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青
開封市鼓樓醫院內科,河南開封 475000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們生活品質的提升,影響人們生活狀況的因素也越來越多,這也就導致近幾年來出現腦梗塞偏癱得情況明顯呈現出上升的態勢。通常情況下,導致腦梗塞偏癱的主要原因是腦部動脈系統粥樣硬化以及血栓形成使動脈管腔狹窄、閉塞。而在臨床中,腦梗塞偏癱的癥狀則主要可表現為偏癱、偏癱麻木、講話不清等且具有較高的發病率。通過大量的研究發現[1-2],腦梗塞偏癱在心腦血管中的總發病率可達70%之上,在中老年人群體中較為常見,具有發病急驟、致殘率極高等特點,不僅給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同時,也給患者社會的穩定的發展帶來了嚴重的威脅。因此,在該文中,則選取2016年5月—2017年8月該院接受治療的腦梗塞偏癱患者共50例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了腦梗塞偏癱的康復治療,并進行了探究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5月—2017年8月該院接受治療的腦梗塞偏癱患者共50例作為研究對象,運用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25例。其中,對照組有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8例,患者的年齡在45~76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3.9±5.8)歲;病例類型可分為20例左側偏癱患者,5例右側偏癱患者,而在觀察組中,對照組有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的年齡在 47~7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2.7±5.2)歲,病例類型可分為16例左側偏癱患者,9例右側偏癱患者。通過對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進行分析發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有可比性。
在對照組中采用晚期康復治療,而在觀察組中,則采用前期康復治療。其中,治療方案之間不存在顯著的統計學差異,都采用了運動療法和針灸療法進行了綜合性的康復治療。但就康復治療而言,具體可從3個方面進行,即、按摩治療、運動治療、針灸治療。具體而言,在采用按摩的方式進行治療時,則應該從患者的患側肢體以遠端到近端的順序進行較輕也較慢的按摩,每次按摩的時間持續大約30 min左右。而在運動治療的過程中,則一般指在按摩治療的基礎上進行治療,避免患者因為長期的臥床而出現皮膚壓瘡、因為長期的不活動、不運動而出現的血管狹窄,而在幫助患者進行適當的肢體活動的情況下,則可有效避免上述情況的發生。而在運動的過程中應該注意的是,患者的患側肢體擺放應該擺放于功能體位,并應該輔助患者的患肢體進行運動屈伸,同時,患者還應該每天堅持平衡能力訓練。另外,在運用針灸對腦梗塞偏癱進行康復治療的過程中,其中所涉及的穴位可包括百會穴、前頂穴、后頂穴、通天穴、列缺穴、照海穴、支溝穴、懸鐘穴、足三里、合谷穴、曲池穴、太沖穴,而在進行針灸時,主要是從上述眾多穴位中選取6個穴位進行針灸。而與之相應施針次數則應該根據患者的病情輕重來適量的進行,每次施針的時間應該在15~30 min左右,且每周的施針次數不應該超過6次。
在對上述兩組患者進行康復治療的過程中,臨床觀察指標應該為臨床恢復效率,而其中的臨床康復標準應該包括以下3個方面,即:①痊愈:患者在完成治療后,患者的運動機能、生活能力等一系列的體征評分均基本達到了正常范圍。②有效:患者在完成治療后,患者的運動機能、生活能力等一系列的體征評分相較于接受治療前有明顯的改善。③無效:患者在完成治療后,患者的運動機能、生活能力等一系列的體征評分相較于接受治療前基本沒有明顯改善,甚至有嚴重的患者出現了病情加重或惡化的情況。
運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運用(±s)來表示計量資料,并采用t檢驗,并采用[n(%)]來進行計數資料的表示,并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在分別接受康復治療后,觀察組的康復效率要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之間的統計結果顯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對兩組患者的康復效率進行對比分析[n(%)]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實力的增強與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健康問題逐漸成為人們不得不高度關注的問題,不良的生活飲食以及不良的作息極大程度的增加了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其中,腦梗塞偏癱更是心腦血管疾病中的典型代表[3-4]。就腦梗塞偏癱而言,其不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在極大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家庭負擔,長此以往,也對社會的穩定發展產生了影響。而在面對腦梗塞偏癱進行治療時,相關專家提出了早期康復護理模式,而在該種模式的影響下,促使我國對腦梗塞偏癱的治療觀念產生了新的認識,也改變了我國在面對腦梗塞偏癱時的時間觀念[5]。將我國傳統的晚期康復治療和早期康復治療進行對比分析發現,在壓瘡、深筋脈血栓、積墜性肺炎以及尿路感染等并并發癥方面都明顯有所降低,不僅使腦梗塞偏癱患者的自理能力得以恢復,同時也改善了腦梗塞偏癱患者的生活質量。
而通過一系列的臨床研究后發現,腦細胞病變是具有可逆性的,即通過臨床治療或康復訓練可以使患者的病變細胞重新復活。在該文中,則通過設計觀察組和對照組進行對比分析,并探討了腦梗塞偏癱的最佳治療時間,而通過最終的試驗結果發現,兩組患者在分別接受康復治療后,觀察組的康復效率要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之間的統計結果顯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腦梗塞偏癱患者康復治療時機進行選擇的過程中,早期康復治療更具臨床價值,值得廣泛推廣。
[1]陳艷萍.腦梗塞致偏癱患者應用針灸治療中的疏經調臟法進行康復治療的療效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4,6(35):28-29.
[2]林曉霖.不同康復介入時機對腦梗塞偏癱患者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改善作用的評估[D].福州:福建醫科大學,2014(11).
[3]張玉杰.腦梗塞偏癱康復治療觀察分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8(15):262.
[4]湯杰杰.針灸疏經調臟法對腦梗塞偏癱患者康復療效影響研究[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3(5):231-232.
[5]莫顯嬌.腦梗塞偏癱康復的護理體會[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9(23):26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