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晶
(大連藝術學院,遼寧 大連 116600)
管弦樂的伴奏在一般情況下會受到眾多的因素影響,而這些干擾通常會影響演奏者的良好發揮。顯而易見,演奏者必須對所有因素進行分析,從而利用科學合理的手段,對所有具有不良影響的問題進行及時地解決。在這一過程中,演奏者必須具備較高的專業素質,其中包括極其敏銳的聽覺、高度發達的分析能力、非常細微的觀察能力等等。
在悠久的歷史長河里,每一種音樂形式都經歷了一個十分漫長的演變過程,管弦樂的形成也不例外。并且其發展過程可以分為若干個階段,同時,每一個階段都有各自的特點。雖然其各不相同,但是每個階段之間都存在十分密切的聯系。顯而易見,任何階段都不可能脫離整個發展歷程。也正是每個階段之間的參考與滲透,才使得管弦樂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1990年之后,由于各地的社會背景、人文文化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異,所以各種不同的流派應運而生。其中比較著名的有新古典主義、印象主義等等。由于全球的科學技術與經濟發展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因此很多新的元素,在這一時期融入了管弦樂的伴奏之中。[1]其主要表現為,表現形式向著多樣性的方向發展;節奏,向著更加豐富的方向發展;情感向著更加細微的方向發展;這一系列的變化,使得其愛好者更加為其癡迷。
和聲、齊奏、分部奏是管弦樂伴奏的三種主要形式。音樂的表現手段眾多,和聲也是其中之一。和聲在各個歷史階段都出現過,其主要形式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音,按照一定的規則發聲,從而建造一個和諧的組合。和聲的發展也經歷了漫長而曲折的過程,其在很多方面對聲樂發揮著重要作用。其中包括對作品的情感進行宣染,從而營造一種與作者情思相協調的意境;還可以構成分句、結束樂曲等等,從而讓聽眾能夠充分地感受作品的美妙。
齊奏是若干個演奏者運用同一種樂器,以同度或八度音程切入演奏的同一個曲目,或者用若干個樂器對同一曲目進行不同風格地演繹。
分部奏跟據聲部的數量有著不同的定義。[2]如果聲部數量為二,演奏者需要分部進行演奏,而非雙音演奏。若其數目大于二,在通常情況下會對各個聲部進行片段的分配。并且可以研究相關資料,構建一個組成豐富的整體。從而創造出形式更加多樣,層次感更加激烈的演奏效果,與聽眾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最終達到充分表達作品豐富內涵的目的。
演唱者和樂器伴奏者配合程度,將決定了整個演繹過程的成功與否。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對于許多優秀的聲樂作品,只有造詣頗深的演唱者才能充分的掌握演奏該作品的要點與技巧。這不僅需要演唱者具有專業的音樂聲養,還需要演唱者對生活和音樂具有自己獨特的理解與感受。在這樣的條件下,一個優秀的作品才能被發揮的淋漓盡致,才能讓廣大的聽眾與作者形成強烈的情感共鳴。其次,對于該類演奏者而言,應當清晰的認識到自己的伴奏與整幅作品的關系。既不能將伴奏作為獨奏,也不能過度貶低自己在演繹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演奏者應當對聲樂作品有一個全面的深層次的認識,將自身融入到音樂中去。[3]與此同時,還要努力地配合演唱者進行演奏,共同促進整場演奏的最高水平得到充分的發揮。聲樂表演是一項聽覺與視覺相結合的綜合性藝術,而一部完美讓聽眾十分肯定的聲樂表演,則需要演唱者與演奏者進行緊密的有默契的配合。
演唱者應當對管弦樂伴奏抒發情感的重要性給予極高的重視程度。框架是每一部作品里的必備元素之一,演唱者就需要在這個框架內充分發揮自身專業音樂素養的優勢,對作品的各個層面進行更深層次的認識與理解,從而分析探索出作者想要表達的強烈情感,最終將作品完美的展現在聽眾面前。
在聲樂表演中,演唱與伴奏相互滲透、互相借鑒,最終使得音色與旋律得到最完美的展現。這就需要演唱者與伴奏者通過長期的合作培養默契,同時需要二者針對作品進行豐富的情感交流,最終才能獲得理想的藝術效果。
綜上所述,管弦樂伴奏在聲樂表演中具有的重要意義。一方面伴奏者需要充分地理解作品,將自身情感切實的融入到作品中去。同時伴奏者還需要對不同類型的聲樂伴奏有熟練的掌握,將各種樂器的優勢與特點充分的表現出來;另一方面其還需要與唱者進行緊密地合作,從而促進演唱者將自身水平極致地發揮出來,并且營造出充分體現作者情思的融洽意境,最終演繹出完美的視聽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