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晉敏
(山西藝術職業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0)
聲樂作品是聲樂的載體,聲樂作品是創作者根據自身經驗,結合聲樂技巧表現出來的,而作者在創作中往往是默認將客觀的世界融入其中,因此,在進行聲樂表演的過程中,要按照聲樂作品的具體內容進行表達,讓作者的思緒在舞臺上再現,這種再現是通過聲樂、語言、舞蹈、樂器、形態等表達出來的,其中不僅包含了作者的世界觀、價值觀,更是將作者對世界的理解融入其中,形成了獨具作者特色的聲樂作品。
聲樂是人類在從事生產、生活的過程中,不斷積累的對自然、對生命的一種思考和吶喊,這種藝術在最早產生的過程中便以一種具有綜合色彩的統一體出現的。在上古時期,人們對音樂停留在通過各種敲打和聲帶、喉管的發聲來釋放自己能量的過程。往往伴隨著人們的旋律、語言、舞蹈、樂器、音腔和等方式進行的綜合的藝術表演形式。現代聲樂雖然借助了信息化的力量,使得聲樂技術的傳播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聲樂藝術中所包含的詩詞、音樂、表演等是不可缺少的,聲樂如果沒了聲音、語言、表情、動作那就不能稱為完整的聲樂。
最早的聲樂經過歷史的沉淀,在不斷的發展中隨著人們對審美的要求不斷提高,藝術形式逐漸發生變化,逐漸變化成了作詞、作曲和唱歌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的彼此配合才能讓聲樂展現在人們面前,正是因為彼此的分工,導致在各領域的日益深入,才能讓聲樂整體得到不斷的發展。聲樂是統一的綜合體,聲音和語言是聲樂最重要的兩個元素,如何將聲音和語言完美地融合,讓它們統一協調,造就完美的感染力,使得人們在聲樂中沉溺。聲樂演唱是一個實現綜合藝術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是將音樂和語言完美結合,是一種進行詞和句表達過程中去除文字表層含義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一個詩歌的表達過程。最早的離騷是一首了不起的詩詞,但同時它也是一種音樂。這種在純粹的詩詞和音樂之間的產物就是歌曲,就是音樂。
聲樂具有時代氣息,在20世紀的延安,一首《延安頌》成為當時弘揚民族自尊和革命豪情的聲樂,其中所蘊含的感染力,在今天,已經跨越了空間和歷史,在現在媒體的幫助下,成為人們心中對革命先輩們進行緬懷的代表作品,這樣的作品不僅是聲樂藝術的創造,也是聲樂結合時代、人物、層次后的產物,對社會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
綜上,我們能夠看到聲樂藝術是一種結合多種內容的綜合表演藝術形式,在這種藝術中,包含了對時代、對社會、對人物的色彩融入,包含了當時的作曲家的人文底蘊和知識體系,包含了詩歌的深層內涵,也包含了音樂的律動,在一種多樣性的表達方式中進行統一的融合,通過聲音和語言再配合上樂器、形態等進行表達。
社會在進步,人們的審美也在發生變化,從過去的灰白黑單調服飾到現在的色彩繽紛的服飾變化,這背后是人們審美要求的不斷提高。聲樂表演既然是一種表演藝術,就需要表演者讓作品滿足人們的審美要求,在進行聲樂表演中,不僅要對詞曲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同時要對詞曲背后的故事有一定的了解,在結合自身情感和演唱技巧的情況下,將聲樂藝術展現在聽眾和觀眾面前。這其中,更加重要的是與觀眾之間的情感共鳴和互動,通過語言和音樂的完美結合,讓觀眾忘卻自身的情感,融入到歌聲的情感之中,讓他們在精神愉悅中沉浸在聲樂藝術帶給的完美放松。如果沒有觀眾,那么聲樂藝術的演唱只是在不停地練習,沒有任何的價值和意義。
從演唱者的角度,如果沒有觀眾支持,就無法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自我認知和評價,無法進行持續的動力。如果沒有觀眾,演唱者的所有演唱將失去原有的色彩和意義。就像再好的物品,在面對飽食者的時候都是沒有價值的,價值的直接體現在于人們的需求,聲樂藝術是一種滿足人們精神文明的方式,這種方式并不是高高在上,而是一種與大眾相互接觸的,只有得到大眾的支持和喜歡,才能讓聲樂藝術持續健康地發展下去。
聲樂表演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美學表現,只有有良好的美學體現,才能表達出聲樂的多樣性,才能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在表演的過程中,實現更好的感染和互動。聲樂表演是一種現實和歷史的統一美。每一個時代對聲樂藝術的表達都有不同的形式,這種形式能夠將時代的背景在表演中進行勾勒,將人們帶進那個時代之中,產生一種精神的共鳴。在現實作品中,聲樂表演中能夠喚醒人們的審美感受和審美經驗,從而實現人們精神上的共鳴。每個作品都無法脫離時代而存在。表演者進行聲樂表演的過程中,要注重聲樂的的時代感,盡量還原作者想要表達的內涵,通過多樣性的手段和方式將觀眾帶入時空,在作者的時空感受作品的精神色彩、時代背景和審美觀念。雖然歷史作品中的表現形式根據時代不同進行變化,但是融入到其中的時代精神、審美情趣和審美要求是必須的,這樣才能保持作品的統一性,使得作品在與觀眾的互動過程中更具有穿透力。
聲樂作品的表現往往需要還原作者的特定表現手法和技巧,結合不同的場景,讓作品與自身高度集合,在聲樂表演中,演唱者才能將全部的身心投入其中,將感情色彩爆發出來,產生一種真實的感受,來感染觀眾,讓真情在表演中流露,使得觀眾能夠真切地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實現對審美的理解,對音樂內涵的喜歡,對聲樂背后的人文色彩進行感受。因此,聲樂表演是多樣性的,只有在這個多樣性中將作者的全部進行融入,才能保證作品的重新再現,才能讓觀眾感受到真切的情感,激發與觀眾的互動。
技巧和感情是聲樂表演的基本功,表演者在表演過程中要在考慮聲樂多樣性的同時,將表演技巧和感情融入其中,才能促進聲樂表演的質量和效率的提升。沒有演唱技巧,就無法表達創作者的情感,無法將作品的真實價值體現出來。因此,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在聲樂表演教學中,都會注重吐字運氣、聲腔起調等的重視,在不斷的練習中,讓演奏者的演奏技術得到提升,滿足大眾對音樂的審美要求,實現走向聲樂創作的殿堂。演奏者在進行演奏的過程中,聲音要有穿透力,要將對聲樂的理解和情感、技巧等在多樣性中全部體現出來,實現對觀眾的精神愉悅,以卓越的發聲技巧、充沛的情感表達、豐富的精神內涵、多樣的表達形式引起觀眾的共鳴,讓觀眾在觀看表演的過程中被作品帶動,隨著音樂一起走進聲樂的殿堂,感受聲樂帶來的滿足和享受。
從歷史和傳統的角度看聲樂,出現了很多的聲樂藝術家,他們通過自身精湛的表演技巧、完美的互動,對語言和音樂的完美融合,將大眾的情緒調動,實現了對人們情緒的感染,實現了聲樂藝術的價值。當前,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對藝術活動的要求越來越高,聲樂藝術表演者不僅要面對基本的聲樂互動和聲樂知識的掌握,同時還要兼顧信息化傳播,與公眾進行交流、溝通、對話,實現藝術與觀眾的互動,從而推動聲樂藝術的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