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帥
(吉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吉林 長春 130062)
基于“互聯網+”網絡的信息化發展,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也需要教育模式的改革創新,以解決當下學生創業與就業面臨的主要問題。“互聯網+”環境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應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手段,來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創新創業方式。
在“互聯網+”視域環境下,高職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創業理論與實踐能力,能夠培養出大量國家需要的創新創業人才,緩解當下經濟發展的下行壓力,并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動力。
從高職院校學生生創業理論、實踐能力方面來看,通過多種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課程的開展,能夠幫助學生構建起扎實的創業基礎理論。然后在相應創新創業教育理論的指導下,學生可以進行一系列的創業流程模擬與技能訓練,以不斷完善自身的創業能力、綜合素質等。此外,多元化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構建,可以實現國家創新人才、技術人才與創業人才等的培養。現階段國家之間的競爭,不僅是資金與技術的競爭,最重要是創新創業人才的競爭。而高職院校在專業課程教學之外,開展關于創新創業的教育內容與實踐,能夠構建起完善的創新創業知識架構,并實現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與競爭力的提高。而且在我國各個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的情況下,高職院校開展多元化創新創業教育,能夠有效解決不同地區的人才、技術需求。通過培養學生正確的創業觀念、責任意識等,能夠帶動起地方信息技術與經濟的發展。
當前我國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教育教學模式單一、落后。高職院校教師過于注重對學生的理論教育,通常使用“講授式”的教學方式,來完成相應理論內容、實踐內容等的教育。從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機構、教育活動等的組織來看,雖然高職院校建立專門的就業創業指導中心,并設立相應的創業社團、創業比賽與創業基金,但這些創新創業教育活動,沒有與社會企業的創業內容建立有效聯系。對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只僅限于校園內的創業空間或創業基地,學生只能在創業基地中進行創業的模擬訓練。
雖然當前高職院校創新創業的教育部門,組織一系列創新創業的實踐活動,但大多數創業活動的形式感過強,創業項目落實過程中缺乏相應的現實基礎。教師對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教學,也僅僅是停留在教材中實踐內容的講解,并沒有與企業生產實踐建立起相應的關聯關系。
高職院校需要通過創新創業教學資源的整合,來構建具有系統性、規范性的教育教學課程體系,以完成對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首先教師要根據社會的創業人才需求,構建符合學生發展的創新創業教育內容。然后要在原有專業課程的基礎上,補充相應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以保證學生的全面發展。最后教師要課余創新創業教育內容,通過在課后對學生進行創業指導,能夠加深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業能力。
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學,主要包括創業教育理念、創業課程與創業實踐等方面內容。在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中,建立多元化的教育內容與教學方式,能夠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創新創業觀念,并逐漸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業能力。當前高職院校多元化的創新創業教育方式,主要包括建立明確的創業教育目標,通過多種創業教學手段來完成創新創業知識的傳達。因此通過多元化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方式的建立,能夠完成創新創業教育目標與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最后在高職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中,需要搭建多元化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同時要與社會企業進行聯合,來完成對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指導等。高職院校可以依托于互聯網絡建立網上創業平臺,并完成高職院校、企業、政府網絡之間的互通,進行優質創新創業教育內容、創業資源的共享。只有將相應的創新創業教育理論,應用到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才能達到既定的創新創業教育效果。
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使得各行各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高職院校學生作為社會發展的主要群體,應借助互聯網科技平臺提升學生的創新素養與創業能力。通過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教學方式與教學平臺的構建,能夠完成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業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