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河北省邯鄲市第一醫院呼吸一科,河北邯鄲 056002
慢阻肺是一種慢性呼吸系統病癥,也是一種臨床上比較常見的具備氣流阻塞表征的慢性支氣管炎或肺氣腫病癥,與氣道相關慢性炎癥反應之間具有緊密相關性,氣道相關慢性炎癥反應包含中性粒細胞、肺巨噬細胞及淋巴細胞的浸潤,若沒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展開診治,則極有可能致使患者發生呼吸衰竭癥狀,嚴重危及患者生命健康[1]。該文將該院于2014年2月—2016年9月接收診治的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2例作為研究樣本,對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實施肺康復護理的治療結果及影響展開探究,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該院接收診治的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2例作為研究樣本,均為該院依據相應標準確診的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患者中男女比例為 31:21,年齡在 51~84歲區間,平均為(67.83±3.22)歲。
對患者實施震動排痰治療前,應開展相應準備工作。治療開始前20 min給予患者霧化吸入處理,以便稀釋痰液,并對患者實施肺部聽診以確認病變位置。治療過程中患者應處于側臥體位,使胸背部充分暴露。選用合適震頭,并依據患者身體基本狀況調節相關參數,開始震動排痰治療。排痰順序應自上而下、由外而內,一側排痰結束后才能繼續另一側排痰,每側排痰時間約為15 min。全部排痰過程結束后,患者應休養30 min,之后可以實施其他操作。排痰時應密切觀測患者機體各項指標的波動情況,若有異常,則對儀器參數作適當調整。呼吸肌功能性練習主要采取縮唇呼吸方式。
觀察并比較患者咳嗽、咳痰、喘息表現及血常規相應指標的改善情況。血常規檢查指標包含RBC、Hb、WBC。
在該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數據都將會被保存在Excel文檔中,并且將對這些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期間將會用到SPSS 13.0統計學軟件。采用平均值±標準差(±s)的方式來表達計量資料,同時對組間比較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應用震動排痰治療及呼吸肌功能性練習后,患者咳嗽、咳痰、喘息表現及WBC均發生顯著變化,改善趨勢顯著(P<0.05)。如表1所示。
表1 康復前后咳嗽、咳痰、喘息表現及WBC對比(±s)
情況分類康復前 康復后咳嗽咳痰喘息表現W B C 3.1 0±0.7 0 2.5 0±0.7 0 2.9 0±0.7 0 1 3.5 6±5.9 3 1.9 0±0.6 0 1.7 0±0.7 0 1.8 0±0.8 0 9.3 0±3.1 2
患者血常規相應指標RBC、Hb均呈現明顯改善跡象(P<0.05)。 如表 2 所示。
表2 康復前后血常規相應指標的改善情況對比(±s)

表2 康復前后血常規相應指標的改善情況對比(±s)
性別R B C康復前 康復后H b康復前 康復后男女3.8 0±0.6 5 3.8 8±0.5 0 4.9 4±0.3 6 4.6 5 4±0.7 1 1 1 5.0 7±1 6.3 4 1 0 9.7 8±1 3 3 7 1 2 4.2 8±1 4.4 5 1 2 2.7 3±9.8 5
慢性呼吸系統病癥患者在12月、1月及2月時病情變化情況比較顯著,主要臨床表現為呼吸道癥狀咳嗽、咳痰、喘息,以上癥狀均會因為溫度寒冷或氣候驟變而發生病情加重情形[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療旨在使患者當前臨床表征得以有效緩解或徹底消除,使復發次數逐漸呈現下降走向,同時對患者健康狀態的改善起到積極作用。臨床主要采用藥物治療方式及其他治療手段,其中藥物治療方式包含應用支氣管擴張藥劑、吸入糖皮質激素、鎮咳藥物及祛痰劑、抗氧化劑[3]。臨床常見支氣管擴張藥劑包含膽堿能受體阻斷劑、β2受體激動劑及甲基黃嘌呤3種,3種藥物可以綜合作用于患者,藥物之間具有良好的協同作用關系[4]。糖皮質激素吸入方式主要針對病情反復次數比較頻繁且病情發生嚴重惡化及氣管阻塞情況嚴重。鎮咳藥物及祛痰劑應用時必須慎重,不到萬不得已不給予患者應用,因為它們均會在一定程度上對痰液引流過程產生阻礙作用。臨床常見抗氧化劑包含羧甲司坦及N-乙酰半胱氨酸,抗氧化劑對痰液具有良好的稀釋功能,促進痰液引流過程,對病情反復次數比較頻繁情況具有極佳的抑制作用[5]。其他治療手段即非手術治療方式,主要包含監督患者成功戒煙,開展適當運動或對應功能性練習,接種相關疫苗以便實現預防;借助相關儀器對患者開展康復治療;給予患者心理疏導,消除患者不良情緒,使患者積極配合相關治療。研究發現,應用震動排痰治療及呼吸肌功能性練習后,患者咳嗽、咳痰、喘息表現均發生顯著變化,改善趨勢顯著;患者血常規相應指標RBC、Hb、WBC均呈現明顯改善跡象。
綜上所述,對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基礎性治療措施之上增添震動排痰治療及呼吸肌功能性練習,對患者相應臨床表現的緩解、痰液順利排出、呼吸能力及氣體交換能力的提升、患者肺康復進程的加快均有積極作用。
[1]青壹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肺康復護理研究進展[J].內科,2016,11(1):39-42.
[2]夏麗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肺康復護理研究進展[J].保健文匯,2016,(5):242.
[3]關麗憚,陳美珠,趙娟娟,等.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康復護理研究[J].中國中醫急癥,2011,20(2):333-334.
[4]孫麗,黃惠雪,白雪,等.肺康復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血清炎癥因子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6,31(4):434-438.
[5]柳萍,劉青,韓偉,等.虛擬現實技術結合綜合肺康復對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療效評估[J].國際老年醫學雜志,2017,38(2):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