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妍
(南京市金陵中學龍湖分校,江蘇 南京 211500)
陶笛教學應當與各種教學活動進行結合,包括歌唱、表現以及創造等,回歸其輔助音樂課堂教學的本位。在音樂教學實踐當中,筆者始終秉持這樣的宗旨:器樂教學的重點應當放在音樂上,而并非樂器上,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應始終將教材作為中心,盡可能降低難度,所有教學活動都是為了提升學生素養。音樂教學一方面能夠讓學生掌握如何吹奏陶笛,另一方面還可以讓學生掌握新的歌曲,不僅極大地提升了學生感受音樂的能力,同時還能有效提高他們的興趣。當學生掌握吹奏的技巧后,筆者可以引導學生自主選擇演奏的方式,每種樂器的演奏方式不同,學生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比如敲擊、搖晃等,讓樂器發出不同的聲音,或者根據樂曲搭配打擊樂,從而增強學生自身的節奏感,提升他們本身的協調能力。在演奏的過程當中,部分學生選擇打擊類樂器,部分學生則選擇用陶笛進行演奏,有的學生選擇用歌唱的形式來進行表達,有的學生則選擇舞蹈,不同的表現方式,表現的效果也完全不同,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水平,學生的能力也因此得到提高。
在進行合奏時,必須要懂得如何合作,比如師生之間的合作、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等。教師如果想幫助學生理解樂曲,就必須先了解學生自身的特點,引導學生積極努力地去嘗試。為學生營造平等自由的學習氛圍,從而提升音樂教學的效率。以人教版中學音樂教材第7冊當中的《愉快的夢》為例,筆者先引導學生學會演唱,然后向學生演示如何吹奏樂曲,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吹奏方法,然后組織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演奏剩下的樂句并反復進行練習。然后再引導學生相互進行溝通和交流,這樣不僅大幅度地提升了學生學習的能力。并且為學生營造出和諧平等的氛圍,使學生和學生,教師和學生可以平等地進行交流,進而增強教學的效果,以更快的速度完成教學任務。
合奏能夠讓學生認識到相互配合的重要性,認識到集體的力量,同時還能體驗創造帶來的愉悅感受。只有當學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合作,才會積極主動地與他人合作,才會具備更強的團隊意識。陶笛演奏能夠有效地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集中所有注意力進行創作,進而在創作的過程當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教師可以采用分小組表演,或者相互評分的方式,來提升整個課堂教學的效率。以人教版中學音樂教材第8冊中的《紅晴蜓》為例,筆者在進行教學時,先引導學生掌握整首歌曲,然后讓學生進行吹奏。由學生進行評價,然后再反復練習;接著分成不同的小組進行合奏,讓小組成員明白如何進行合作;再將所有的學生分為高低兩個聲部練習合奏,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充分體會音樂之美,進而在腦海中形成合奏意識。
教師剛剛開始在音樂課堂當中運用陶笛,學生們自然會覺得十分好奇,都急著吹奏,從而體驗陶笛帶給他們的感受。與傳統的音樂教學不同,陶笛能夠極大地提升學生的興趣,吸引所有的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對于才剛學習陶笛的學生而言,最為關鍵之處在于懂得如何換氣和控制氣息。第一,引導學生學會讀譜,認識不同的記號,通過換氣練習掌握如何控制氣息,為實現這一教學目標,筆者開始引導學生采用緩吹的方法進行吹奏,放緩吹奏的速度,緩緩地吹。每吹奏十分鐘便停下休息,避免學生過于疲勞,使學生的肌肉始終保持放松狀態。此外還引導學生練習吹奏音階,以及進行斷奏的練習,幫助學生掌握控制氣息的方法。同時采用圖形與文字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do、re、mi、fa、sol”五音的吹奏方法,增強吹奏陶笛的興趣,并發自內心地喜愛陶笛,通過吹奏《小蜜蜂》等歌曲,在練習吹奏“do、re、mi”等高音時,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急吹法,比如吹奏《茉莉花》及《小白船》等樂曲。成功的吹奏會讓學生感覺快樂,學習積極性也會獲得極大的提升。
經過大量的教學實踐,筆者總結得出,視唱簡譜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聽覺,加深學生對樂曲的理解,因此,可以從視唱簡譜著手,開展陶笛教學。在引導學生視唱簡譜時,必須滿足以下條件:其一,讓學生一面看書一面進行視唱;其二,教唱的次數以一遍到三遍為宜,次數太多學生就會覺得乏味。視唱簡譜的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樂曲,進而增強他們學習音樂的能力。為了更好地開展陶笛教學活動,筆者與其他教研組成員一起,共同編寫了一套陶笛校本課程。在課程當中,針對不同的年級,不同的樂曲,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在期末時還要組織學生參加考核。為了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還可以任用學生擔任學習委員及學習組長,由小組長負責檢查每位成員的學習情況,然后向學習委員進行匯報,而學習委員則負責向教師匯報。此外也可以采用“一對一”的方式,讓已經掌握吹奏技巧的學生幫助吹奏有困難的學生,從而提高其學習陶笛的速度。
1.學生分小組練習、集體合奏
可以將整個班組的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引導更多的學生參與演奏。比如將學生分為三個不同的小組進行練習,讓已經掌握方法的學生幫助還沒有掌握技巧的學生,在此基礎上進行合奏,教師要引導各個小組積極進行配合,通過合奏來提升學生演奏的信心。完成課堂練習之后,教師還應當布置作業,安排學生在課后進行練習,然后在下一堂課組織競賽,從而提高學生的積極參與性。運用上述方法進行反復練習,學生就會形成有關音高的概念。然后再讓學生在課后分聲部進行練習,在下一次課堂教學時組織全班的學生合奏,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糾正,從而解決陶笛合奏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優美的陶笛聲就像風鈴般在校園中回蕩,樂音此起彼伏。
2.鼓勵嘗試創作
關于音樂課堂中的創作,教師都是鼓勵學生改編歌詞。雖然也會提供部分旋律,讓學生嘗試進行創編,但學生并沒有真正理解與音高相關的概念,學生在進行創作時,只是片面地將7個音強行拼湊成樂曲,這樣的創作活動毫無靈氣可言,學生參與也不積極。但自從將陶笛引入課堂之后,學生可以自編自創,然后用陶笛吹奏,進而作出客觀的評判,再演奏給其他學生聽,不僅創作的熱情得到極大的提升,同時更愿意給出公正的評價。
3.組織文藝活動
陶笛教師要給予學生機會,讓學生展示自身才能。比如充分利用學校的場所及樂器,組織開展各種文藝活動,為學生創造登臺表演的機會,通過演奏陶笛,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會受益良多。在教育實踐當中,教師還應當努力學習陶笛的理論知識及演奏技巧,提升自身的素養,不斷對教學的形式進行創新,引導學生不斷提升吹奏陶笛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