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魏源和曾國藩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略論道光朝京師學者的學術交游
——以魏源和曾國藩為例

2018-01-24 00:05:10王惠榮
安徽史學 2018年5期

王惠榮

(山西師范大學 歷史與旅游文化學院,山西 臨汾 041000)

清代學術進入道光朝,呈現前所未有的復雜狀況。漢學發展到新階段,影響遍及全國,程朱理學因王朝危機而出現復興之機,諸子學也在考證經典的潮流下,重新受到學者矚目。鴉片戰爭后,隨著開埠通商以及制夷之需,西學東漸始露端倪。一言以蔽之,道光朝開啟了晚清學術多元化的格局。

嘉道之際,清王朝的政治經濟已經衰落,英國入侵所造成的民族危機加劇了這一衰落,朝廷的思想控制亦隨之松弛,誠如孟森所說:“嘉慶朝承雍、乾壓制,思想言論俱不自由之后,士大夫已自屏于政治之外,著書立說,多不涉當世之務。……至道光時,時事之接觸,切身之患……則議論蜂起,當時亦竟有匯而刻之以傳世者,賀長齡之《經世文編》是也。未幾,海警漸動,士大夫急欲周知外事,疆臣為倡,林則徐之譯各國圖志,徐繼畬之譯《瀛寰志略》,皆為篳路藍縷之功。而紀蒙古之游牧,作藩部之要略,皆在于此時。道光間學士大夫之著作,非雍、乾之所有,亦可為非嘉慶朝所有矣。”[注]孟森:《孟森學術論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40頁。在此時代背景下,學者之著述與集會漸趨活躍,京師學者之交游也隨之發生了一些不同于以往的變化。

道光朝的京師學者因學術傾向不同,從而形成不同的學者群:漢學群體、程朱理學群體、桐城古文派和經世派。影響道光朝學者交游的因素很多,特殊的時代背景、多元的學術格局和因時而起的經世思潮都對其產生重要作用。這些影響因素交織在一起造成一個重要后果,即學者們的交往更為頻繁,學派之爭不再成為影響學者交游的主要障礙。不過這只是道光年間學者交往的一般狀況,也有一些學者并不以此為限,如魏源和曾國藩。這種情況很值得注意和探討。因為某些重要學者之間的有無交流并不僅僅關乎他們個人,而是涉及到時代的學術風向,尤其處于傳統向近代轉折的門檻這個關節點上,此其一。其二,這種情況也體現出京師學者交游的復雜的一面。

魏源和曾國藩這兩個在中國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湘籍名人,從后者步入京師嶄露頭角(1838年)到前者去世(1857年)長達十九年的時間中,雖然彼此聞名,卻從無交際[注]魏源和曾國藩未曾結交這一史實,可從兩人之行蹤及所留之文字包括日記、書信等得到證實。其一,行蹤。從曾國藩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進士,到咸豐七年魏源去世(1857年),兩人有十九年的時間可以相識。不過,魏、曾兩人同居一城的時間僅有兩年,即1844、1845年。道光五年后,魏源定居江蘇,而曾國藩道光后期定居京師,咸豐二年出京,直到同治初,輾轉于兩湖、安徽、江西。1844和1845年春季,魏源入京參加會試和殿試,此時曾國藩亦在京師。遍檢魏源、曾國藩以及和兩人相關之友人的日記、年譜、書信、詩文集等,可以發現,在此期間,魏源參加了很多聚會,包括顧祠公祭等,與京師眾多友人相聚,也結識了新友人,這里面包括很多曾國藩的師友,如何紹基、湯鵬、邵懿辰等,但是卻沒有和曾國藩本人相聚的信息。其二,文獻記載。在時人(包括魏、曾兩人以及相關友人)所留之文字中,均未見涉及二人相識、交集之只言片語。曾國藩道光、同治年間的日記中有閱讀魏源著述的記載,如《皇朝經世文編》、《圣武記》等,但是僅提到著作名稱,未提及作者。曾國藩與魏源長子魏耆有往來,在曾國藩書信集中,收有《復魏耆》,其中講到:“聞近年搜集尊公遺著,史遷之論次舊聞,小庾之成書顧托,析薪負荷,不讓昔賢,曷勝企佩!”(《復魏耆》,《曾國藩全集·書信》三一,岳麓書社2011年版,第149頁。)言語客氣,從中可以看出曾國藩和魏源沒有交往。,就很能反映出道光朝學者之間的交游是有選擇性的,而這種選擇性受到個人性情喜惡、學術傾向、時代風潮、政治立場甚至官場斗爭等主客觀因素制約。

魏源和曾國藩同為道光年間的重要人物,一為久負盛名之學者,一為政治新秀,更重要的是兩人還是同鄉,居然從未謀面,更無書信往來,不能不引起人們的好奇。實際上,對魏、曾的未曾交集,早在民國年間就已有學者予以注意。[注]關于這個問題,后來也有學者予以關注,如胡衛平先生就推測“曾魏在京師、江蘇高郵至少有四次見面機會,惜無文字可考”。(歐陽斌:《曾國藩與湖湘文化》,岳麓書社2010年版,第30頁。)蕭一山在《曾國藩傳》中指出:“最奇怪的是魏源在北京作內閣中書,又是國藩的同鄉,他雖比國藩大十七歲,卻比國藩中進士晚兩科,何以國藩與之竟無往來?魏源與龔自珍是好友……他們都標榜‘經世學’,有‘明體達用’精神,完全與國藩一致,似國藩應受他們的影響不少。為什么國藩卻無一字道及?”[注]蕭一山:《曾國藩傳》,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第72頁。李柏榮在《魏源軼事》中也提到:“默深同時名公巨卿,多有書札詩文往來,惟于曾公國藩聲氣未通,只字無考。”[注]李柏榮:《日濤雜著·魏源軼事》,《魏源全集》一四,岳麓書社2011年版,第366頁。

魏源交際很廣,自從嘉慶十九年(1814年)入都,不時與人宴集游處,談經論道,不僅見聞日廣,而且奠定了一生學問基礎:“從胡墨莊先生問漢儒家法。……問宋儒之學于姚敬塘先生學塽,學《公羊》于劉申受先生逢祿,古文辭則與董小槎太史桂敷、龔定庵禮部自珍切磋焉?!盵注]魏耆:《邵陽魏府君事略》,《魏源集》下冊,中華書局1976年版,第848頁。曾國藩的學問基礎和志向也是在京師學術風氣的影響下形成。[注]曾國藩在致諸弟的信中說:“兄少時天分不甚低,厥后日與庸鄙者處,全無所聞,竅被茅塞久矣。及乙未到京后,始有志學詩古文并作字之法,亦洎無良友。近年得一二良友,知有所謂經學者、經濟者,有所謂躬行實踐者,始知范、韓可學而至也,馬遷、韓愈亦可學而至也,程、朱亦可學而至也。”(《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曾國藩全集·家書》二〇,第49頁。)曾國藩道光十八年(1838年)考中進士,從此進入京師學術圈,所交師友來往密切者大致不出三個方面:湖南同鄉、理學群體、桐城古文派。曾國藩身邊的師友很多與魏源相識,如賀長齡、賀熙齡、鄧顯鶴、鄒漢勛、何紹基、湯鵬、勞崇光、陳慶鏞、胡林翼、李星沅、張穆、苗夔、唐鑒、劉傳瑩、朱琦等。另外,道咸之際,在京有名望的湘籍官員幾乎都與魏源相識相交,唯獨曾國藩例外。

既然魏源和曾國藩在道咸之間同為有影響之人物,且是同鄉,對彼此之師友又很熟悉,依照常理,兩者之間結識的機會很多,條件也很充分,不應該沒有任何往來,甚至不通音問。但是,迄今可以看到的資料卻沒有任何相關信息,這在注重同鄉、同年、師生等關系的傳統士大夫知識分子中是很奇特的,也說明這種情況的發生應該有因可尋或刻意為之,也就是受到主客觀因素的干擾,才出現這樣的結果。

對于魏、曾的相聞卻不相識,蕭一山曾做過簡單分析:“龔自珍‘豪邁耆奇,動觸時忌’;而魏源也‘性兀傲,高自標樹,論古今成敗,國家利病,學術本末,反復辯論不少衰’。二人都有才高行峻的氣概,和當時正從事于理學的曾國藩‘力求改過,痛自刻責’的氣味不甚相投。所以,國藩和魏源并無交際?!盵注]蕭一山:《曾國藩傳》,第72頁。這一看法不無道理,也可視為魏、曾沒有交往的一個重要原因。相比較曾國藩,魏源交游泛濫,友人陳世镕認為:“默深廣交結納,不擇人?!盵注]陳世镕:《贈鄧守之序》,《求志居集》卷23,轉引自夏劍欽、熊焰:《魏源研究著作述要》,湖南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111頁。所以,魏源不可能有意避免結識曾國藩。實際上,終生未曾相見不意味著從不相識。曾國藩與嶺南張維屏從未謀面,但在道光末年曾國藩在《寄張南山》中,將其與梅曾亮并稱:“今日天涯余二老,江南梅叟嶺南張”[注]《寄張南山》,《曾國藩全集·詩文》一四,第74頁。,可見推許之高。因此,如若聞其名而有意結識,是極容易的事,何況魏源盛名在外。兩人終生無往來,更可能是曾國藩主觀上無意結識魏源。

曾國藩通籍后,進取心強烈,同時,在京師文化的影響下,發現自己的學問和道德修養亟需提高,于是跟隨同鄉唐鑒治理學,嚴立課程,提高自身修養,并有所收獲:“國藩本以無本之學,尋聲逐響,自從鏡海先生游,稍乃粗識指歸,坐眢見明,亦耿耿耳?!盵注]⑤⑦《復賀長齡》,《曾國藩全集·書信》二二,第5頁。曾國藩身為京師理學群體的一員,受到這個群體的影響毋庸置疑,這些學者諸如唐鑒、倭仁、吳廷棟、何桂珍、竇蘭泉等,無論治學還是做事,都很嚴謹,崇尚中庸,反對喧嘩躁進。對此曾國藩也有評論:“鏡海先生庶幾不欺者也。倭艮峰前輩見過自訟,言動無妄,吳竹如比部天質木訥,貞足干事?!雹菰鴩救艘惨浴罢\”為本,不喜高言大論。他曾經在家信中批評湯鵬言語虛妄:“湯海秋久與之處,其人誕言太多,十句之中僅一二句可信。”[注]《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曾國藩全集·家書》二〇,第38頁。這一評價充分反映出曾國藩之性情傾向于穩重謙讓、謹言慎行,對個人行為有著較高的道德要求。另外,從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曾國藩給賀長齡的信中所言,“今之學者,言考據則持為騁辯之柄,講經濟則據為獵名之津,言之者不怍,信之者貴耳,轉相欺謾,不以為恥”。⑦可以看出,曾國藩不喜空言巧辯,更重實行。而魏源恰好相反,其言談舉止不太拘泥小節,言論雖不似摯友龔自珍“放言無忌”,但縱談學術、時務之豪情亦在所難免,這在姚瑩的《湯海秋傳》中可以得到證實:“道光初余至京師,交邵陽魏默深、建寧張亨甫、仁和龔定庵及君。定庵言多奇僻,世頗訾之。亨甫詩歌,幾追作者。默深始治經,已更悉心時務,其所論著,史才也。君乃自成一子。是四人者,皆慷慨激厲,其志業才氣欲凌轢一時矣。”[注]姚瑩:《湯海秋傳》,《東溟文后集》卷11,《續修四庫全書》第1512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589頁。魏源給時人的印象是恃才傲物、剛愎自用以及不諳人情世故,《清史稿》評價他:“兀傲有大略,熟于朝章國故。論古今成敗利病,學術流別,馳騁往復,四座皆屈。”[注]《清史稿》卷486《文苑傳·魏源》,中華書局1977年版,第13429頁。張維屏在《談藝錄》中道:“魏默深、龔定庵皆奇才,然使之得位持權,其剛愎自用亦宋代王安石也?!盵注]李瑚:《魏源系年考證》咸豐三年,《湖南人物年譜》第2冊,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379頁。姚承輿《魏刺史高郵事記》則說:“其學問深,識見短,雖談經濟而世故人情似欠諳練。”[注]姚承輿:《姚正父文集》卷7,轉引自夏劍欽、熊焰:《魏源研究著作述要》,第121頁。

魏源和曾國藩的性情和處事方式截然相反,一個喜談經濟,指點江山,堅持己見,雖往復辯論亦不少屈,行事比較高調;一個崇尚程朱理學,修身養性,“禁大言以務實”,反對名士習氣。因此,從主觀方面來講,曾國藩實際上并不欣賞魏源的舉止言談。道光后期曾國藩的名氣影響遠不及魏源,所以二人雖然擁有共同的師友,彼此聞名,但是卻沒有主動結識的愿望。這是魏源和曾國藩沒有交往的一個重要的主觀原因。

另外一個主觀因素,是曾國藩不喜歡參加詩酒雅集?!把顼嫹俏嵝?,十招九不起”[注]《丁未六月廿一為歐陽公生日集邵二寓齋分韻得是字》,《曾國藩全集·詩文》一四,第59頁。,認為這些應酬浪費時間精力,耽擱學問進步,并在日記中一再檢點自己,“無禮之應酬,勉強從人,蓋一半仍從毀譽心起,怕人說我不好也”[注]《曾國藩全集·日記》一六,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第126頁。,也因此錯過了與魏源結識的機會。道光年間,京師有名的學者雅集先后有宣南詩社、江亭雅集和顧祠修禊。這種雅集并沒有明顯的學派之分,漢學家、桐城派、經世派都包括在內,且隨著王朝危機的加深及鴉片戰爭的爆發,亦不免受到時事和政治影響。魏源于后兩者都有參與[注]魏源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和道光二十五年參加過三次顧祠會祭。,曾國藩則于三者均未參加。宣南詩社和江亭雅集在曾國藩入京之前就已結束,顧祠修禊卻是在曾國藩入京六年之際始舉。顧祠修禊影響很大,參與學者眾多,最初由漢學家何紹基、張穆提倡,始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道、咸、同三朝每年舉行,延續到民國初年。曾國藩雖然終道光之季均在京師,且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居住于報國寺[注]顧祠建于報國寺旁。,與同居于此的劉傳瑩[注]劉傳瑩于此年初次參加顧祠春祭。過從甚密,卻從未參與顧祠會祭,而他身邊的重要師友如梅曾亮、邵懿辰、湯鵬、朱琦等都參加過,且發起者何紹基是他的同鄉好友。其原因固然是曾國藩不喜應酬,但似乎也與其不愿趨時跟風有關,《曾文正公年譜》本年條下記:“公嘗謂近世學者,不以身心切近為務,恒視一時之風尚以為程而趨之,不數年風尚稍變,又棄其所業,以趨于新。”[注]《曾文正公年譜》,《湖南人物年譜》第2冊,第641頁??赡茉谠鴩难壑?,顧祠修禊也是學者們追逐風尚的一種表現。

道光年間的曾國藩崇尚理學,對個人修養要求極高,而魏源喜論時事、學術,且高自標置,二人氣味不相投,所以沒有交往。但是氣味不相投,學術上有門戶分歧的學者也不免會有交集,如梅曾亮與張穆。當時京師學者各種雅集很多,從而給士人提供各種交流機會,但魏源和曾國藩卻未有絲毫往來痕跡,說明僅是氣味不相投和后者不喜應酬還不足以說明二人沒有交集之原因。除此之外,應還受制于學術門戶、政治立場、官場派系之爭等客觀因素。

盡管道光年間越來越多的學者贊同漢宋調和或兼采漢宋,但是,絕對的摒棄門戶之見也不是歷史事實。另外,除了漢宋之爭外,隨著今文經學的興起,漢學內部又出現了注重考據訓詁的古文經學和強調微言大義的今文經學之間的斗爭。這些學術紛爭對道光年間學者之間的交游也不是全無影響。

道光年間京師的學術群體中,漢學群體與經世派關系密切,漢學家往往就是經世派。桐城派崇尚程朱理學,主張文以載道,所以京師桐城古文派圈子中的有些學者也屬于理學群體,如曾國藩、邵懿辰。崇尚程朱的同時,桐城派熱衷于經世濟民,梅曾亮就認為:“士之生于世者,不可茍然而生,上之則佐天子,宰制萬物,役使群動,次之則如漢董仲舒、唐之昌黎、宋之歐陽,以昌明道術、辨析是非治亂為己任?!盵注]梅曾亮:《上汪尚書書》,《柏枧山房全集·文集》卷2,《續修四庫全書》第1513冊,第612頁因此,京師好尚古文的大部分學者諸如梅曾亮、朱琦、邵懿辰、姚瑩等都參加過經世色彩濃厚的顧祠會祭。桐城古文派與經世派不僅往來密切,而且兩個群體的人員有很多都是重合的。相較于和理學群體、經世派的融洽,桐城古文派與漢學群體的關系則較為微妙,雖有往來,門戶之見并不能完全消除。這種微妙從張穆與梅曾亮的交往中可見一斑。張穆和梅曾亮都是京師名士,也時常在各種聚會上碰面,但是二人終有間隙。與兩人都交好的馮志沂曾講:“先生(梅曾亮)不喜漢學,石州不喜八家文。先生聞余交石州,第默默不置可否;石州聞余從先生治古文,輒不樂,或怒加誚讓?!盵注]馮志沂:《授經臺記》,《適適齋文集》卷2,《續修四庫全書》第1553冊,第241頁。張穆是漢學家,梅曾亮屬于崇尚程朱的桐城派,不同的學術背景和學派分歧使他們難消成見。

以道光二十年(1840年)唐鑒就任太常寺卿為標志,京師的理學群體開始形成,以唐鑒為中心,聚集了倭仁、吳廷棟、何桂珍、呂賢基、曾國藩、竇垿等一批理學名士。這個群體提倡程朱理學,追隨唐鑒“考德問業”[注]曾國藩:《皇清誥授通奉大夫二品銜太常寺卿謚確慎唐公墓志銘》,《唐鑒集》,岳麓書社2010年版,第5頁。,定期“會課”,撰寫修身日記,以理學道統翼衛者自居。[注]《曾國藩全集·日記》一六,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第133頁。京師理學群體對漢學、古文和經濟之學并不是完全認同。即使道光年間反對漢宋之爭已是學者的普遍主張,但是《清學案小識》仍然不免門戶之見;雖然也有經世意識,卻主張“經濟之學,則在義理之內”[注]《曾國藩全集·日記》一六,道光二十一年七月十七日,第93頁。;至于詞章,則以為“文辭不足為學”。[注]賀熙齡:《唐確慎公集序》,《唐鑒集》,第3頁。除個別學者外,理學諸人與京師其他群體學者往來稀疏,基本上不參與京師士人的各種文宴詩會。曾國藩在日記中記載倭仁一再提醒他:“我輩既知此學,便須努力向前,完養精神,將一切閑思維、閑應酬、閑言語掃除凈盡?!盵注]《曾國藩全集·日記》一六,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第132頁。即使是道光后期在士人中影響很大的顧祠修禊,唐鑒周圍的理學名士也鮮有參加。雖然曾國藩并不反對漢學,亦推崇桐城古文,但是依然受到影響,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應酬,自然難與今文經學家魏源以師友聚會為媒介得以相識。

魏源雖然是湖南人,湖湘文化對他也有深厚影響,但他更多的是接受其中的經世傳統,孟森指出:“嘉、道以后,留心時政之士大夫,以湖南為最盛,政治學說亦倡導于湖南。”[注]孟森:《孟森學術論著》,第343頁。而治經則主今文,“本于常州莊氏”。[注]徐世昌:《清儒學案·古微學案》卷161,中國書店1990年版,第6255頁。緣于學術立場和經世志向,魏源不僅譏刺古文經學,對理學也有批評:“工騷墨之士,以農桑為俗務,而不知俗學之病人更甚于俗吏;托玄虛之理,以政事為粗才,而不知腐儒之無用亦同于異端。彼錢谷簿書不可言學問矣,浮躁饾饤可為圣學乎?釋老不可治天下國家矣,心性迂談可治天下乎?”[注]《墨觚下·治篇一》,《魏源集》上冊,第36—37頁。因此,他雖然早與唐鑒結識,卻并無深交,與京師理學群體其他人包括曾國藩更無往來。

魏源和曾國藩除了學術上有分歧,他們的政治立場也有差異。其一,魏源是道咸經世派代表人物,有經世濟民之志。曾國藩在道光年間并不熱衷經世致用。其二,曾國藩對待鴉片戰爭的態度異于魏源,贊成和議。曾國藩與穆彰阿過從甚密,而魏源對穆彰阿心存異議,并且得罪過穆彰阿。這種政治上的分歧和人事上的糾葛雖不能成為影響魏源和曾國藩交往的絕對因素,但卻構成兩人沒有交往的不容忽視的政治背景。

(一)曾國藩與道光經世派的疏離

道光年間的政治形勢遠較此前復雜,內憂外患接踵而來。面對這種危局,學者們不再耽于書齋之中,轉而憂心國事,提倡經世致用。[注]道光年間不乏學者矚目朝政甚至間接參與朝政的例子。如陳慶鏞在道光二十三年四月上《劾琦善奕經文蔚疏》,此疏在士林中影響極大,而陳慶鏞也因此“直聲震朝野”。道光帝迫于輿論,將三人革職,命其在家閉門思過。這篇令陳慶鏞名聞天下的奏折即由漢學家張穆代撰。京師的士人雅集也不再為詩文唱和所獨占,對時事的討論日趨活躍?!暗拦馐辶旰螅奸T以詩文提倡者,陳石士、程春海、姚伯昂三侍郎;諫垣中則徐廉峰、黃樹齋、朱伯韓、蘇庚堂、陳頌南;翰林則何子貞、吳子序;中書則梅伯言、宗滌樓;公車中則孔宥涵、潘四農、臧牧庵、江龍門、張亨甫,一時文章議論,掉鞅京洛,宰執亦畏其鋒?!盵注]金安清:《水窗春囈》,中華書局1984年版,第80頁。這段文字中的士人雖在學派上各有分屬[注]陳石士(用光)、朱伯韓(琦)、梅伯言(曾亮)、吳子序(嘉賓)、宗滌樓(稷辰)、張亨甫(際亮)是桐城古文派,程春海(恩澤)、何子貞(紹基)是漢學家,徐廉峰、黃書齋(爵滋)、陳頌南(慶鏞)、蘇庚堂(廷魁)是經世派,潘四農(德輿)崇尚理學。,卻熱衷于同一件事,就是議論時政。由此可以看出,道光年間的經世風氣非常濃厚,與嘉慶朝不可同日而語。矚目時政的士人不再龂龂于學派之爭,經世的熱忱和對社會、國家的憂慮將他們聯系起來,從而淡化了學派界限。這一時期的重要聚會都體現出這個特點,如顧祠修禊。顧祠修禊本來是漢學家所倡議,其出發點也是為了通過祭祀顧炎武凝聚漢學群體,發起人何紹基在多年后回顧倡建的初衷:“我昔初構顧君祠,思將樸學萃儔侶?!盵注]何紹基:《題王子梅顧祠聽雨圖》,《東洲草堂詩鈔》卷18,《續修四庫全書》第1528冊,第728頁。但是事情后來有了不同的結果。因為顧炎武不僅被尊為清代漢學鼻祖,在當時內憂外患的形勢下,他所提倡的經世之學也為時人所矚目。這樣,顧祠修禊就不僅僅局限于漢學家,不同學術背景的抱有經世之志的學者都有參與,經久不衰。

因此,道咸年間漢宋之爭漸息與經世思潮的興起不無關系。換言之,學者們的經世熱忱有助于消融學派之間的分歧和斗爭,對學者之間的交游發生了重要影響,這是康乾盛世所沒有的情況。但是,這種情況似乎不適用于曾國藩和道光年間的理學名士。純粹理學家的經世方式與其他學術群體有異。湖南理學家劉蓉曾說:“顧論學于今日,則又有辨。有考據之學,有詞章之學,有經濟之學。三者皆杰然超出于科舉俗學之上,材智之士皆趨赴焉。然仆以為,是三者茍不本于道德之實,則亦與彼俗學者同歸于無用而已。”[注]《與曾子植書》,《劉蓉集》卷4,岳麓書社2008年版,第96頁。因此,羅澤南認為:“學問之道,至今日卑陋極矣?!Z經濟,則惟考乎海防、河務、鹽法、水利,以待用于斯世,明德新民之學,視為迂疏矣。跡其所學,似勝于竊取富貴者之所為;究其所為,要皆從功利上起見。是以所見日陋,所行日卑。”[注]《寄郭意城書》,《羅澤南集》卷6,岳麓書社2010年版,第104頁。羅澤南和劉蓉的認識可以說是理學家的普遍態度,即經世要以道德修養為先,由內圣達于外王。

道光年間的曾國藩對經濟之學并未予以特殊關注,此時他傾注精神者惟在修身養性和古文,他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給劉蓉的信中說:“此間有太常唐先生,博聞而約守,矜嚴而樂易,近著《國學學案》一書,崇二陸二張之歸,辟陽儒陰釋之說,可謂深切著明,狂瀾砥柱。又有比部六安吳君廷尉、蒙古倭君、皆實求朱子之旨而力踐之。國藩既從數君子之后。與聞末論,而淺鄙之資,兼嗜華藻,篤好司馬遷、班固、杜甫、韓愈、王安石之文章,日夜以誦之而不厭也。”[注]《答劉蓉》,《曾國藩全集·書信》二二,第18頁。這一點與他的至交邵懿辰截然不同。[注]曾國藩在日記中曾記錄邵懿辰對鴉片戰爭的關注和態度:“昨日蕙西(指邵懿辰)來,言臺灣鎮達洪阿道姚瑩有動搖之意,由英夷設計傾陷故也。蕙西極為憂憤,幾于坐不安席”,而其對邵懿辰的“忠愛之忱”則“付之諧謔”。(《曾國藩全集·日記》一六,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初五日,第146頁。)同樣推崇理學和桐城古文,邵懿辰經常參加經世派的聚會包括顧祠修禊,而曾國藩即使一度與顧祠比鄰而居,也從未參與。曾國藩并不屬于道光朝經世派的圈子,而魏源是道咸經世派的代表人物,視宋學為空腐,魏、曾此時道不同難與為謀,彼此沒有結納之心也是合乎情理的。

(二)魏源和曾國藩對鴉片戰爭戰和之分歧

曾國藩在京期間正值鴉片戰爭爆發,當時很多學者都注意到英軍在東南沿海的侵略。曾國藩對鴉片戰爭的關注遠不及在湖南鄉下的好友劉蓉,雖然在家書和日記中偶有提及,但是較平淡,并且贊成和議,認為議撫是當時形勢下解決危機的切實可行的方案,他的主張與座師穆彰阿相一致,他在家書中道:“自英夷滋擾,已歷二年,將不知兵,兵不用命,于國威不無少損。然此次議撫,實出于不得已。但使夷人從此永不犯邊,四海晏然安堵,則以大事小,樂天之道,孰不以為上策哉!”[注]《稟祖父母》(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七日),《曾國藩全集·家書》二〇,第29頁。穆彰阿在鴉片戰爭期間是主和派的首領,認為既然打不過英軍,不如羈縻之:“兵興三載,糜餉勞師,曾無尺寸之效。剿之與撫,功費正等,而勞逸已殊。靖難息民,于計為便。”[注]夏燮:《中西紀事》卷8,沈云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十一輯,臺灣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84頁。這種羈縻策略也成為曾國藩后來辦理外交的一貫主張。

學術傾向和內外政治主張的不同對道光年間官場中的派系之爭還是有影響的。持經世主張的學者和官員通過同年、同鄉、同門、師生等關系聯結在一起,他們對內主張改革,對外反對妥協,與道光十五年(1835年)后逐漸主政的穆彰阿意見相左。穆彰阿也因此對位高權重之漢族督撫不無猜忌之心,陶澍和林則徐均遭遇其打擊和壓制。據《陶文毅公年譜》記載,道光十六年(1836年)十月“給事中鮑文淳,挾嫌奏公私刊奏疏并票鹽不善。得旨降四級留用?!盵注]王煥錪編:《陶文毅公年譜》,《湖南人物年譜》第2冊,第166頁。道光帝認為鮑文淳的糾劾不盡屬實,且挾帶私怨,所以將陶澍和鮑文淳一起交部議處,但是,穆彰阿會同吏部合議后,復奏陶澍“跡近沽名,殊失公爾忘私之義”[注]《軍機處錄副奏折》,檔案號:03—3183—010,道光十六年十一月初二日大學士兼署禮部尚書穆彰阿折。轉引自劉海峰:《穆彰阿與道光朝政治》,廈門大學2007年博士學位論文,第37頁。,請旨將陶澍降三級調用,意圖將其調離兩江,后道光帝改為降四級留用。林則徐與穆彰阿在廣東禁煙和鴉片戰爭的戰和問題上有嚴重分歧。林則徐馳赴廣州禁煙,受到道光帝倚重,也遭到穆彰阿嫉視。當林則徐在廣東禁煙被謠言傾陷,英軍發動戰爭時,穆彰阿不僅袖手旁觀,[注]穆彰阿門生李星沅在日記中對老師的做法提出批評:“鄧、林之意,本非樞堂所許,恐此時不能為救,然大敵當前,自以援手為得體。……宰相須用讀書人,固不可以氣誤國,是也。”(袁英光、童浩整理:《李星沅日記》,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114頁。)而且與直隸總督琦善互通消息,揣摩帝意,示意他向朝廷力陳羈縻之策,致使林則徐成了道光帝由戰轉和的犧牲品。

魏源從三十歲出頭就輾轉于賀長齡、陶澍、林則徐幕府,受他們的影響,在解決內政和對待英國侵略的問題上,主張和立場相一致。故此,魏源對穆彰阿難存好感?!段涸聪的昕甲C》道光二十五年條下記載,魏源“中式后,不愿向達官貴人請托,留薦京師,亦不受權貴人士籠絡,離京去江蘇州縣任職”。并引邊浴禮《送魏默深源出都》為證:“浮沉郎署君不屑,登徙玉堂君不為。高名恥受達官薦,碩學翻貽士子譏。”詩中達官即穆彰阿[注]《長沙大公報》1925年9月12日副刊載《亂楮間雜記》,魏源中進士后,“穆相時正宏獎風流,欲羅致先生,親訪之寓次,先生漫不為禮,卒亦不復謁見,穆深銜之,遂坎坷終身?!?李瑚:《魏源系年考證》,《湖南人物年譜》第2冊,第335頁。),其為乙巳科(1845年)殿試閱卷大臣。魏源與穆彰阿的政見不同,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反對妥協;又鄙視其專事逢迎道光帝,在其位不謀其政,所以不屑其拉攏,遭致怨恨。姚瑩在《與余小坡言西事書》中道:“英夷及西洋人士,每笑中國無人留心海外事者,其笑固宜。有志之士,烏可不一雪此言哉!然舉世諱言之,一魏默深獨能著書詳求其說,已犯諸公之忌?!盵注]姚瑩:《與余小坡言西事書》,《東溟文后集》卷8,《續修四庫全書》第1512冊,第561頁。陸心源也說過:“先生抱用世之具,卒以盱衡抵掌縱論時事,不為時貴所喜”。[注]陸心源:《魏刺史文集序》,《儀顧堂集》卷5,《續修四庫全書》第1560冊,第419頁。

穆彰阿與魏源之間的過節當然不能決定曾國藩和魏源之間的交往,但是,以曾國藩做事謹慎之性格,也絕不會給自己的仕途增添不必要的麻煩。曾國藩在道光年間升遷迅速,連他自己都深感惶恐:“予得超升內閣學士,顧影捫心,實深慚悚。湖南三十七歲至二品者,本朝尚無一人。予之德薄才劣,何以堪此?!盵注]《致溫弟沅弟季弟》,《曾國藩全集·家書》二〇,第133頁。他的這種特殊際遇來自穆彰阿的大力提攜。曾國藩在家書中多次提起穆彰阿,感其知遇之恩,并維持終生。曾國藩在對待西方列強的策略上與其師相似,以懷柔為主,不輕啟邊釁,但是在內政方面,則有分歧,并不與穆彰阿同黨。盡管如此,穆彰阿對魏源的不滿亦構成影響曾國藩和魏源交游的一個消極背景。

結 語

緣于亙古未有的特殊時局,道光朝京師學者之交游亦呈現不同以往的特點。其一,各種名目的士人雅集增多,并涉及朝政;其二,門戶之爭淡化;其三,經世致用成為聯結不同學派學者的重要紐帶,擴大了學者交游的范圍,出現了顧祠修禊這樣經世色彩濃厚的大型集會。其四,西方列強的侵華以及隨之而來的西學東漸注定要對晚清的學術及學者交游產生作用。這種作用在道光后期已經顯現。

魏源和曾國藩未交往這一事例,既體現了道光朝學者交游的共性,更表現出其中的復雜和特殊之處。首先,曾國藩的表現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理學群體在京師學者交游中的特殊性。即學派意識濃厚,與京師其他學術群體保持距離,不反對經世致用,但是強調經世以修身為前提。因此,經世致用并沒有將不同學術傾向的曾國藩和魏源聯結起來。其次,作為在中國近代史上有重要影響的學者,魏源和曾國藩終生沒有交集,是一件至為可惜的事。曾國藩是“師夷長技”的繼承者,又閱讀過《皇朝經世文編》《圣武記》諸書,居然對魏源本人沒有任何評價。與曾國藩相反,左宗棠對魏源及其著作一直心懷敬意:“道光朝講經世之學者,推默深與定庵,實則龔博而不精,不如魏之切實而有條理。近料理新疆諸務,益嘆魏子所見之偉為不可及,《海國圖志》一書尤足稱也?!盵注]左宗棠:《答陶少云》,《左宗棠全集·書信》一二,岳麓書社2009年版,第548頁。其中之差別,應為左宗棠與魏源性情相近同抱經世之志,所以即便未曾見面,亦不能阻斷欽慕之心;而曾國藩與魏源性情相異志趣不同,所以即使不乏相識之機,卻難以主動結交。主觀上沒有意愿結識,客觀上又有學術背景和政治立場的牽制,造成了兩人終生未能相遇的遺憾。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日本在线观看亚洲精品| 美女被操91视频| 五月婷婷导航| 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高清视频| 国产成人啪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天堂在线视频| 免费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 亚洲无码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 强奷白丝美女在线观看| 重口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青青草久久伊人| 久久综合五月| 日日拍夜夜操|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不卡|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女人综合久久精品视| 蜜桃视频一区| 国产丰满大乳无码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无码免费看片| 99九九成人免费视频精品| 亚洲第一视频网| 性欧美久久| 亚洲an第二区国产精品| 亚洲成人在线网| 男女男精品视频| 成人av专区精品无码国产| 亚洲专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视频网| 无码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福利| 国产一区二区福利| 欧美日韩午夜| 免费在线不卡视频| 国产91高清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播放| 噜噜噜久久| 在线播放91| 国产精品片在线观看手机版 | 毛片手机在线看| 日本精品影院|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无码2021| 国产成人永久免费视频| 亚洲成人免费看| 91麻豆国产视频|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 日本a∨在线观看| 一本大道无码高清| 中文字幕66页| 亚洲欧美国产视频|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视频|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 国产一二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鬼色| 成人欧美在线观看| 99久久99视频| JIZZ亚洲国产| 视频二区亚洲精品| 成人亚洲国产| 亚洲天堂网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人碰人摸人爱免费视频 | 婷婷综合在线观看丁香|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 国产午夜小视频| 国产精品免费p区| 国产精品无码在线看| 日韩黄色精品| 久久无码免费束人妻| 午夜日b视频| 亚洲精品综合一二三区在线| 亚洲女人在线| 亚洲侵犯无码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亚洲精品|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妇女| 无码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在线满18点击进入| av在线手机播放| 国产综合精品日本亚洲777| 亚洲国产成人在线| 国产成人1024精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