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琰
江蘇省原子醫學研究所附屬江原醫院外科,江蘇無錫 214062
甲狀腺癌是臨床較常見的一種腫瘤,臨床發病率逐年上升。有資料顯示,甲狀腺結節發病人群主要集中于≥50歲的人群,超過5.0%的甲狀腺結節為惡性[1]。臨床對甲狀腺癌治療時首選外科手術療法,因甲狀腺血供較豐富,部位較特殊,所以術后需進行持續負壓引流,需注意的是,如若引流不當則病情較輕者會有積血、積液,若病情較重則會伴發呼吸困難,若過度引流,以長期放置引流管容易伴發傷口感染,會延長其住院時長[3]。為此,該次為了解引流管早期拔除在甲狀腺癌患者術后快速康復中的應用效果,選100例甲狀腺癌患者作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研究對象選自2010年1月—2017年6月該院收治的100例甲狀腺癌患者,分成兩組:研究組50例,男女例數比:28例/22例,年齡45~75歲,年齡均值(55.6±3.6)歲,予以引流管早期拔除;參照組 50例,男女例數比:27例/23例,年齡40~80歲,年齡均值(57.2±4.3)歲,予以常規拔管。對兩組患者以上臨床信息展開對照,發現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
①對參照組予以常規拔管:術后,醫護人員需確認引流是否順暢,皮瓣是否浮起,待術后72 h引流量低于10 mL時,方可拔管。②對研究組予以引流管早期拔除:術后,醫護人員同樣仔細檢查患者引流是否通暢,觀察皮瓣有無浮起,待術后24 h引流量低于40 mL時,方可拔管。③拔管過程主要交由2名經驗較豐富、操作熟練的醫生進行,拔管時護理人員應仔細觀察患者情緒變化,多與患者溝通、交流,以緩解其緊張、焦慮、恐懼等消極情緒,使其積極配合拔管。拔管后,醫護人員需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具體的注意事項,且指導患者做適量的頸部功能鍛煉。
拔管后,醫護人員對兩組傷口感染、傷口積液、引流管愈合情況等展開評估:發現引流管口完全閉合,沒有紅腫熱痛、分泌物流出,即引流管口愈合;發現傷口伴發紅腫熱痛,或出現大量膿性分泌物,即傷口感染;發現局部皮膚隆起,有波動感,即傷口積液[3];同時觀察其住院時長。
數據處理選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涉及的術后住院時長、傷口感染率、傷口積液率、引流管口愈合等統計結果,選(±s)、[n(%)]表示,分別行 t檢驗與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拔管后,研究組術后住院時長(4.30±0.20)d,參照組術后住院時長 (7.9±0.36)d,兩組術后住院時長比對,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拔管后,兩組傷口感染、傷口積液等改善情況,與參照組進行比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引流管口愈合率94.00%,比參照組80.00%更高 (P<0.05)。如表1所示。
臨床對甲狀腺癌患者進行治療時,手術切除是臨床較常用且應用較廣的方法之一,盡管療效確切,但術后做好引流管拔除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術后引流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該準確掌握具體的拔管指征及科學、合理、規范的引流方法,盡量將拔管后并發癥發生率降到最低,最終幫助甲狀腺癌患者快速康復。以往的拔管人員在進行拔管時,主要將24 h引流量低于10 mL當作具體的拔管指征,但隨著臨床實踐研究越發深入,很多研究人員認為需依據甲狀腺癌患者實際病情發展來確定適宜的拔管時機[4]。
以往的臨床觀念明確指出,對甲狀腺癌患者術后進行引流,可使術后傷口積液發生率得到明顯降低、但此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引流管早期拔除)傷口積液率2.00%,與參照組(常規拔除)患者傷口積液發生率0.00%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且研究組術后感染率2.00%,與參照組4.00%相差不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拔管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對照[n(%)]
據相關實踐研究結果證實,若是患者術后引流管留置的時間較長,則患者術后發生感染的幾率也就會越高,因此,臨床可依據甲狀腺癌患者術后病情實際發展情況來選取合理、科學的引流方式,以及對患者身體不會產生太大刺激的引流材料[5]。如若在甲狀腺癌患者病情允許的狀況下進行及早拔管,這對促進患者術后快速康復具有積極作用。術后快速康復理念指的是,應用安全、高效、科學的方式將術后應激反應、并發癥發生率等降到最低,便于促進患者術后快速康復,同時還能確保手術操作安全性。在此種治療理念及治療模式的要求下,大多數疾病治療方式、護理方式等均發生較大改變,這不僅能促進醫療資源的合理應用,還能盡可能的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
此次經分組比對引流管拔除在100例甲狀腺癌患者術后快速康復中的應用效果,結果發現研究組術后住院時長 (2.30±0.20)d,比參照組術后住院時長(5.9±0.36)d 短(P<0.05);引流管口愈合率 94.00%,明顯高于參照組80.00%(P<0.05)。由此提示,對甲狀腺癌患者術后予以引流管早期拔除的臨床應用有效性較顯著。
綜上所述,引流管早期拔除在甲狀腺癌患者術后快速康復中的應用療效確切,能夠確保患者術后住院時間明顯縮減,保證臨床治療安全性得以進一步提升,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可推薦。
[1]李然,裴軍,田瑩,等.一次性穿刺型負壓引流器在甲狀腺癌手術中的應用及護理[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7,24(4):57.
[2]董朝,楊樂,劉春生,等.全腔鏡下甲狀腺癌根治術與傳統開放性手術的臨床效果比較[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6,20(3):338-341.
[3]郝偉靜,于洋,鄭向前,等.甲狀腺癌中央區淋巴結清除術后乳糜漏的防治[J].中國腫瘤臨床,2016,25(2):72-75.
[4]楊蕙嘉.甲狀腺癌患者手術中應用喉返神經顯露技術的臨床應用價值[J].醫藥前沿,2017,7(15):217-218.
[5]艾凌艷,葉愛琴,胡文弋,等.簡易負壓封閉引流裝置應用于甲狀腺癌術后28例圍術期針對性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14):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