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白玉 郭 丹
(益陽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益陽 413049)
由于現代社會生活的多樣化、知識信息的廣泛化,審美活動已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內容,美育也成為時代的客觀要求。高職公共英語聽說課中滲透美育是通過授課教師的語言美、行為美、視頻中展示的藝術美來打動學生情感,讓他們能夠在以后的工作和人生中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
現在的大學生正處在愛美、尋求美、展示美的一個特殊年齡段,思想處在半成熟階段,對于美也只是一種朦朧的感受,這就需要老師、家長正確引導。在高職英語聽說課教學中,我們要了解高職學生的這種心理需求,根據他們的這一時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感悟語言美、表現行為美。最終把英語聽說課變得生動、歡快、有趣而又有實效。
近年來,為了適應高職學生學習的需求,高職院校普遍采用了專門的視聽說教材。而多媒體教學就是高職英語聽說課教學的一種最常用而又最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因為它有圖像、有聲音,還可以添加文字,插入動畫表情,讓學生們感覺身臨其境。學生們不僅學得開心,如在學習Scenery Spots時,把我們湖南的著名景點如:張家界、岳麓山、岳麓書院、洞庭湖等美景畫面展示給學生們,接著再進入“Let’s talk about the scenery spots around your hometown.” 就這樣,在說一說,看一看中一節課很快結束了,學生們身心都獲得了巨大的快樂。
音樂也是具有美的感染力的。如My Love這首歌頌友誼的歌曲,旋律優美流暢、歌詞簡單易懂且朗朗上口,堪稱經典的英語歌曲。歌曲的開頭:an empty street,an empty house,a hole in my heart……歌詞充滿著憂郁,正好與學生們剛剛離開家鄉來到新的學校的心情一樣。此歌一在課堂播出,就受到學生們的喜愛,他們很快就能唱出來,而且還能完成填詞練習,教學效果相當好。有一個學生還在迎新晚會上演唱了這首歌,獲得了師生們的熱烈掌聲。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它本身就具有語言美。它不像中文是逐詞發音,而更像一條流動的波浪——有自己規則的滾動的波浪。正確的朗讀,包括升調、降調、輔音的暴破與失去爆破、連讀、意群、停頓、重音、重讀、弱讀、縮音、省音等技巧,蘊含著音韻美和節奏美,猶如和諧婉轉而又動聽的歌,讓人回味。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們學會了“May I have…”,“Thank you”,“Excuse me”,“I am sorry”,“That’s OK”,“That’s very kind of you”,“That’s great”……這些句子的運用彰顯了學生們美好的心靈、高尚的情操,這不正是教材編者的意圖嗎?不正是我們教學所要達到的目的嗎?
課前播放的一首詩,一個繞口令,一句俗語,諺語或是歌謠都能在學生們的心靈留下美的印象。比如:在學習Talking about Relatives這個單元時,用一首伴著他們長大的、而又非常熟悉的童謠“爸爸的爸爸叫爺爺……”引出英語中的稱呼,用一棵Family Tree來分辨出中英文中稱呼的異同。在學習“What’s the date today?”這個Sample時,為了讓學生們記住十二個月份名稱,可以讓學生們說出自己的生日,然后便記住單詞。在學習Interview for a Job時,我們模仿求職的場景,反復操練Sample。學以致用是教學的手段也是教學的最終目的,讓學生們開口講英語了,那我們口語課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總之,在高職公共英語聽說課教學中進行美育滲透,可以提高學生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學生在聽說課堂上感受到的各種美,能極大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從而鞏固所學的英語語言知識。因此,對于從事英語教學的老師來講,美育滲透到課堂教學,可以有效地促進教師進行深度教學,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謹以此文與同行專家共同探討這一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