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筱鈺 王忠平
(海口經濟學院,海南 海口 571127)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展現出多元化發展的態勢。中國僅僅用了三十年的時間,使整個國家呈現了了一片繁榮的景象,但是在國家迅速發展的前進過程中,社會中也存在著諸多問題。例如:城鎮居民收入水平偏低、貧富差距過大、就業壓力巨大等等,這種多元化的社會發展現狀造成了個體在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等構成的文化認同方面表現出顯著的差異,進而對價值觀念造成沖擊,對自身文化的認同產生不確定性[1],因此對于高校輔導員而言,這種多元化帶來的影響不容小覷。
一方面,這種多元化使得輔導員的思維更加創新,視野也更加開闊,也可以從不同的文化中汲取更多的政治道德營養;也使得他們的心智更加成熟,素質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同時,這種多元化的社會環境也讓部分高校輔導員在價值取向和道德選擇上有許多困惑,在政治責任擔當上不夠堅定。
(一)政治信仰不夠明確。政治信仰是一個人的人生導向,是樹立正確的意識觀念的前提,大學生的教育則更需要政治信仰明確的教師對其行為思想的進行引導。當代高校輔導員主要是80或者90后,他們思想活躍、思維敏捷,觀念開放,他們容易接受新事物也愿意進行新的嘗試,因此面對新事物也經常會帶著一種不設防的心態;同時也存在一部分意志力薄弱,是非分辨能力不強的現象。在這樣的情況下,必然會影響大學教育教學的質量,動搖國家人才建設的根本。
(二)職業理想不夠明確。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市場化的經濟環境也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2]。社會上也出現了許多拜金主義、個人利益化的現象。而這種現象在高校輔導員的身上也層出不窮。許多輔導員普遍缺乏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政治意識,將自己的利益擺在首位,考慮的更多的是個人的待遇問題以及未來職業生涯的發展問題。而當今社會,教師行業本就不是一個高薪職業,社會上很多行業的待遇薪資都遠遠高于大學教師。而這種現象則使得許多輔導員在學生管理工作上不夠用心和投入,甚至采用不正當手段謀取利益。
習近平總書記在對全國高校黨建工作中指出:“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要堅持立德樹人,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對高校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對高校教師而言,把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就是把培育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傳道授業解惑”全過程[3]。
(一)在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突出對核心價值觀的培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師職責第一位的就是向學生傳授知識。一個優秀的老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自己的知識,解決學生在學業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更需要的是言傳身教,樹立自己高尚的品格,為學生們做榜樣,立德樹人。大學生處于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能否正確引導和幫助學生,關系著他們的人生能否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作為當代高校輔導員,大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是最基本的工作內容,面對當前多元化的社會環境,應該在教育過程中堅持不懈地傳播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利用大學校園這個有利的場所,正面引導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社會問題和個人問題。
(二)在日常管理工作過程中融入對核心價值觀的引導。高校輔導員的主要工作任務就是對大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進行有效的管理,并在這個過程中促進學生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和業務素質,培養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而引導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則需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需要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作為高校輔導員,更需要站在世界科學文化的前沿,在教育實踐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才智,在自己的學科領域中謀求創新與發展;不斷鼓勵大學生刻苦學習、創新鉆研,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努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次,需要增強學生的敬業精神。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是社會上的一個主要問題,我們必須要抓住就業這個大學生普遍關注的問題,引導學生培育敬業精神。同時,輔導員應當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多分享自己的學習經歷和工作閱歷,要用自己的行動來感染學生,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體現出自己的職業精神,保持對教育事業的熱愛,鼓勵他們在未來的崗位上發揮自己最大的優勢,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
第三,需要增強學生的誠信品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條重要的內容就是“誠信”。俗話說,“無信不立”,在社會上,只有做到誠信,才是立身之本。輔導員應當在自己的工作中不斷增強自身的專業技能和知識儲備,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恪守學術道德,堅持誠信為本。更應當在日常工作中不斷教育學生,在學習和工作中該秉持著刻苦鉆研的精神,堅定以誠為本的信念。
(一)政府和社會的作用
政府作為規范社會活動和引導社會導向的重要機構,在高校教師道德建設中擔當了十分重要的作用[3]。對于當代高等教育而言,輔導員在這項工作中更是占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筆者認為,政府和社會應當在以下幾個方面起到作用:
1.對高校輔導員進行理論教育。政府和社會應當把加強高校輔導員的政治責任的建設放在首位,特別要注重理論教育的重要性。作為大學教師,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堅定的政治素養,是每個人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特別是針對當代高校輔導員,應該不間斷地對他們進行理論教育,使其具備高度的政治意識和知識儲備。
2.對高校輔導員進行政治導向教育。正確的政治導向是高校輔導員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必須堅持的一項基本原則,而政府和社會作為這項教育的領導人,工作刻不容緩。正確的政治導向不僅對培養高校輔導員的職業道德有著重要的作用,更是當今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指標。高校輔導員不僅承擔著培養大學生重要責任,更因為他們自己是處于學習和認識上升的重要階段,因此,相關部門和社會團體組織應該不斷在這項工作中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促進高校輔導員的成長。
(二)高等學校的作用
高等學校是培育高校教師的搖籃,高校輔導員要加強自身的政治素養和道德品質,離不開校園這個整體的環境,更加需要高校領導部門的培養與提攜以及大學生的支持。
1.積極關注,時時關注,政策引導。各級黨總支應當在輔導員隊伍中選任特定的成員,專門負責他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設立專門的時事班,針對社會的熱點以及當前政治上的中心工作,做出相應探討;并不斷對輔導員的政治素養進行幫助和提升,引導他們形成一種愛教育、愛學生、愛學科的師愛精神,并上升為政治任務。各級部門黨支部,在平時的工作中,及時了解、關心輔導員的成長,幫助和引導他們正確面對黨政問題,使輔導員的政治責任建設融入正常的教學和管理活動中。
2.以人為本,創造環境,加強制度建設。一方面,高等學校應該以人為本,時刻關心輔導員的思想動態,關心和引導教師,為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思想政治的環境。同時,也應該積極為高校輔導員創造有利的條件,完善各方面的制度。制度建設是高等學校全面建設的基礎和根本;是促進輔導員快速健康成長的有力,只有在教學、管理方面將制度建設好,才能在政治責任建設方面形成具體的要求,上升為理性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