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賽娜
(湖南信息學院,湖南 長沙 410151)
在諸多的中國民族樂器當中,揚琴的應用范圍是比較廣泛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中存在著多樣化的表現形式,包括獨奏、協奏、伴奏等形式。更為重要的是,揚琴還能夠被應用于戲曲演奏當中,與戲曲結合產生更多的音樂元素,對于揚琴的表演方式能夠進一步豐富。
首先,揚琴在戲曲音樂當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從揚琴的發展歷程來看,這種樂器起源于歐洲,在十七世紀傳入我國。在我國揚琴發展的初期階段,主要是自然的發展狀態,伴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揚琴當中,融入了更多的中國民間音樂的色彩和更多中國本土的元素,這也在客觀上突出了這件樂器所表現出來的特性。在人們對于揚琴有了一定的認識之后,便將其應用在戲曲說唱等藝術伴奏當中。比如說當前我國的東北皮影戲、滬劇、越劇當中都能夠看到揚琴的身影,另外在江南絲竹音樂、廣東音樂當中也有揚琴的融入。所以能夠看出來揚琴伴奏,在我國音樂領域當中有著一定的影響力,對于促進戲曲音樂的發展,更有著不容小覷的意義。
其次,戲曲音樂本身對于揚琴藝術的發展也有著重要的反作用。很多戲曲藝術學校在進行教學和表演的過程當中都將揚琴曲目融入其中,這樣一來,對于揚琴的表現形式予以了一定的豐富,更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揚琴的演奏領域。在對實踐教學進行研究的過程當中,不難看出來,將揚琴融入到戲曲創作當中能夠促進揚琴的教育方法進行完善,也能夠使得人才培養模式得到不斷的更新。
在整個揚琴樂器全面而系統化應用過程中,揚琴的風格特點、藝術展現方式、甚至是揚琴樂器的分類,都實現了成熟系統化發展,但是在當前想要實現對該樂器應用發展的最佳效果,就必須對揚琴演奏的具體內涵和藝術特征進行全面分析和具體認知,從而實現對該演奏藝術發展的最佳應用效果。從揚琴藝術的展現方式看,其有著自身特點,當然其良好的音色特點,能夠使得該樂器特點更能夠被融入和應用到民族器樂表演活動之中,從而發揮該樂器的藝術作用,可以說,在進行器樂合奏時,其音色好壞直接關系到整個樂隊發展的質量和品質,同時,也需要有積極、正確的演奏方法。通過積極發揮揚琴演奏的價值作用,從而打造極具傳承效果的民族器樂表演機制。
(一)揚琴在黃梅戲中的運用。在對于黃梅戲音樂進行伴奏的過程當中,首先要對于相關的方法予以熟練。包括黃梅戲音樂,主要涉及曲牌、調式以及優秀唱段等內容。在當前黃梅戲音樂伴奏教材當中幾乎沒有現成的材料可以借鑒,所以需要演奏者更多地進行自行創作。從形式上來看,一般涉及的形式有齊奏、加花、輔奏、伴奏、獨奏、輪奏等。首先在齊奏方面,顧名思義指的是揚琴與二胡等其他樂器一同來進行伴奏,從而形成一種唱腔和曲調。其次,關于加花強調的是在演奏同一旋律的同時,加上富有張力的新的旋律。另外關于節奏型伴奏、獨奏和輪奏要予以格外的重視。節奏型伴奏,大多用在戲曲比較歡快的情緒當中,而獨奏更多的是要輔之以劇情的需要,加上揚琴本身所具有的表現力,形成一種新的演奏風格。從實踐效果上來看,在戲曲伴奏當中,揚琴往往占據著難度較大的獨奏任務,比如說黃梅戲春江月當中就需要用揚琴來描寫水聲。輪奏與和弦一般一起來用。揚琴與二胡或者是其他樂器互相搭配輪流演奏,最后達成和諧。
(二)揚琴在越劇中的運用。在越劇里的拖腔演奏當中,揚琴演奏者不僅要保持原來曲子當中的調式特征,也需要保持原來樂曲當中所顯示出來的色彩變化。更需要通過自己的演奏技術對相關的樂曲進行二次創作,將其中的情感表達出來。在唱腔當中,揚琴需要盡所能將唱腔表達得淋漓盡致,跟整個樂隊的曲調保持一致,這樣一來,整個樂隊的表演才能有生機,有活力。在越劇的唱腔當中板式變化體音樂是最為常見的,唱腔的基本板式中比較常用的還有慢板、慢中板、快板等形式。另外越劇當中的器板類似于京劇當中的搖板調式,伴奏就用了僅僅一拍,唱腔速度和旋律節奏比較自由。所以揚琴在進行伴奏的過程當中需要突出個別重音,使得音樂的音質效果能夠對整個唱腔起到良好的襯托作用。
從一定程度上來講,揚琴和戲曲的結合是一種新型的藝術表現形式,其能夠彰顯出獨特的藝術色彩。但是由于二者之間的結合時間較短,其中還存在著一些環節有待于完善。所以演奏者在進行演奏的過程當中,需要不斷地進行思考和研究,主要是因為戲曲音樂節奏的變化旋律起伏和情緒的轉化是比較復雜的,這些都需要在揚琴伴奏當中予以配合。所以,對于演員的要求來說是比較高的,難度系數很大,應當予以高度的重視。另外,演奏者還需要提升自身的音樂修養、理論修養和專業知識以及藝術感悟能力。包括對于各劇種的了解和理解、掌握戲曲不同風格,充分體現出唱腔當中所蘊含的含義。只有這樣才能夠在演奏的過程當中實現良好的效果,襯托出戲劇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