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薇 太原師范學院
芭蕾基訓作為一門基礎課程,對于其他所有舞蹈課目教學都起到了基礎性作用。芭蕾基訓有著極強的科學性和規范性,所有動作都必須在規定的位置上以及范圍中完成,且課程的推進也非常合理和有序,能夠讓學生在大學第一年的舞蹈學習中打下較為堅實的基礎,因此,研究芭蕾基訓低段教學頗為重要。
教學大綱是每門學科的教學綱要。其中包括對于教學目的、教學要求、教學內容、教學進度以及教學法等方面的教學指導文件。它以綱要的形式規定了課程的教學目的、任務、知識、技能的范圍、深度與體系結構;教學進度和教學法的基本要求。大多數普通高校的芭蕾基訓課程都安排在一年級,也就是兩個學期的教學時長。在有限的時間內如何更加合理地對教學內容進行安排,在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難易程度的把握、教學采用的方式方法等方面顯得尤為重要。
芭蕾基礎訓練的課堂教學主要分為三個部分:扶把動作訓練、中間動作訓練和跳躍動作訓練。在一年級的芭蕾教學中,通過較為簡單的扶把和中間動作練習,可以讓學生初步掌握古典芭蕾所需要的身體基本形態,腳、手和頭的基本位置,學習最簡單的跳躍動作和旋轉動作,培養學生動作的協調性、節奏感和音樂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本著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原則,循序漸進。
在日常教學中,學生的扶把訓練應從雙手扶把訓練開始,雙手扶把時學生更容易控制身體重心,進行肢體動作的訓練,有助于學生在規范性上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可以從雙手扶把開始訓練學生的基本站姿、腳和手的基本位置,逐步開始進行plie、Battement tendu等對腿的局部有針對性的動作訓練。雙手訓練一段時間后可逐步過渡到單手扶把訓練并根據學生掌握程度逐漸加大訓練難度。
當扶把訓練一段時間后,教師應適當增加中間訓練,以進一步增強學生對于身體的控制能力。中間訓練是學生在脫離把桿后,在沒有任何器物作為輔助的情況下,完全依靠自身能力來完成的訓練動作。因為沒有了把桿的輔助,把下訓練也較之把上訓練在難度上有所提高。由于學生訓練時間短身體能力還不具備,把下訓練部分在課堂教學中應占較小比重,隨著學生身體能力提高后比重可以逐步增加。而中間訓練應從最基本的舞臺方位、身體方位、基本舞姿逐漸進入到port de bras、Temp lie 等組合訓練。
跳躍訓練是芭蕾基訓當中難度較大的一部分,扶把訓練中很多動作的訓練都是為了把下的跳躍訓練打基礎。比如plie訓練,就是在訓練學生膝關節和腳步的韌帶,鍛煉大腿、小腿、腳腕和腳的肌肉能力,以及膝關節、腳步韌帶的彈性和柔韌性,鍛煉后背的控制能力和雙腿的外開,這些訓練都是為把下的跳躍做準備。Pas saute是芭蕾訓練中第一個跳躍動作,也是最簡單的跳躍動作,是初學者最初接觸的跳躍動作。在一年級的跳躍訓練應從最基本的小跳開始,逐步學習中跳、大跳等難度較高的跳躍動作。
在芭蕾基礎訓練中,最常用的旋轉就是soutenu en tournant、Pirouette、Tour chaines。Soutenu en tourant是學生最初接觸到的具有旋轉性質的動作。訓練身體各種各樣的轉身,它經常作為動作之間的連接輔助動作。其次是Pirouette,芭蕾訓練中的重要技術技能之一。它有五位、四位、二位位置上的訓練。最后一種是Tour chaines,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平轉”,它作為銜接動作,將不同的動作連接在一起。這些旋轉動作也應該從把上訓練開始進行基礎動作的訓練,最后逐漸過渡到在把下進行單一和組合訓練。
由于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同,學生都會在多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差異,比如學生的接受能力、學習能力、理解能力等。作為一年級基礎階段的芭蕾基訓教學,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本身存在的差異,合理運用教學手段因材施教。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從基本的站姿、手型、手位、腳位等基礎動作入手規范學生的動作,逐步到分解動作練習再到動作組合練習;從把上雙手扶把練習到把上單手扶把練習,最后再過渡到把下的中間訓練部分和把下跳躍訓練部分。教師應該把每個動作的具體操作方法詳細地教授給學生,對難度較大或是連接動作較多的動作,教師要清晰地分解并多次重復示范給學生看。
當今科技日新月異,舞蹈教學似乎仍在走單一的口傳身授傳統教學模式。教師應將先進的多媒體教學引入舞蹈教學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上隨時觀看和欣賞到世界頂尖舞者的視頻資料,了解他們的動作方法和舞姿呈現,了解正確的動作方式方法,及時對自己的動作進行糾正。此外,在課堂上可以用多媒體方式適當引進舞蹈解剖學知識,讓學生在學習動作的同時,更加了解自己身體的各個部位,從而進行更加科學的訓練。
在日常教學中,常常會遇到因身體問題不能正常進行高強度訓練的學生。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讓其來輔助教學,幫助教師糾正一些同學的動作或播放多媒體等。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觀察能力,讓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課堂中去。
在普通高校舞蹈教學中,芭蕾基礎訓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高校舞蹈教師的一員,我們應積極探索出一條更加科學、合理的課程教學之路,讓這門高雅、優美、嚴謹的藝術更好地服務于普通高校的舞蹈教學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