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英
內江市威遠縣山王中心衛生院護理科,四川內江 642450
慢性盆腔炎是一種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病癥,患者曾經患有急性盆腔炎但并未從根本上治愈,或患者身體素質較弱致使病情蔓延發展,出現白帶異常、下腹墜痛及腰骶酸痛等癥狀,嚴重時可能引發輸卵管性不孕,是造成女性不孕的重要因素之一[1]。盆腔炎是婦女的常見病癥之一,它主要包含子宮炎、盆腔腹膜炎、輸卵管卵巢炎及盆腔結締組織炎,盆腔炎發病時可能為一處炎癥,也可能多處炎癥同時出現[2]。盆腔炎復發性較高,且易引發多種并發癥,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臨床診治的困難度。該文將該院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接收診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23例作為研究樣本,探究對慢性盆腔炎患者應用臨床康復護理模式展開護理工作的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抽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該院接收診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23例作為研究樣本,均為該院依據相關標準確診的慢性盆腔炎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即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包含患者11例,觀察組12例。對照組患者年齡在22~38歲區間內,平均為(31.3±2.5)歲,患病時間為 6個月~10年,平均為(3.4±2.1)年;觀察組患者年齡在 23~39 歲區間內,平均為(32.1±1.6)歲,患病時間為 7個月~9年,平均為(4.1±1.8)年。兩組患者在年齡、患病時間等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者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以往最常應用的護理模式,觀察組采取臨床康復護理模式。臨床康復護理模式具體內容包含飲食護理、心理疏導及干預、健康教育及輔助開展早期軀體功能性練習。合理規劃患者飲食,注意各類營養素及膳食纖維的合理搭配,確保營養搭配均衡,慢性盆腔炎患者由于長時間處于病癥的痛苦折磨中,致使機體對外界因素的抵抗能力呈現不同程度的下降趨勢,相關護理人員應結合患者機體情況及患者長期飲食習慣,為患者提供一份營養均衡的個性化食譜,從飲食方面增強患者免疫系統功能并提升患者抵抗力,加快患者恢復進程;相關護理人員應為患者營造一個溫馨舒適的病房環境,注意病房環境內的溫度及濕度,使其保持在合適范圍內,并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給予患者心理疏導,消除患者不良情緒,使之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增強患者對抗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積極配合相關治療,同時與患者家屬保持良好的溝通與交流;對患者開展慢性盆腔炎病癥相關健康教育,通過講座或發放宣傳手冊等形式向患者及其家屬宣傳慢性盆腔炎相關病理知識、治療手段及預防措施,提升患者對慢性盆腔炎病理及治療手段的認知,讓患者了解到慢性盆腔炎是一種可以通過有效方法實現控制的病癥,同時提醒患者重視經期及分娩期對應保健工作,以免發生生殖道感染情形;相關護理人員應依據患者機體情況及病情發展情況,合理安排患者的運動量、運動方式及運動時間,指導患者開展早期軀體功能性練習,如散步、有氧運動等。
觀察并比較兩組治療有效率及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情況。生活質量觀察指標包含生理職能、生理功能、社會職能、情感職能、精神狀態、軀體疼痛感知及機體健康情況。
在該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數據都將會被保存在Excel文檔中,并且將對這些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期間將會用到SPSS 13.0統計學軟件。采用平均值±標準差(±s)的方式來表達計量資料,同時對組間比較進行 t檢驗,使用[n(%)]來表示計數資料,行 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就該次實驗結果來看,觀察組中顯效患者4例,占33.33%,有效患者7例,占58.33%,無效患者1例,占8.33%,治療有效率為91.67%;對照組中顯效患者3例,占27.27%,有效患者6例,占54.55%,無效患者2例,占18.18%,治療有效率為81.82%。觀察組治療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生理職能生理功能社會職能情感職能精神狀態軀體疼痛感知 機體健康情況對照組(n=1 1)觀察組(n=1 2)5 0.9 2±6.5(6 9.5 6±5.3)*6 9.8 5±4.7(5 3.2 7±5.9)*7 7.9 2±5.9(6 2.5 6±5.4)*5 5.0 9±2.7(7 8.4 3±5.8)*7 8.0 3±4.2(6 1.2 3±3.1)*6 9.2 8±6.4(5 9.0 9±5.6)*7 9.0 4±5.3(6 7.9 2±5.7)*
觀察組患者生理職能、生理功能、社會職能、情感職能、精神狀態、軀體疼痛感知及機體健康情況等各項生活質量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慢性盆腔炎的治愈過程比較漫長、復雜,治療后復發率較高,除了對婦女身體健康、正常工作及生活具有嚴重不良影響外,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增添家庭及社會的負擔,且可能伴隨多種并發癥,如敗血癥、彌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等,所以在臨床診治過程中,需綜合考慮患者身體狀況,采取合適的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堅持長期治療[3]。如今,隨著醫學理論的不斷完善及臨床治療模式的不斷探索,護理這一概念逐漸被廣泛接受并應用于臨床診治的諸多領域,同時人們也逐漸提高對護理模式效果及護理質量的重視度。對慢性盆腔炎患者應用臨床康復護理模式展開護理工作,有助于提升患者對慢性盆腔炎病理及治療手段的認知,消除患者不良情緒,增強患者對抗疾病的信心,使之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并積極配合相關治療,加快患者恢復進程。
該研究抽取該院接收診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23例作為研究樣本,并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對照組給予以往最常應用的護理模式,觀察組采取臨床康復護理模式。臨床康復護理模式具體內容包含飲食護理、心理疏導及干預、健康教育及輔助開展早期軀體功能性練習。研究發現,給予對應護理模式后,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相比于對照組對應數值,提升趨勢顯著,觀察組患者各項生活質量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對慢性盆腔炎患者應用臨床康復護理模式展開護理工作,護理效果顯著,對患者治療有效率的提升及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均有積極作用。
[1]王喜慧.慢性盆腔炎患者康復護理干預對策[J].中國農村衛生,2015(8):54-55.
[2]陸明仙.研究慢性盆腔炎的臨床康復護理的效果[J].東方食療與保健,2016(9):205-205.
[3]聶淑范.慢性盆腔炎臨床護理分析[J].大家健康,2013,7(3下旬版):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