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舜、文天宇
新三板市場不斷規范,大量有價值的新三板公司具有相對較好的公司治理、較高的信息披露要求和財務透明度,在主動并購作為收購方、被并購作為并購標的時,均更易獲青睞。

據新三板智庫研究顯示,2017年Q2新三板并購交易環比維持快速增長,期間新三板重大資產重組并購交易為79起,總金額是153.28億元。并購的主要特征有:上市公司收購新三板公司熱度不減,產業互補型標的受青睞;非上市公司(私募、個人)買殼掛牌公司數量創新高,凸顯新三板資本平臺的吸引力;新三板公司發起并購傾向股份支付,注重協同效應。
其中,IPO加速對整個資產市場產生重大影響,包括新三板公司在內的眾多公司啟動了IPO進程,但新三板并購市場并未受到太大影響,2017年Q2整體交易數量、交易額仍然創新高,并購依然是新三板市場實現資源配置功能的重要方式。
1、2017Q2新三板并購市場繼續活躍
2017年Q2期間,新三板重大資產重組并購交易(首次正式公告口徑)為79起,總金額是153.28億元。79起的并購數量比2017年Q1的62起增長27.4%。并購方向上,本期有23起交易是發起并購,有56起交易是被并購。其中,上市公司并購新三板公司案例有12起,與2017年Q1的12起持平。
(1)2017年Q2新三板并購交易額創新高
本期新三板重大并購事件有79起,交易數量比2017年Q1的62起有明顯增加,并購總交易額達到153.28億元,大幅超越2017年Q1的109.3億元,以及2016年Q4的108.03億元,創歷史新高。
(2)并購整體金額、平均金額增加
2017年Q2新三板交易的整體金額、平均交易金額雙雙增加,其中平均交易金額1.94億元,高于2017年Q1的1.51億元、2016年Q4的1.8億元;2017年Q2交易額中位數為0.63億元,高于2017年Q1、2016年Q4,但低于2016年Q3的0.85億元、2016年Q2的1.19億元。
(3)上市公司并購交易數持平,掛牌企業讓出控制權情況顯著增加
本期有56起新三板公司被并購的交易,其中被上市公司并購的案例有12起,與2017年Q1數量持平;被非上市公司(個人)并購的案例有44起,交易數量高于2017年Q1的33起;56起被并購交易中,50起新三板公司被并購的交易都出讓了控制權,占被并購交易總數的89.2%,顯著高于2017年Q1的78.4%。
2、2017Q2新三板并購市場被并購、產業并購、現金支付是主流
(1)并購方向:以被并購為主,非上市公司并購掛牌企業頻增

表1 2017Q2并購以被并購為主,被并購比重不斷上升

表2 2017Q2并購支付方式
本期有56起新三板公司被并購案例,占總交易數比例為67.47%,高于2017年Q1的45起;被并購交易總金額109.7億元,高于2017年Q1的93.3億元。具體來看,被上市公司并購的案例有12起,與2017年Q1數量相同,明顯高于2016年Q4的5起、2016年Q3的7起。本期上市公司并購新三板公司的總交易金額為96.38億元、均值8.03億元,高于2017年Q1的上市公司并購的總交易額74.87億元和平均交易額6.24億元;被非上市公司(私募、個人)并購方面,本期有44起非上市公司(私募、個人)收購新三板公司的案例,數量高于2017年Q1的33起、2016年Q4的34起,其中有12起私募基金買殼案例、20起自然人買殼案例。
本期有2 3起新三板公司主動發起并購案例,占總交易量比重為27.71%。交易總金額43.57億元,平均交易額1.89億元,高于2017年Q1的交易總金額16.49億元。
(2)并購目的方面,產業并購為主
自2015年開始,新三板并購都是以產業并購為主。若將并購目的粗略劃分為產業相關并購、多元化并購,則2017年Q2產業相關并購有58起,占所有并購重組交易數比重為73.4%,多元化并購有21起。2017年Q1產業相關并購有45起,占比69.8%,可見2017年Q2產業并購數量、占比均超過1季度。
(3)支付方式方面,純現金支付方式仍是主流
本期交易為79起,其中有54起使用了純現金支付,占比68.3%;14起使用現金+股份支付方式,占比17.7%;有11起交易使用純股份支付,占比13.9%。

表3 2017Q2非上市公司收購的新三板公司的整體估值 (單位:萬元)
純現金支付方式為主流支付方式,主要原因為新三板重大重組并購交易仍然以 “被并購為主”。鑒于絕大部分收購方為非主板上市公司(私募等)、其股權不具有公允價值,大量新三板公司的股東傾向于獲得現金實現退出,造成了純現金支付方式大量出現。具體分析,在新三板公司被并購交易中,本期有45起使用了純現金支付,占比80.3%;9起使用了純股份支付方式,占比16%;僅有2起使用了混合支付方式。在新三板公司發起并購交易中,選擇股份、現金、混合支付方式的案例數分別為7起、6起、6起,數量上較為平均。
并購特色1:上市公司收購持續高熱度
2017年2月證監會推出再融資新政,對上市公司的定增融資、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配套融資進行嚴格限制,但2017年前2個季度上市公司收購新三板公司進程并未放緩,熱度依舊不減。原因在于,上市公司對多元化經營、技術升級、產業協同等存在內在需求,而為數不少的新三板公司在上述方面有著獨特優勢(甚至是細分領域龍頭),且經營、財務更規范,是較理想的并購標的,上市公司對并購優質新三板公司存在剛性需求。
(注:再融資新政規定,上市公司申請增發、配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本次發行董事會決議日距前次募資到位日不得少于18個月,融資規模不得超過上市公司市值的20%。)
3.2.4 血虛便秘證 主癥:大便干結,艱澀難下。兼癥:①面白無華;②唇甲色淡;③心悸目眩。舌脈指紋:①舌質淡嫩;②苔薄白;③脈細弱,指紋淡。
2017Q2上市公司收購新三板公司熱度不減,產業互補型標的受青睞
上市公司注重市值管理,2017年以前傾向于跨領域并購、挑選業績較優的新三板并購標的(多集中在TMT等熱門新興領域),該類并購對上市公司市值的提升有立竿見影的效果。2017年以來,上市公司并購目的轉變明顯、開始越來越多注重產業并購,通過發揮協同效應提升核心競爭力,業績因素下降為次要關注點。2017年Q2,上市公司已經以產業并購為主,產業互補性強、業績優良乃至一般的新三板標的均為其主要并購對象。
以上市公司黑芝麻(000716)收購禮多多(833690)為例,黑芝麻主打產品為黑芝麻糊、黑芝麻乳等糊類產品、為全國名牌,但該類產品主要是中年、老年人食用,以線下渠道為主、近年來的銷量已出現明顯下滑;新三板公司禮多多為食品飲料運營商,有多個知名食品的線上經銷代理權、電商運營經驗豐富,且在行業內已建立了良好口碑。黑芝麻即看重了禮多多豐富的電商運營經驗,能有效追蹤年輕消費者的消費需求,通過收購可大力發展線上渠道,產業互補效應較強。
并購特色2:非上市公司(個人)買殼新三板數量創新高,凸顯新三板資本平臺的吸引力
非主板上市公司(私募、個人)收購新三板公司的數量上升、收購金額下降,主要原因是更多市場參與方已認可新三板資本平臺價值,通過收購低市值的掛牌公司獲得其控制權,后續再注入其它業務,并發揮好新三板資本平臺的融資、宣傳功能,從而改善掛牌公司業績、實現其資本增值目的。

表4 2016年Q2以來新三板公司發起并購情況 (單位:億元)
(注:新三板買殼交易是指:1、新三板公司的控制權被轉讓;2、控制權轉讓后,新的控制方將調整掛牌公司的主營業務和主要資產。買殼方通常為私募基金、非掛牌公司、自然人等。)
(1)分階段買殼成新趨勢,做市交易買殼初現
由于受資金限制,一些收購方買殼通常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分成多個階段進行。本期有15起交易是采取了分階段買殼模式,占所有非上市公司收購數的比重為34%。以方元資本買殼良品觀(838054)為例,收購前,方元資本直接持有良品觀22.50%股份(112.50萬股);本次交易,方元資本收購良品觀38.75%股份(500萬股),交易價格為1,050萬元,收購后持良品觀61.25%股份,成為公司的控股股東。獲得控制權后,方元資本除拓寬公司現有的廣告策劃業務,還將利用公眾公司平臺、拓展新的互聯網信息服務業務,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此外,在分階段買殼模式下,部分收購方也開始選擇從做市商買入股份,達到獲得控制權的目的,本期有3起交易是收購方通過做市買入,以潤芯投資收購中電羅萊(836372)為例,潤芯投資于2017年4月11日至2017年4月24日期間,多次通過做市轉讓方式,合計收購了中電羅萊1,179.90萬股,總金額為2,962.99萬元,占公眾公司總股本的21.45%。通過多次通過做市轉讓,潤芯投資成為了中電羅萊的控股股東。
(2)私募基金買殼新三板蓬勃發展
私募基金能以相對低價買殼新三板公司,再利用新三板平臺發展相關業務,屬于較理想的選擇;對于某些因經營不善而業績一般的新三板公司,其大股東也有賣殼意愿,將控制權轉給更有能力的收購方,利于新三板公司的發展壯大。
2017年Q2私募基金買殼新三板蓬勃發展,數量達到12起創下新高,超過2017年Q1的5起。12家公司中大部分公司2016年歸母凈利潤是負數或規模較小,私募基金均通過收購獲得其控制權,買殼意圖較明確,后續可能再注入其它資源。以華臨天勤投資收購合一康(832521)為例,合一康所在行業為免疫細胞治療領域,目前行業仍處于發展前期,但公司業績不佳,華臨天勤投資計劃收購公司后,為其植入優秀的銷售團隊,通過提升銷售能力來激活其技術優勢,進而提高盈利能力。這類買殼后注入產業資源的模式,也有利于激發公司其他股東的積極性,一同支持公司發展。
(3)自然人買殼增長較快,偏好低業績標的,資產重組意愿強
2017年Q2,所有被非上市公司(個人)并購的掛牌企業平均估值為1.59億元。但估值分化很明顯:出讓控制權的企業估值在0-1000萬元的掛牌企業有3家,在1000-2000萬元的企業有8家,2000-5000萬元的10家,5000萬-1億元的7家,其余16家整體估值在1億元以上。
整體價值在2000萬元以內的新三板公司有11家,占被非上市公司(個人)并購交易數的25%,這11家新三板公司2016年凈利潤基本在500萬元以下,其中6家虧損,3家凈利潤不到5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整體價值在2000萬元以內、業績較差的11家新三板公司中,有8家是被自然人收購,且均獲得了控制權。本期自然人買殼數量達20起、創下歷史新高,自然人偏好收購業績較差、估值較低的掛牌公司,且資產重組意愿強,未來再注入新業務。在方案后續計劃里,有6起提出有變更新三板公司主營業務的計劃,占比75%。如鐵騎國際(839265)被自然人張彥慶收購的案例,掛牌企業主營第三方物流(國際海運、國際鐵路),并提供全球貿易物流一站式解決方案,2015年營收1,978.54萬元、歸母凈利潤51.08萬元,但到2016年營收1,768.95萬元,歸母凈利潤僅為-60.41萬元。收購方張彥慶以763萬元的價格獲得蒲公英50.8%股權,成為標的實際控制人,獲得了新三板殼資源,且未來12個月極可能對標的的經營業務、管理層等各方面作較大調整,未來主營業務有較大變更可能。

表5 2017 Q2新三板公司發起并購收購標的的股份比例
并購特色3:新三板公司發起并購傾向股份支付,注重協同效應
(1)新三板公司發起并購交易金額創新高,產業并購是主流
本期有23起發起并購事件,占總交易量比重為27.7%。總交易金額43.5億元,平均交易額1.89億元。相對而言,2017年Q1發起并購的交易有22起,總金額16.49億元,平均交易額0.75億元;2016年數據最高的為Q2,當期發起并購的交易23起,總交易金額35.24億元,平均交易額1.5億元。2017年Q2無論新三板公司發起并購的總交易金額、平均交易額,均創下新高。
(2)發起并購絕大部分為產業收購,50%以上股份收購的占比超85%
本期新三板公司發起的并購有19起是屬于產業并購,僅4起是多元化并購。對于掛牌企業收購標的股份的比例,本期收購標的股份比例為100%的交易有13起,占本期發起收購總數的比重為56.5%;收購標的股份比例為50%-100%的有9起,占比39.1%;收購標的股份在50%以下的僅有2起。綜上,50%以上股份收購的占比超85%。
(3)新三板公司“大并小”:產業協同效應強,業績對賭興起
上市公司近幾年的并購聚焦于多元化并購,即針對新興行業的多元化并購更易受市場主體追捧,有利于提升市值。而新三板市場以機構投資者為主體,市值炒作效應相對不強,新三板公司主動并購,更多是考慮產業并購的協同效應。新三板公司通過發起產業并購,整合更多的產業資源、提升產業實力、做大規模的發展思路非常清晰。
一些新三板公司發展到特定階段后,會采取“大并小”并購模式,主動去市場尋找體量較小的同行業公司進行并購,在獲取產業資源的同時不用稀釋很多股份。此外,由于被并購標的業績規模較小,新三板公司越來越多使用業績對賭條款,要求標的公司管理層提升經營效率、維護自身利益。部分新三板公司“大并小”案例,這類新三板公司涉及行業較為廣泛,營業收入多數在6000萬元以上,采取“內生增長為主、外部并購為輔”的發展策略,被并購標的體量通常為新三板公司體量的1/3甚至更少。新三板公司通過把標的資金、資產、技術、市場等資源納入公司、發揮產業協同效應,為企業發展提速。相對應地,標的公司給出的凈利潤承諾,通常為其2016年凈利潤值的1.3倍以上,以從成長性角度體現其投資價值。
(4)更多小型新三板公司主動發起并購,通過產業并購補強短板
越來越多小型新三板公司主動發起并購,與體量相近(甚至超過自身)的非公眾公司達成合作,在補強短板的同時,也能共享新三板平臺共同發展。此外,有前景的新三板公司通常使用股份支付,使兩個公司利益能更緊密捆綁在一起。以立思股份(831080)收購綠筑光能為例,立思股份主營業務為專業化能源管理,2016年營收1,226.06萬元,歸母凈利潤僅為-719.33萬元。綠筑光能主營業務為太陽能組件支架、光伏發電系統的研產銷,立思股份使用股份支付方式全資收購綠筑光能,有利于其能源管理業務的延伸,并提升其凈利潤水平,被收購方綠筑光能也能利用母公司的新三板資本平臺獲得更多資源。通過并購體量相近(超過自身)公司,新三板公司不僅能改善業績、財務數據更亮眼,且更能聚集豐富的產業資源,利于未來在市場中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