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敏,李文琳,金朱,蘭瑞麗
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云南昭通 657000
重型顱腦損傷常見于交通和建筑行業方面如高空墜落、交通事故等,發病急,病情兇險,致殘率高,死亡率高。鞏固臨床治療效果的關鍵是促進患者肌力改善,而早期護理干預措施是促進患者肌力改善的基礎條件[1]。有研究顯示[2],對重型顱腦損傷伴偏癱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護理干預能夠使患者盡快減輕不適癥狀,恢復到正常的日常生活狀態。該文對該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32例重型顱腦損傷伴偏癱的患者進行研究,效果明顯,現報道如下。
選擇從該院收治的132例重型顱腦損傷伴偏癱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影像學明確診斷[3]。按隨機的方式分為66例對照組和66例觀察組。對照組中,男 42例,女 24例;年齡 22~70歲,平均(46.5±24.5)歲;其中左側偏癱30例,右側偏癱36例。觀察組中,男 40 例,女 26 例;年齡 20~73 歲,平均(46±24)歲;其中左側偏癱31例,右側偏癱35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患肢位置等一般資料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患者及家屬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參與該研究,符合該醫院倫理委員會相關許可。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包括正確執行醫囑,使用脫水劑,降低顱內壓治療,以防止腦細胞繼續受損。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有效臥位,保持呼吸道通暢。評估患者的神經系統,評估瞳孔變化和淺反射。對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早期康復護理干預。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2.1 健康教育 護理人員早期對患者及家屬實施有效的健康教育,通過晨間護理、巡視病房、開展專題講座的方式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及詳細注意事項,讓患者及家屬了解顱腦損傷后偏癱疾病保健康復知識。指導患者定時、定量用藥,使其對治療更配合。
1.2.2 心理護理 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因事發突然,家庭經濟、預后等原因,偏癱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恐懼、焦慮、緊張、自暴自棄和消極等不良心理,影響治療和康復效果。因此,護理人員應重視患者的不良情緒。及時有效地與患者及家屬溝通,了解患者的真實想法,耐心回答患者及其家屬的問題,鼓勵患者提出問題。向患者講述有關此類疾病的注意事項和成功治愈恢復的病例,讓患者和家屬消除心理不良情緒,建立恢復健康的信心和勇氣。
1.2.3 早期康復訓練 盡早進行康復訓練,可促進疾病的恢復,逐步減輕臨床癥狀,預防相關并發癥的發生。早期被動運動包括所有關節的不同方向運動,如前臂旋前外旋、外展、肩、腕、手關節和拇指伸展、外展、內旋,髖關節和膝關節的伸屈等,配合中醫經絡學說,采取推拿、按摩、拍打、按揉等方式刺激相關經絡穴位,防止重要關節攣縮,影響后期運動功能的恢復。當患者恢復到一定的肌力時,讓患者積極鍛煉肢體活動,循序漸進由患側到健側,被動到主動,從而改善神經系統緊張度,直至完全恢復健康。
采用生活質量評分表評估生活質量,觀察記錄兩組不良發應發生率。
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處理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 2、4、12 周兩組的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護理前,觀察組護理后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表1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情況對比[(±s),分]

表1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情況對比[(±s),分]
組別護理前護理后2周護理后4周 護理后1 2周觀察組(n=6 6)對照組(n=6 6)t P 6.9 1±1.6 9 7.1 2±1.3 8 0.8 0 5 0.4 2 2 1 9.8 2±2.6 4 1 0.9 7±2.8 3 1 9.1 3 1 0.0 0 0 3 4.3 5±2.5 9 2 0.2 6±2.5 4 3 2.4 9 6 0.0 0 0 7 5.5 1±5.6 9 5 4.3 5±4.9 3 2 3.5 1 5 0.0 0 0
觀察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7.57%)低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30.3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重型顱腦損傷病情急,病情兇險,致殘率高,死亡率高[4]。嚴重威肋著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對重型顱腦損傷伴偏癱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包括早期健康教育、心理護理、康復訓練等能夠使患者盡快減輕不適癥狀,恢復到正常的日常生活狀態。
該文研究結果證明護理后2、4、12周兩組的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護理前,觀察組護理后2周(19.82±2.64)分、護理后 4 周(34.35±2.59)分、護理后 12 周(75.51±5.69)分均高于對照組護理后 2 周(10.97±2.83)分、護理后 4 周(20.26±2.54)分、護理后 12 周(54.35±4.93)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不良反應活動受限、肌肉萎縮、體位性低血壓、肢體腫脹總發生率7.57%。對照組總發生率30.3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重型顱腦損傷術后偏癱肢體進行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效果明顯,能夠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減少并發癥產生,值得推廣應用。
[1]韋獻萍,潘少云,龍玉蘭.探討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重型顱腦損傷術后偏癱肢體康復效果的影響[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7,11(10):162-164.
[2]周鳳.早期康復護理對70例重型顱腦損傷術后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效果的影響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10):98.
[3]陳曦.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重型顱腦損傷術后偏癱肢體康復效果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3(27):135-136.
[4]班彩琴,余杏梅,曾雪冰.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重型顱腦損傷后肢體偏癱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5,22(12):175-17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