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柳
(眉山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眉山 620020)
高職聲樂教學課程是培養高職聲樂職業化人才的主干課程,目前我國各大高職院校正在逐年擴招,高校藝術學院的教學模式目前還是對高職院校聲樂教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很多高職院校聲樂教學僅僅是對高等藝術院校教學模式的簡單復制,傳統高等藝術院校的教學框架及條款對高職院校聲樂教學仍然產生很大的束縛,因此加強開放協作型項目教學模式在高職聲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所謂的聲樂歌唱不僅僅是音樂聲音與文學文字的簡單結合,還應該通過學生的歌唱抒發出人類特有的情感。目前在高職教學中教師聲情并茂地教授學生聲樂的課堂少之又少,教師還是將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學生的唱法教學中,因此直接造成了學生唱功有較大提高,但是演唱的歌曲高度缺乏審美和激情。
第一,在高職院校聲樂教學中,聲樂的發聲技術訓練是教師更為重視的教學內容,因此學生對于聲樂的學習僅僅停留在發聲技術的掌握中,僅僅學會了一套發聲機制,并沒有了解和掌握聲樂所蘊含的文化;第二,由于受到教師的影響,很多學生本身只關注聲樂技巧訓練,沒有意識到聲樂本身蘊含著深厚的民族文化;第三,應試教育的考試模式直接導致了高職院校聲樂教學的人才評價、聲樂培養目標等,與聲樂文化的培養形成了對立的培養模式。
語言是聲樂藝術教學的基礎,聲樂語言的使用本身對演唱者就有著較高的要求,具體表現在演唱者的情感表現、呼吸以及發聲等方面。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內聲樂語言課程設置不完整,甚至有好多學校根本沒有設置聲樂語言課程,很多高職院校都是用正音課程代替了聲樂語言課程,相關的授課教師認為學生只要能夠清晰的表達出歌詞的拼音聲韻母就算合格,因此目前高職院校聲樂語言課程教學基本處于空白狀態。
所謂的開放協作型教學模式也被業界稱作項目教學法,加拿大和美國的教育專家先后提出了開放協作型教學模式,后來在德國教育家的創新探索下,建立了“項目教學法”,該教學法主要以行動為導向。我國于2010年前后在高職院校的藝術教學課程中開始引用項目實訓教學,本文中所涉及的“開放協作型項目教學模式”主要是在聲樂課堂之上的實訓教學,主要教學內容是學生分任務完成或分組訓練,教師在課上確立導向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協作角色,學生才是真正的項目完成者,在課堂上通過師生互動大大提升了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效果。
第一,開放協作型教學模式的解惑方法及教學指導思想要優于傳統教學方法和理念,教師在開放的教學環境中順利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學生通過主動完成任務提高學習的積極性;第二,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各種互動完成教學模式,在課堂之上形成三位一體教學互動模式,有利于促進學生課堂學習任務的順利完成;第三,有利于提高教學實訓質量,在課堂上采用開放協作型教學模式,有利于大幅度提升學生學習的趣味感和真實感??傊诟呗氃盒5穆晿穼W科教學中,課堂作為教學實訓的真實平臺而存在,教師在課堂上主要負責疑點解惑,學生通過協作學習模式才能徹底提高高職聲樂學習的實踐性。
第一,高職院校的聲樂專業新生在剛開始接觸聲樂作品時,會簡單的認為只需要把節奏和音符唱準就可以了,因此在新生的聲樂學習中會方發生忽略聲樂歌譜中其他標記的情況,當學生忽略聲樂作品中很多標記時,便會對聲樂作品的風格把握、聲樂的文化理解出現偏頗,因此在進行聲樂教學時,教師一定要開展開放性聲樂教材閱讀指導法,展開鋼琴正譜伴奏。第二,在教材的開放性聲樂閱讀指導過程中,學生應以作曲家深思熟慮創作出的伴奏為基礎,不斷完成開放性歌譜閱讀,在伴奏的音樂情緒感染之下,學生會對歌曲演奏的內涵、風格以及文化表達得淋漓盡致,最終有利于學生更加完整、準確的表現出完美的演奏效果。
第一,教師在開放型項目教學模式的高職聲樂課堂上,采用語言和手勢幫助學生增強對聲樂訓練的技能理解。以學生的口齒不清為例,一般情況下教師會作出“咬蘋果”這三個字的口型,或者利用手心向下然后面對學生高高地抬起手腕。長時間的互動和訓練下,當教師作出相應的肢體動作時,學生便會及時作出反饋,調整自身的技能訓練方法和狀態;第二,由于聲樂教學與其他學科教學相比存在很強的抽象性,因此要想完成理解、記憶和評價這一聲樂指導過程存在很大的困難,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教師的講解和示范極其重要,當教師完成示范和講解任務后,可以將學生分成任務練習小組,各自完成任務的分解和協作,最終才能準確表達歌聲的韻律及情感。
教師在聲樂課堂上的主要任務便是帶領學生積極挖掘聲樂作品的美感,具體要通過對聲樂作品的結構、節奏、旋律以及歌詞的閃光點分析,才能更好的將創作意境與學生的想象力更好的結合,在演唱的過程中學生最終才能獲得足夠的美感體驗。另外要想不斷提升學生對聲樂作品的審美感知和體驗能力,就要給學生布置聆聽大量經典音樂的學習任務,然后積極鼓勵學生自己搜集和尋找優秀的范唱版本,不斷提升學生對于不同聲樂作品的音色、節奏、風格等的感受能力,最終形成學生風情并茂的獨特演唱風格。
總之,要想做好高職院校生源教學可以積極應用開放協作型項目教師模式,最終不斷提升學生對聲樂美感的感知能力以及對聲樂技巧的掌握,最終為社會培養出優秀的職業化聲樂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