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梅 張 敏
(西南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四川 成都 611730)
形勢與政策課程是對學生進行形勢與政策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擔負著重要使命,它在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國際國內形勢、正確理解黨和國家方針政策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目前高校進行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主要是大班授課教學模式,班級人數100-120人左右。以西南交通大學2017年9月課程為例,全校129個形勢與政策課程班級,班級人數100以上的119個,比例達92.24%。因此教師按照傳統的大班教學方式授課,教學質量難以達到要求。本文擬通過分析形勢與政策課程大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討有效的大班教學策略,保證大班教學效果,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確保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實效性。
教學任務繁重,教研活動開展受限。西南交通大學形勢與政策課程由馬克思主義學院形勢與政策教研室負責組織實施。目前教研室主講教師僅有4人,其余任課教師由其他教研室或熱愛教學的各院系輔導員、機關管理人員擔任。輔導員及機關管理人員日常事務性工作繁重,其他教研室教師還承擔全校3萬余人思政課教育,教研室開展教研活動及組織教學研討困難重重,且因形勢與政策課程授課教師專業來源多樣化,師資力量極不均衡。在排課中,每個形政課授課教師平均授課2個班級,甚至部分教師授課4個班級,教學任務繁重,教學效果難以完全保證。
學時受限,課程實踐教學環節難以開展。形勢與政策課程是對學生進行形勢與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是每個學生的必修課程。各高校在制定學生培養計劃時均將形勢與政策課納入培養計劃必修課環節,但在具體實施時各高校呈現出不同特點。以西南交通大學為例,學校培養計劃要求學生大一至大四七個學期需進行形勢與政策課程學習,每學期學習8周,16個學時,0學分。相比其他專業課選修課17周、34學時、2學分的課程安排,形勢與政策課程學習時間明顯偏少。同時根據形政教研室安排,理論授課僅有4周,每個月平均一節理論授課,其余3周由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課程時間跨度大,學時受限,因此教師在授課中難以開展實踐教學。
傳統授課以教為主,師生互動較少。大班教學中,授課教師多采用“講授式授課方式,或者采用專題講座的形式進行當前形勢的宣傳教育,學生被動接受,課堂氣氛不活躍。同時因為學生人數增多容易降低互動的范圍,降低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教師往往很難把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不清楚學生對于課程內容是否掌握,學生對課堂觀察難度極大地增加,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
課程考核方式困難,學生重視程度不足。對學生的成績進行科學合理的評估,有利于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因此許多高校課程考核方式都不斷進行改變,如調整期末考試成績比例和平時成績比例,更加強調學生在試卷以外的學習能力。形勢政策課程考核方式,因學時數量有限,任課教師很難在一個學期的授課過程中給予每個學生充分發揮的機會,僅依靠期末的考試無法采用科學合理的評估方式考核學生學習效果。課程的考核方式單一,學生不注重平時課程學習積累,認為只要參加期末考試及格拿學分無問題,課堂出勤率不高。
學生學習動機不足,主動性不強。形勢與政策課程經過30多年的發展,理論教學已初具成效。然而多年來的教學效果顯示,大學生對于形式與政策課程的認知度不高,僅當做一門必修的課程來完成。形勢與政策課程處境尷尬,學生認為它屬于可有可無的邊緣學科,學習積極主動性欠缺,對于課程內容認同感不高,理解和應用課程內容的能力不強。
時間和空間極為有限的傳統課堂教學活動已不能滿足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大班教學要求,如何克服形勢與政策課程大班教學存在問題,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實現互動性教學,提高教學效果,是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程需要解決的難題。
針對大班教學存在問題,筆者嘗試在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中引入小組合作學習策略,提升教學效果。小組合作學習策略是指教學過程中教師將學生劃分成不同小組,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學習、研討、實踐等教學活動。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不僅是培養學生主動求知的能力,而且發展學生合作過程的人際交流能力,提升學生對于問題的思考、分析、應用能力等。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設置一些時政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去探究,與組員分工協作,然后進行交流展示、成果共享,從而加深了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最后上升到理論高度,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氛圍中,學生往往會愿意表達和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態度,展現學生的創新精神,大大激發了學生主動性,提高學習興趣。
在教學研究中發現,形式與政策課程教學中融入高效的小組合作學習策略可以不斷拓展課堂教學的空間和時間,通過利用高校現有資源,以問題為導向,以大班教學與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為重要特色,形成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滿足了大學生學習特點和學習需求,提高課程教學實效性,教學效果較好。
按照課程容量,每個教學班級分為10-12個小組,每組8-10人,每個組內設置組長、秘書等職務,組長負責分配組內任務,確保組員各司其職,秘書做好全程記錄。形勢與政策課程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的流程為:教師授課——學生主題選擇——線下討論、實踐——課堂匯報——教師點評五個環節。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強調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介紹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與課程之間相互促進的關系,明確小組合作學習的考核體系,充分調動小組成員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為保證學習效果,激發學生潛能,小組成員在分組后要進行團隊建設,只有建立相互信任、團結互助的關系,才能以誠相待、榮辱與共,不計較個人的得失,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努力。每個組員承擔一部分責任,幫助他們意識到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激勵他們參與小組合作學習,更好的達成共識解決問題,保持組內團結。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效在于團體成員之間的互動作用,即大家在態度上相互尊重,在認知上集思廣益,在情感上彼此支持。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從被動到主動參與,提高了學習激情,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教師要熟練掌握課程大綱,了解大學生的學習習慣與模式,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讓學生對課程做到真學、真懂、真信和真用。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加強對學生的引導、教育和監督,把“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內容與學生創業學習、服務社會、勤工儉學、擇業就業、創新產業緊密結合,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幫助學生認清形勢與發展趨勢,深刻理解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并內化為奮發向上的強大動力。同時教師還要對每個小組的自學、研討、匯報等情況做好引導和監督。如在學生主題選擇階段,要指導學生、督促學生充分做功課為主題討論做必要準備,在小組討論時,教師要督查小組活動的有效開展,同時要對小組主題匯報情況進行總結和點評。
學生是否對學習內容有興趣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的主觀自覺性,以前的授課內容全部由任課老師指定,因此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可以讓教師來引導,讓學生參與到課堂內容的制定過程中。教師把當下的時事熱點或者學生感興趣的方針政策作為一些主題,然后讓每個小組從這些主題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主題,再把自己有興趣的時事加入到這個主題中,根據小組選出來的主題作為小組線下討論、課堂匯報的內容。
選題時應注意選取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或者比較困惑的問題,學習小組確定選題,明確成員分工,通過查閱資料,實地調查,共同討論,制作課件,拍攝視頻、手機圖片資料、完成調研報告等方式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并進行課堂成果匯報。這種方式將大大地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興趣,使學生在參與中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真正達到了知與行的統一,并且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通過讓學生走上講臺,進行小組成果展示,刺激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對課堂內容的理解深度。
形勢與政策課程考評的重點要放在注重學生分析能力、應用能力的考評,結合小組合作學習中的表現等綜合觀察,要完善考評機制,讓課程評價體系更全面。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體系由教師——組長——組員三個維度構成,考核評價的過程中堅持公平、公正和公開原則,既有對小組整體的評價指標,又有對組員個人的評價指標,考核。教師對合作小組的評價,既要注重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更要注重學生合作學習過程中的評價,要充分體現對學生參與的鼓勵與肯定。因此教師評價不局限于出勤率,更主要包括小組主題選擇、方案的制定、交流問題的掌握程度、主題匯報情況等,設立激勵機制,鼓勵班級內部小組之間的良性競爭,促進小組之間積極參與互動。為避免小組合作學習中個別學生投機取巧,以隨大流隱形人的態度參與其中,每個小組組長要根據秘書的記錄,對組內各成員進行評價,包括組員合作學習參與度、積極性、獨創性、貢獻等。小組成員互相進行個人評價,包括個人在小組活動中的表現,對分擔任務執行及完成情況,與同伴互助合作和主題匯報的貢獻等,促進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
通過實踐,在形勢與政策課程大班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策略,通過學生主動參與、交流、分享以實現教學目標,教學效果良好。今后還需要教師不斷努力學習和探索,把小組合作學習策略和學習模式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真正促進大班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1]趙立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大班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J].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7:33-35.
[2]蔡靜.合作學習小組的建設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1.
[3]應兆升.思想政治理論課“大班授課小班研討”教學模式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