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徐燕
(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實驗小學城南校區,江蘇 泰州 225300)
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理解能力較差,若音樂課堂中專業理論知識比重較大,內容過深的話,則會導致學生難以對課堂產生興趣。所以,教師需要合理應用興趣教學,將因材施教原則作為課堂基礎,改變傳統課堂的教學缺陷。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構建積極愉悅的課堂氛圍,借用實體樂器、設置趣味性的課堂內容以及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等具體策略,切實培養學生音樂興趣,為其日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一定基礎。
在以往課堂中,部分音樂教師缺乏音樂專業素養,無法使學生的音樂興趣得到充分培養,教學模式也較為單調,在課堂中僅僅講授理論知識。而在實際課堂中,只有教師具有專業音樂素養才使課堂具有吸引力和活力,才能使學生音樂興趣得到切實培養。所以,小學應首先改善以往課堂中其他課程老師兼任音樂老師的狀況,例如語文教師、數學教師兼任音樂教師,代課教師的專業素養使音樂課的教學質量得到保障,課堂理論教學比重過大,使教學效果過于死板,長期以往,學生會喪失積極性,缺乏對音樂的鑒賞和審美。因此,音樂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專業知識,在實際課堂中不斷充實自己,貼合學生的興趣愛好,拓寬自身視野和專業技能,工作態度教學方法等,結合易被學生接受的教學模式、不斷提高音樂課堂參與度,促使學生逐步培養音樂興趣。教師在課前備課階段,以學生的年齡特點為基礎,找到可以與學生產生共鳴的教學內容,并在課堂中結合民俗民風故事和音樂的欣賞,而不單僅教授一些課本知識。教師也要提高自己身體語言的表達,通過肢體的表達、優美的語言描述,使枯燥單一的課堂變得生動化,避免學生感到單調和乏味。我們也可以結合教學設計進行課外延伸內容教學,使課堂內容更加充實,學生在學到有用的知識時自然會對此門課程提高興趣。
對于此階段的學生而言,良好的課堂氛圍與同學之間的融洽關系是其主動學習必不可少的。所以,教師要創設積極、愉悅的教學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其正確交流,主動互相溝通。因此,音樂課堂應以平等、接納為教學態度,結合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體會學生的課堂實際感受,促使教與學能夠同步發展。同時,教師要設計出科學合理的教學課堂,在不斷探索、潛心鉆研和探究中使音樂教學效率有效提高,使實際課堂更具趣味性。例如,在教學《校園的早晨》一課時,我首先引導學生學習用親切嗓音演唱歌曲,組織學生與老師問好,并播放此首歌曲的錄音,復習四二拍子指揮圖示。隨后我再次播放此首歌曲,并跟著音樂比劃拍子,令同學思考打拍子時有什么區別,并指出這首歌曲中拍子的變化,在拍子變化的地方做重復多次練習。隨后我再次播放歌曲,重新跟著歌曲打拍子;同時,我在課堂中融入音樂理論教學,引導學生認識反復、省略、結束的記號,隨后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時候感受這幾種記號。此外,我還將電子琴融入到課堂中,讓學生跟著琴聲進行完整的演唱,引導學生了解各種樂器和各種演唱形式在音樂表現中的有效作用,感受不同音樂的各種風格,并令學生互相進行交流與分享,構建出積極、輕松的課堂氛圍,使興趣教學落到實處。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因其年齡較小,自我控制能力較弱,注意力難以持續性集中等因素,導致實際課堂往往缺乏一定的實用性與工具性,肢體語言作為教學的一種表現模式,容易被小學階段的學生所接受,所以,就可以在音樂課堂中提高對肢體語言的運用,通過恰當合理的使用形體語言進而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使學生更深程度地感受到音樂中的魅力,音樂作品的內涵也得以升華。所以,在實際課堂中,教師應突破傳統課堂的限制,不僅僅是通過歌詞和音調的教學,而還要靠肢體語言輔助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和生動化。例如,當我們在教學一些輕松愉悅的歌曲時,使用優美自然的肢體動作,而在教學激烈和高昂的歌曲時,肢體語言也會緊張,促使學生加深聽覺、視覺等多方面的共同感受。此外,教師應引導學生與自己一起參與到課堂中,例如,在教學中,我首先導入課堂,明確教學目標,即學生在欣賞音樂時能感受到音樂元素的變化,并能夠根據音樂節奏的變化對情緒風格的變化形成初步的正確認識,簡單介紹此課中出現的樂器,能夠分辨出這幾種樂器的音色。我將同學們分為三組,給予每個小組一個音樂主題,令其分別為自己所代表的小組和主題設計律動動作,當聽到自己所代表的主題時設計好的律動。當第一個主題出現時,一組學生圍繞著圓圈緊跟著音樂動作進行走路,當第二個主題響起時,第二組同學手拉手跟著音樂一起擺動身體,當第三個主題出現時,第三組同學在原地模仿樂器的演奏等。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促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中,提高對課堂的興趣。
在現階段教學課堂中,我貼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進行開放性教學,不能忽略學生的主體,在課堂中應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不斷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主體地位,促使學生對音樂更深程度的理解和感受。同時,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日常生活,結合自身感受,發現其興趣點,在鼓勵式的教學評價中促使學生主動提出自身要求和課堂反饋,使課堂更加貼合學生的興趣愛好,也提高其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教學評價也應是多樣化的,教師應尊重每個同學的個性發展,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遵循全面性、發展性、包容性的原則,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個性的發展,最大化地包容其個體差異與基礎能力的差距。此外,合理的教學評價也會促使學生感受到教學課堂中對自己的重視,在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和教師的肯定中獲得一定程度的激勵,提高音樂興趣。在實際課堂中,教師也可以采用分層教學模式,有目的性地將學生分為幾種能力階段的小組,針對不同能力階段的學生有不同評價的標準。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應給予合理的肯定,避免其產生自負心理;對于能力較差的學生也要給予正確的指導和鼓勵,避免其對課堂產生抵觸與厭倦心理,使興趣教學得到持續性發展。
總而言之,興趣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有效應用是十分重要的,教師應以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與學科特點為基礎,在實際課堂中不斷地進行探索,設計出貼合學生發展和進步的課堂模式,通過趣味性教學課堂的構建、引入實體樂器、合理利用肢體語言等具體策略落實教學。此外,教師應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帶領學生充滿興趣地走入音樂海洋,促使學生得到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最終使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效率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