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兆麟
(西北民族大學音樂學院,甘肅 蘭州 730030)
隨著全國高等院校素質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許多綜合類大學都開設了音樂類專業并建有自己的學生樂團,在學生樂團的日常管理與發展中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問題,如何保證學生樂團可持續發展就成了樂團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學生樂團不同于職業樂團,協調好課程學習與樂團建設在學生樂團里顯得尤為重要。學生樂團的可持續發展不僅要結合先進的樂團管理理念也要因地制宜做好人才培養工作,使學生能夠在畢業時快速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成為社會應用型人才。
學生樂團不同于職業樂團,在日常管理上樂團事務與教學有一定的重疊性,做好科學管理是學生樂團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職業樂團的人員組成包括管理人員、指揮和演奏員,而學生樂團的樂隊課程人員組成包括所有參與課程教學的老師和學生,老師講授并參與樂隊課程中的排練與演出。從中我們可以發現樂隊課程的授課方式是由多位老師組成的教學團隊共同完成,強調的是具有專業性的實踐課程。
學生樂團的訓練計劃要做到合理安排時間和科學制定曲目。在制定訓練計劃的時候要避免學生的課程時間沖突,因為演奏員涵蓋年級廣,有些學生樂團還需要研究生的參與,這就需要在制定培養方案時把樂隊課程納入其中,統一時間集中排練。在制定樂團曲目的時候要以舞臺表演實踐為目的,因材施教,科學選曲。舞臺教學實踐的目標就是樂隊經過訓練把音樂作品詮釋到最佳呈現給觀眾,如果選曲太難只會事倍功半,結合樂團實際水平循序漸進的訓練才是提高樂團水平的正確方法。
學生樂團的建立要有完善的課程設置作為支持。樂隊課程的設置應考慮到樂團訓練的需要,比如分聲部排練、合奏排練、樂團困難片段等,這些內容都可以納入課程設置,并且根據課程內容的不同制定相應的考試內容,考試結果決定學生演奏的聲部位置。不僅可以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可以使樂團水平隨著學生業務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學生樂團要做到勤訓練,重實踐。舞臺實踐是樂隊課程教學的重要環節,是檢驗教學成果的唯一標準,不能只排練不演出,因此每學期的演出就如同期末考試。演出的形式可以是對內匯報也可是對外演出,不改變舞臺實踐的意義。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老師的參與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這不僅體現在平時排練課的示范與講授,也體現在演出中與學生之間的相互配合與交流,只有讓老師與學生一同參與舞臺實踐才能讓學習的效果達到最佳。
學生樂團的發展不同于職業樂團,存在人員流動性大的特點。學生樂團演奏員以學生為主,其中一年級學生業務水平相對低一些,四年級學生雖然業務水平相對好一些但同時面臨畢業與就業的問題,所以二、三年級學生不僅是樂團主力演奏員,還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樂團人才培養方面要注重良好的學風建設,老師參與排練與演出尤為重要,老師帶動學生,高年級學生帶動低年級學生,以此循環,盡可能讓新生縮短對樂團的熟悉過程,提高專業進步的效率。除此以外,在招生制度方面因地域不同、政策不同存在一些不同程度制約學生樂團發展的因素。多數綜合類大學服從全國藝術類聯考的招生制度,但是無法解決按需招生的問題,比如樂團急需的一些稀缺聲部,學的人少但是又不能按專業招生因此會存在輪空的現象,不利于樂團人員循環和發展,這也是綜合類大學學生樂團和專業藝術類院校學生樂團存在的最大差異,隨著我國綜合類大學學生樂團的不斷發展和學科建設的齊全,有待解決不能按需招生的問題,這不僅需要制度的完善,也需要學校加大就業力度,面向社會和考生擴大宣傳力度。
人才培養方面要注重舞臺實踐。學生通過大學四年時間的學習不僅要積累演奏一定數量、不同時期、風格的作品還需積累一定的舞臺表演經驗,而舞臺經驗的積累是課堂教學所不能替代的。學生除了樂隊訓練還需要對舞臺心理素質加強培養。心理素質的培養一是要勤學苦練加強業務能力,提高學生自信心;二是要提高控制緊張情緒的能力和培養應變處理的能力,讓學生在根本上認識到緊張是人的一種自然情緒,要學會在緊張的情緒中抑制情緒的失控并控制好音樂的表現,而這正是通過大量的舞臺實踐才能獲得的能力。良好的合作能力也是舞臺實踐的培養目標之一,演奏員之間的合作尤為重要,學生通過訓練要能勝任本專業各聲部的演奏,并且能配合好其他聲部的演奏,學會聆聽其他聲部并處理好自己與各聲部之間的關系尤為重要。
為擴大就業范圍,精準培養就業人才可以和專業文藝團體、院校等相關就業單位建立實習基地項目,不僅可以擴大交流還能從根本上為學生就業服務。學生在校期間的樂團經歷是舞臺教學的體現,目的是積累舞臺經驗,從中得到學習與成長,實習基地的建立是為把學生培養成社會應用型人才的關鍵一步。畢業生在實習單位專業化的管理與訓練下不僅可以快速適應工作環境,還能在實習過程中發現自己的優點與不足,從而對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有一個理性的判斷,無論對于畢業生還是實習單位這都是一個絕佳的雙選機會。
學生樂團還應多邀請專家訪學、交流。不同于其他學科專業,器樂表演專業更強調操作性與舞臺實踐,不定期引進專家開設講座及專家課有利于學生業務能力的快速提高,尤其與專家同臺訓練、演奏更能獲得不同以往的學習效果,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如此,邀請相關學術領域專家講學對于老師也是一個交流與學習的寶貴機會,教學團隊業務能力的提高不僅是教學質量的保證也是樂團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隨著我國對高校科研投入力度的加大,學生樂團可以依靠項目支持,結合自身特點在教學與實踐方面多做創新與突破,同時也可以培養由本校教師組成的教學團隊參與課堂教學比賽與精品課程競賽等,這些無疑都可以起到對教學團隊激勵的作用,教學團隊的不斷創新與提高正是學生樂團可持續性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綜合類大學學生樂團有著不同于職業樂團的管理模式雖然沒有藝術類院校的專業優勢,但是它的組建與發展對綜合類高校的素質教育與學科建設有著重大意義。綜合類大學學生樂團的可持續性發展盡管有各種不同程度的難點,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在現有的環境與制度下探尋解決的辦法。在學生樂團日益完善的今天它的發展同樣需要具備良好的師德師風建設和優良學風的傳承,素質教育的本質是育德育人,沒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文化修養又怎能用音樂去傳達美好的情感,感動他人。一個底蘊深厚的百年高校是需要歷史的沉淀與幾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一個優秀的學生樂團也是需要時間的積累和幾代老師辛勤地付出,在我國教育事業空前發展的今天希望未來也能出現高校里的百年樂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