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媛
(昆山登云科技職業學院,江蘇 昆山 215300)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的教育理念也不斷在改變,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以人為本”越來越成為一種主導理念,在我國的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中,也廣泛的使用“以人為本”這一理念來進行學生的管理工作。“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要求高職院校的老師在管理的過程中將學生作為管理的主體,堅持對于學生的人文關懷,尊重學生、關心學生、解放學生、愛護學生等,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也發展迅猛,知識經濟的到來,社會的產業結構等方方面面都產生了巨大的變革。人們的主體意識逐漸增強,越來越關注人自我的發展,越來越重視其自身的情感和需要。不僅如此,社會對于人才的需要也發生了改變,與傳統社會相比,其不再僅僅需要只會按照領導的安排來按部就班的做事的人,更需要有獨立意識、有自己見解的人才。在這種形勢下,“以人為本”的理念成為一種新的需要,高職院校只有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才能培養符合社會要求的高素質人才。[1]
高職院校所要管理的學生是一群青年學生,這群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性格比較叛逆,有著自己的想法,傳統的高職院校管理理念不能很好的適應學生的需要,管理效果不明顯,甚至很多時候還會導致學生產生一些逆反心理,導致管理工作的混亂。但是“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能充分的考慮到這些學生的不同需求,根據學生的需要來對學生進行管理,尊重學生的個性,關心學生、愛護學生。“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不僅能夠促進高職院校管理工作的順利進展,更是能適應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
在高職院校學生的管理工作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管理者要充分的尊重每一個學生個體,重視學生的獨立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關心學生、激勵學生,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的,對學生進行合理有效的管理。在管理的過程中,不能采取放任不管的態度,而是要重視對學生的管理,有意識的鼓勵和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同時,管理者在管理的過程中,不能過于強硬,要減少管理過程中的強制手段,充分地尊重學生的個性,根據學生的需要對其進行合適的管理,要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2]
高職院校的管理者在管理的過程中,不僅要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同時還要促進學生的自我管理。管理者在進行管理工作的時候,要注重對學生的鼓勵和指導,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探索,促進學生的自我約束和管理能力。在管理的過程中,不僅要尊重學生、解放學生,還要減少對于學生的監督和強制管理,只對學生進行一些必要的指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發展個性,讓學生進行自我發展,從而推動學生的不斷發展。
可持續發展是現代社會的需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要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使得學生既能適應當下的需要,又可以適應未來的要求。要想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就要不斷發掘學生的自我潛能,充分的培養學生的個性和能力,使學生可以適應當前社會的需要。同時,學校還要引導學生加強其學習能力,根據社會的變革不斷革新自己的知識,使得學生面對挑戰時,臨危不亂,通過不斷的學習來找到相應的解決辦法,使得學生可以充分的適應社會和時代的要求。除此之外,學校還要幫助學生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讓學生不自我滿足,不斷地更新和變革自己,使得學生可以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從而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3]
傳統的高職院校的管理思想已經不再適應社會的需要和學生的要求,“以人為本”是新的歷史條件下給我們提出的新要求。所以,在高職院校的管理工作中,管理者要積極變革自己的管理思想,堅持“以人為本”,減少對于學生的強制和干預,尊重學生、關心學生、解放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獨立人格,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探索,促進學生進行自我約束和管理,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得學生更能適應社會的需要和時代的要求。
[1]時倩,徐小柏.以人為本的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探析[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2):77-79.
[2]姜榮.基于以人為本思想的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J].職業與教育,2015(23):27-28.
[3]李小艷.以人為本,動態管理—淺談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6(1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