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少巍
(遼寧師范大學,遼寧 大連 116029)
小號作為泛音樂器的一種,在發音方面存在著一些獨特之處,并非如同薩克斯一樣依靠哨片進行的震動呈現出發音。小號不存在哨片,主要是借助嘴唇的振動來發音,將嘴唇受到氣流的沖擊之后的振動借助小號吹嘴的擴音管來進入小號的管體,隨后來進行發音的擴大。因此,呼吸對于演奏者的唇部振動產生的發聲有著重要的決定意義。小號演奏所涉及到的呼氣發方法主要有三種,不僅僅有常用的胸式運氣法還有腹式運氣法,除此之外,還存在著胸腹式運氣法。假如想演奏出完美的音色,必須要借助恰當的呼吸技巧來完成。呼吸技巧對于小號演奏有著決定性意義。也可以說呼吸就是小號演奏的動力,無論是針對正確發音的掌握還是處理因素甚至是音樂表現所涉及的完整性,都離不開呼吸的關聯,這將成為小號音樂演奏控制的根本,也是核心。
我們都知道,呼吸對于人的生存是至關重要的,呼吸是一種人體與外界進行不間斷的氣體交換以及代謝的過程。人體進行吸氣活動,吸入身體所必須的氧氣,人體進行呼氣活動,將有害的氣體排出人的體外,這個過程需要借助咽喉、氣管、口腔以及肺等人體臟器。人體在進行正常的呼吸運行過程中,氣體主要是存在于胸肌組織以及胸廓里進行有節奏的運動,這是一個單純的運動的機理,因為人體的胸廓的擴展就會對呼吸肌的骨骼進行帶動,隨之津貼的肺泡也會發生擴展。在這個階段,大氣壓力要比肺本身的壓強大,空氣就會進入人體,這就完成了人體的第一個呼吸周期,也就是吸氣。一旦對產生作用的吸氣肌群發生松弛,那么第二組的呼吸肌骨就和跟肺平滑肌發生作用,隨后胸廓出現下降,肺泡也會出現收縮現象,此時,胸中氣壓要比空氣明顯高出不少,空氣會很快速的從體內排出,這也就是第二個呼吸周期的實現,也就叫做呼氣。通常來說,正常的呼吸活動都是下意識的過程,人體的機能都是有規律的進行氣體的吸入與呼出,然而,呼吸也并不是一直不變化的,伴隨著年齡發生變化、氣壓出現異常、參與體力勞動甚至情緒變化等因素的出現都會產生一定的變化。人體能夠借助主觀意志進行呼吸的節奏深度的改變[1]。
對于一個小號演奏者來說,有意識的自主控制以及運用呼吸是必須具備的一項職業基本素質。小號的演奏階段,除了人體最基礎的生理本能,演奏的呼吸還發揮著重要的效用,那就是不間斷的向樂器進行強弱可控的送氣活動,這也是體現出了小號演奏的呼吸存在的特殊性。小號演奏的呼吸跟正常呼吸的動作存在差異,通常是吸氣過程比較短但是呼氣的過程持續比較長,因為呼吸的周期的不一樣,也就顯示了小號演奏的呼吸存在的不確定性,主要是依照不同的音樂作品所存在的樂句的長與短進行調節的。人進行正常的呼吸時,不需要增大肺活量,在進行平穩的呼吸過程中,只需要具備零點五公升的空氣就足夠使用了。然而,對于小號的吹奏表演者來說,吹奏階段必須要很大程度上進行吸氣量的強化,大約可以達到三公升到四公升,這也就是意味著必須要最大限度的利用肺活量。人體的正常呼吸,涌入人體的呼吸器官的空氣荷載比較小,主要是取決于氣體的吸入量,但是在吐音的時候就存在差異,呼吸肌所要承載的負荷要增大到數倍,并且必須要對全部的呼吸肌、腹壓以及背部進行調動,一起對強化所需要的氣息量[2]。
小號演奏過程中,一些演奏者難以做到一股氣來進行長樂句的吹奏,這也就造成了中途換氣的現象,這里所說的中途通常是演奏者的內心感受,體現于對于音樂分句法的感悟。假如小號的演奏者能夠明確呼吸不單單是樂曲的發音源頭,更是音樂表現的一種關鍵性手段,如此就對于音樂作品結構進行分析,對于段落含義進行判斷,針對句逗也能夠實行正確的區分,這對于換氣有著重要的效用發揮。呼吸技巧對于小號的演奏活動來說有著重要的效用,演奏者在呼吸的展現過程中能夠逐步的體會到呼吸技巧的表現作用,對于小號演奏的高音穩定性不強以及吐音模糊問題進行了良好的解決。這一系列的因素都直接性的對音樂演奏的流暢性以及完整性有著重要的影響,甚至是影響著音樂形象的塑造,因此發揮著重要的效用。我們將從兩個方面進行論述:
第一方面,對于作品的高音演奏,這是小號演奏中的一個重點,高音部分主要是呈現小號的高亢以及嘹亮,演奏高音的過程中,初學者通常單純的關注嘴部動作,對嘴部的肌肉進行緊縮,只有對嘴部肌肉收緊才對嘴唇震動的面積進行縮小,進而由于振幅變小以及震動的頻率加快來呈現出高音。然而,如此吹奏呈現的高音不單單不具備張力以及圓潤,并且吹奏的過程十分的費勁。分析其中的原因,這就要歸結于演奏者不能夠巧妙而熟練的把握音樂作品表現過程中對于呼吸技巧的應用。小號的吹奏過程中,演奏者對于越高的音,就必須讓呼吸氣流的速度越快,在嘴部動作以及呼吸技巧的配合下達到氣息進出的流暢,能夠讓嘴唇來獲得充分的震動。如此演奏呈現的高音才可以更加穩定以及圓潤,明亮而極具穿透力,除此之外,更是弱化了演奏者的嘴部壓力,更加輕松的完成小號演奏[3]。
第二方面,對于吐音的演奏。在一些歡快明亮以及活潑高昂的作品里,吐音是必然具備的一種表現形式。小號的演奏過程中,一些演奏者通常會對氣息的作用不自然的忽略,單純的注重舌頭,將舌頭作為吐音演奏的核心。對于吸引演奏技巧把握不到位就會讓舌頭過度的用力,致使舌頭難以放松,造成氣息不夠流暢,呈現出來的音色就缺乏彈性,不僅僅干澀并且沒有力度,難以達到自然呼吸狀態下的最佳效果。小號演奏的吐音劃分為多種多樣,但是不管是哪一種,都離不開舌頭與呼吸技巧的協調,不僅僅是對舌頭進行強調。比如最典型的單吐音,不僅僅包括單外吐,還包括單內吐。單外吐主要是對正確的吹奏口型進行保證的前提下實現舌頭的自然彎曲向上,跟上嘴唇的內沿微微貼合,呼氣時候進行快速的后縮,這就讓氣流吹入孔內有一股沖力,從而形成短促但卻十分有力的聲音,單內吐在維持準確的吹奏口型的前提下,舌頭的根部進行后縮來堵住口腔的上顎,在進行呼氣活動時,舌根快速的前送,讓氣流迅速入孔從而呈現出有力以及短促的聲響。我們必須要明確呼氣必須要十分的迅速,吐音的吹奏需要放松舌頭,借助呼吸技巧與氣息的協作完成具備松弛性的運動,如此吹奏出來的吐音會十分的自然,舌頭的松弛度跟呼吸順暢性呈現正比例關系,這就能夠讓吐音速度更加游刃有余[4]。
小號對于很多人來說是一種特殊的樂器,由于演奏的獨特性也被人們普遍認為是一種十分費力氣的樂器,必須要肺活量很高的人才能夠完成演奏。其實并非這樣的,只要演奏者能夠正確的對氣息進行應用,對于演奏的呼吸技巧以及換氣的規則進行靈活的掌握就能夠十分熟練的進行樂曲的演奏。具備演奏呼吸從而不對音樂整體結構進行損害這是小號演奏者都致力追求的一大目標,希望小號演奏者能夠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的獲得更多的呼吸技巧以及呼吸感悟,演奏出更加美妙的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