、同時也是中國最大的汽車電商平臺,隨后神州優車進入了汽車流通領域,不但打通了買車、用車(租車+專車)到賣車的產業鏈閉環,還開拓了線上線下結合賣新車的新增長點。神州租車和汽車廠商多年積累的經驗,神州租車、專車積淀下消費者大數據的數據庫,都能與神州買買車發生高效協同作用。這種獨特的汽車電商模式,還不會與汽車4S點發生直接競爭,就像當年神州專車與出租車公司沒有直接競爭一樣。這種差異化發展的模式,也將帶來更大的盈利空間。
目前,神州優車在租車、專車、買買車和神州車閃貸四大板塊已產生協同效應,各板塊之間進入良性循環。根據2016年年報,買買車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7.87億,成本8.39億。
從神州優車的運營模式中,我們可以看到,神州優車最大的優勢在于,其具有清晰盈利模式,注重差異化發展,業務板塊協同優勢明顯。
從“地主”層的樣本中,我們不難發現,這兩家處于不同行業的企業有一個共同的運營特征,牢牢守住主營業務的同時,借助自身優勢,積極嘗試業務延伸和多元化。
再來審視市值“富農”層的新三板企業(市值在150-400億元之間),市值百強榜單上共有11家,總市值為204.90億元,占排名前100企業市值總額的2.17%。其中,金融業企業占36%,制造業企業占36%,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企業占18%。而市值處于“中農”層的企業(市值在100-150億元之間),共有11家,總市值為133億元,占排名前100企業市值總額的1.4%。其中,金融業占27%,制造業占18%,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占18%。
從表4和表5中,可以觀察市值“富農”層和“中農”層的企業相應在2016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上的表現,其中金融業和制造業企業占比較高。
2017年上半年,新三板市場上共有1485家企業有定向增發(簡稱“定增”)募資行為(定增行為按定增股份上市日統計,下同),實際完成募資總額634.2億元,同比降低8.6%;累積增發次數為1513,同比降低5.0%。根據挖貝新三板研究院梳理出的2017年上半年新三板企業定向增發募資能力TOP100(以下簡稱“總榜單”),上榜企業半年內實際募資金額總和為280.2億元,占所有企業募資總額的44.2%。100家企業中,創新層企業44家,基礎層企業56家;協議轉讓84家,做市轉讓16家。總榜單中,按地區劃分,實際募資金額排名前五的省(市)分別是北京、上海、陜西、廣東和浙江,五省(市)企業的募資金額之和占總榜單所有企業募資總額的60.9%。
其中,2017年上半年新三板企業定向增發募資能力排名前十的企業有神州優車、開源證券、紐米科技、金川科技、賽科星、川山甲、青浦資產、盤石股份、靈思云途和東方網,2017年上半年新三板企業定增募資金額排名前十的企業有神州優車、開源證券、金川科技、賽科星、易點天下、川山甲、青浦資產、盤石股份、蘭衛檢驗和靈思云途。
從新三板企業的定增募資能力和募資金額排名看,神州優車和開源證券均為前兩名企業。除了前文詳述的神州優車,開源證券是一家國有控股、主營證券經紀及證券投資咨詢等業務的證券公司。
2017年上半年內,總榜單中企業所對應的募資事件中,目的為項目融資的事件數量最多,有64件,占比59.3%;目的為補充流動資金的事件數量排名第二,有28件,占比25.9%。
從行業分布來看,在總榜單的企業中,材料行業企業數量最多,有19家;其次是資本貨物行業,有13家;排名第三的是商業與專業服務行業,有12家。不過,如果從募資額的角度來換個統計方式的話,金融和互聯網仍然占據領先的位置。
由于融資途徑狹窄,事實上能順利獲得融資已經成為少部分新三板公司的獨有紅利。個別望“錢”興嘆的新三板公司甚至動了歪腦筋。據不完全統計,從2015年8月到2016年上半年,共有23家企業因募集資金使用違規被全國股轉系統采取監管措施和紀律處分。總體來看,這些掛牌企業大多由于提前使用募集資金被處罰。企業在向全國股轉系統提交股票發行備案材料前或在未取得股票登記函的情況下,提前使用募集資金,違反了相關規定。還有企業由于未按規定改變募資用途被處分。
例如,新三板掛牌企業施可瑞(832060)自2016年3月22日起,提前使用募集資金共2399.98萬元,其中2000萬元用于結構性存款投資,399.98萬元用于日常經營性支出。雖然截至2016年4月21日,施可瑞已歸還提前使用的募集資金,但其董事長揭業冰、董事會秘書雷愛芳仍被全國股轉系統約見談話。此外,宇昂科技(430179)由于改變募資用途用于炒股,未履行相關規定和未進行信息披露等原因,公司及董事長王宇、信息披露負責人劉振璐被全國股轉系統采取通報批評的紀律處分,并計入誠信檔案。

表7 市值前十名新三板企業的市值增長率(截至2017年7月31日)

表8 2017年上半年新三板定增募資上榜企業募資事件目的分布
隨著新三板市場的不斷擴容,融資功能的增強,全國股轉系統開始對掛牌企業募資使用進行監管。由此可見,只有“玩轉規則”,才能在紅線之下成為資本和運營間真正的行家里手。
作為資本市場的掛牌公司,交易的活躍度往往是衡量市場認可度的直觀指標,也是市值確立的基礎所在。
截至2017年6月30日,新三板共有11314家掛牌企業。2017年上半年,新三板市場總成交額為1228億元,有成交的企業共4484家,占比39.6%。

表9 2017年上半年新三板企業定增募資能力TOP100行業分布

表10 2017年上半年新三板企業TOP100成交情況統計
挖貝新三板研究院梳理的2017年上半年新三板企業成交額TOP100中顯示,上榜企業半年內成交額總和為506.81億元,占市場總成交額的41.3%,成交量總和為77.25億股,占市場總成交量的35.6%。按月份對100家企業半年的成交情況統計發現,3月份的總成交額最高,為119.34億元;5月份的總成交量最多,為14.88億股。
2017年上半年的新三板企業中,總成交額與日均成交額排名均在前十的企業有四家,分別是:東海證券(832970)、信中利(833858)、匯量科技(834299)和合全藥業(832159)。
東海證券全稱為東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國第十家創新試點券商。公司的主營業務是客戶資產管理、經紀業務和投資咨詢等。東海證券的估價相對好看。截至2016年12月31日,東海證券共有股東239家,盡管是協議轉讓,但其今年上半年成交額為33.17億元,日均成交額為0.38億元,而市盈率則達到45.1倍。
信中利全稱為信中利投資公司,是一家專注于VC、PE以及直投業務的投資公司,公司的主營業務是自有資金股權投資業務、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業務和投資增值服務。根據2016年年報,共有233戶股東,今年上半年成交額為16.5億元,日均成交額為0.46億元,市盈率為41.9倍。除了中國IT互聯網高科技公司之外,信中利近期在體育、健身、時尚等新消費領域已經展開布局,投資了共享運動項目覓跑共享運動艙,長距離的拉力賽中國大越野,場地賽China CT,以及豪華賽車AMR,阿斯馬丁中國場地賽等。
匯量科技全稱為廣州匯量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個移動廣告平臺,公司的主營業務是移動數字營銷服務和移動網游海外發行業務。根據2016年年報,共有90戶股東,今年上半年成交額為13.58億元,日均成交額為0.32億元,市盈率為35.1倍。2016年財報顯示,營收達19.68億元,較上一年財報數據增長154.62%。值得注意的是,匯量科技是一家小而美的企業,企業內部強調扁平化管理、積極鼓勵創新,對外則緊緊抓住國內外企業拓展全球業務的機遇,推出全棧式服務平臺理念為開發者提供從推廣、統計分析到變現的一站式解決方案以提高競爭優勢。
合全藥業全稱為上海合全藥業有限公司,是上海藥明康德新藥開發有限公司全資控股的子公司,公司主要是為制藥企業提供創新藥研發生產外包服務。根據2016年年報,共有156戶股東,今年上半年成交額為10.42億元,日均成交額為0.28億元,市盈率為42.8倍。合全藥業現階段正在積極進行全產業鏈布局。
按地區劃分,2017年上半年新三板成交額TOP100的企業中,總成交額排名前五的省(市)依次是北京、廣東、江蘇、上海和山東,五省(市)企業的成交額總和占上榜TOP100企業總成交額的70.0%,其中,北京地區企業總成交額最高,達131億元,占比25.8%。上述區域的分布也毫不令人意外,這些區域無論是A股上市公司、海外上市公司還是新三板公司,都是相對同類板塊中更為出色的存在,產業環境和創業環境都是更持久的影響因素。
從行業分布來看,2017年上半年新三板成交額TOP100的企業中,軟件與服務行業的企業數量最多,有22家企業;其次是資本貨物和材料行業,均有11家企業;排名第三的是多元金融行業,有8家企業。
對于那些暫時沒有IPO打算的新三板公司來說,如何提升交易的活躍度,絕對是一個事關存在感的嚴肅問題。
不久前剛結束的NBA賽季,從雷霆“投降”到“死敵”勇士隊的凱文·杜蘭特最終如愿戴上總冠軍戒指,被嘲笑了整整一個賽季的“抱大腿”最終修得正果。
對于上萬家新三板企業而言,能獲得大咖機構的投資同樣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畢竟大牌基石投資者的“錨定”效應,對于波譎云詭的新三板市場來說,尤為難得。不過,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大咖企業將目光聚焦于優秀的新三板企業,試圖尋找產業整合和新布局的機會。其中較為典型的仍屬互聯網公司三巨頭的BAT。
略顯掉隊的百度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3月中旬,作為BAT三巨頭之一的百度,在新三板共投資了四家企業,分別是百姓網(836012)、知我科技(836435)、捷通華聲(837791)、客如云(835268),其投資渠道主要是通過北京鼎鹿中原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鼎鹿中原)和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百度網訊)兩大投資平臺。
百度網訊是百度旗下布局較廣的投資平臺,目前對外投資企業40家,其中包含新三板企業捷通華聲(837791)、客如云(835268)。而鼎鹿中原的法人向海龍是百度的高級副總裁,布局稍慢的鼎鹿中原已對外投資企業11家,其中包括新三板企業百姓網(836012)和知我科技(836435)。
其中,百姓網在2016年上半年一改連虧三年的情形,實現扭虧為盈,實現凈利潤785.53萬元;據2017中報顯示,2017年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912.10萬元(19,121,028.53元)。四家企業在2016年上半年均實現了營收同比正增長。
不過,如果對比同為一線陣營的阿里和騰訊在新三板上布局的速度、廣度和力度的話,百度略顯掉隊。
一單豪贏的阿里
早在2015年,阿里旗下的天弘基金就開始試水新三板投資。阿里巴巴集團主要通過阿里巴巴(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簡稱:阿里中國)、杭州阿里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簡稱:阿里創投)、上海云鑫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簡稱:云鑫創投,屬于螞蟻金服旗下公司)和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簡稱:天弘基金)這四個投資渠道進行新三板企業投資。
2017年7月14日,阿里斥資3000萬參投新三板掛牌公司龍圖信息(832272)。同日,龍圖信息發布股票發行方案,公司擬以9.48元/股向杭州阿里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發行股票不超過316.46萬股,預計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3000萬。值得注意的是,這是阿里巴巴第二次參與龍圖信息的定增,早在今年1月23日,阿里創投曾耗資3000萬認購龍圖信息210.97萬股股票。
“阿里系”在新三板領域布局甚廣。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7月中旬,阿里巴巴(阿里中國、杭州阿里)與螞蟻金服(旗下公司“云鑫創投”)共涉足11家新三板企業,其中10家已掛牌,合計市值達234.75億元。從主營業務來看,這11家企業大部分集中在消費、互聯網、娛樂內容等服務類領域。從業績來看,阿里與螞蟻金服所投的11家企業,實現的2016年凈利均未超過2,000萬元,且出現了8家凈虧損,其中恒大淘寶更是虧損高達8.12億元。綜合來看,阿里巴巴基于產業整合需求而對投資標的當期業績等財務數據似乎不太看重。
據不完全統計,阿里巴巴投資新三板企業的總投資額達到19.28億元,賬面總浮盈高達64.43億元,較總投資額19.28億元翻了3倍。其中,2014年6月認購的恒大淘寶1.5億股讓阿里浮盈了60億元,股價從成本價8元躍至如今的48元/股。換言之,如果剔除恒大淘寶這一單,整個阿里系在新三板上布局的賬面浮盈則“泯然眾人矣”。
除了直投,阿里還會通過參與定增的方式布局新三板企業,主要投資渠道是旗下天弘基金。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目前天弘基金已發行了6只新三板專項資產管理計劃,總實際募資規模達7.44億元。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7月11日,天弘基金通過定增、掛牌前增資、二級市場增持等方式投資了共24家新三板企業,涉及資金約4.43億元,目前浮虧約1,159.01萬元。從個股的情況來看,天弘基金在選擇所投資的新三板股票時,更偏重那些交易活躍、條件優質的做市創新層標的,同樣也選擇的關注相關產業鏈業務。24家企業的主營主要還是專注于互聯網、消費、娛樂、醫療健康等行業,能夠與阿里集團、螞蟻金服產生業務協同。
專注TMT的騰訊
據公開資料及挖貝新三板研究院數據統計,截至2017年3月末,騰訊在新三板共參投了14家企業,主要分布在北上廣,其主要是通過深圳市騰訊創業基地發展有限公司(簡稱:騰訊創業)、深圳市利通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公司(簡稱:利通產業)等5種投資渠道。利通產業對外投資企業50余家,其中包含新三板企業媽媽網(834093)、華清飛揚(834195)和耀客傳媒(834949)。
值得注意的是,永楊安風(T24265)獲得騰訊的青睞后,阿里巴巴集團也對它進行了投資,并且成為它第二大股東(騰訊是第四大股東)。更有趣的是,小米也是永楊安風的股東,看上去它頗有“集齊七龍珠召喚神龍”的潛力。這家名字頗為陌生的熱門公司主要專注于移動工具應用領域,開發手機安全類、手機工具類產品,并提供權限管理的解決方案。換句話說,它做的就是手機管家APP。
從投資標的的選取上看,騰訊基本上還是瞄著自身產業鏈火力范圍內的TMT領域進行新三板的投資布局,這些被投資對象在未來與流量帝國騰訊的協同效應也頗值得期待。據不完全統計,截止今年一季度結束,騰訊參投新三板,浮盈已超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