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軍
赤峰市松山醫院康復醫學科,內蒙古赤峰 024000
腦卒中在臨床上為常見的一種具高復發率、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的疾病[1-2]。該患者大多數有程度不一的運動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生命質量,故臨床上需加強該患者臨床治療。為明確康復技術配合補陽化痰通絡湯治療腦卒中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的臨床療效,該研究針對該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10例患者予以對比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擇該院收治的110例患者臨床資料,依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2組;對照組(50例)男女比29:21,年齡41~71 歲,平均(56.0±3.7)歲,病程 2~10 年,平均(6.0±2.3)年;實驗組(60 例)男女比 32:28,年齡 42~72 歲,平均(57.0±4.0)歲,病程 2~11 年,平均(6.5±2.2)年;兩組上述基線資料中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對照組予以常規神經康復治療,包括肌肉神經感覺促進法、多種感覺刺激治療(Rood)與神經生理療法(Bobath),1 次/d,45 min/次,1 周治療 5 d;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補陽化痰通絡湯治療,藥方與劑量:白芥子、川芎、當歸、赤芍、地龍、桃仁各10 g;絲瓜絡、海風藤、半夏、桑枝各15 g;紅花、甘草各6 g,黃氏60 g;雞血藤30 g,蜈蚣2支,威靈仙20 g。水煎收汁分3次溫熱服用,1劑/d;兩組治療療程均為3周。
應用巴氏指數(Barthel)[3]對患者運動功能進行評估,總分為100分,分值與患者運動狀況呈正比;應用平衡功能評定(Fugl-Meyer)[4]對患者平衡功能予以評估,總分為14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平衡功能愈好。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生活質量簡表(QOL)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分,滿分為60分,分值與質量成正比[5]。
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肢體功能狀況改善更優(P<0.05);詳見表 1。
表1 兩組肢體功能狀況對比[(±s),分]

表1 兩組肢體功能狀況對比[(±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
對照組社會功能(22.3±4.5)分、心理功能(26.7±2.3)分、軀體功能(25.2±5.3)分、物質生活(25.8±5.6)分,實驗組分別為(51.3±4.9)分、(49.7±5.0)分、(52.3±3.6)分、(53.2±5.1)分,對照組 QOL 評分較實驗組低(P<0.05)。
相關研究資料顯示[6],腦卒中可損傷運動上神經元,對脊髓中樞反射失控,而引發運動障礙與肌張力興奮。該患者由于肢體長期緊張,嚴重影響功能活動性,若不及時針對性治療,可引發肌肉萎縮、肢體疼痛及變形等一系列癥狀,故臨床需加強該患者臨床治療。為明確2種治療聯合的臨床療效,該研究對該院收治110例患者予以對比分析。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Barthel、Fugl-Meyer更高,表明兩種治療聯合應用于患者中可顯著改善其肢體功能狀況。一方面,中醫學認為該疾病引發的肢體長期痙攣癱瘓發病機制為肝腎陰虛、經脈肌肉少陽、氣血失調等,同時機體存有淤、風濕,從而造成痙攣難愈。故中醫認為,首先應從根本出發,以協調緩解肢體平衡力與肌張力為首要治療原則。藥方中紅花、川、桃仁、赤芍具有活血化瘀功效;加之當歸具有養血活血,不傷血化瘀為主;地龍通可活絡經脈;諸藥共奏可達到較好的活血補氣通絡的處方。另一方面,康復技術只對癥未能治根,若單獨應用,顯著不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故兩組合用具有協同作用,可最大化改善患者臨床癥狀。
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社會功能、心理功能、軀體功能和物質生活更高,表明患者應用兩種聯合治療方法可顯著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一方面,藥方中白芥子具有化痰逐飲,消腫散結功效,而半夏有消痞散結、燥濕化痰;兩者合用,可消除膜外皮里中及臟腑經絡的痰濕濁滯;蜈蚣可搜風熟絡;雞血藤可養血通絡;桑枝可舒經通絡、且威靈仙可散風通絡,一偏用于上肢,一偏用于下肢。補陽化痰中的諸藥聯合應用,具有化痰通絡、補氣活血等功效。另一方面,康復技術中Rood法與Bobath法通過對肢體不斷予以刺激和修正,直至大腦皮層的意識上升到最高級時,對上肢運動功能恢復有一定作用,但單獨應用于患者治療中,無法達到滿意的治療效果,而兩種治療聯合應用,可顯著起著互補與協同作用。受時間限制,關于兩種聯合方案應用于患者治療中的并發癥未分析,待臨床進一步分析予以補充。
綜上所述,將康復技術配合補陽化痰通絡湯用于腦卒中肢體運動功能障礙患者中,不僅可有效改善患者肢體功能狀況,且能夠提高其生活質量。
[1]曾望遠,王雅純,紀新博.康復技術配合補陽化痰通絡湯治療腦卒中肢體運動功能障礙43例 [J].河南中醫,2016,36(1):59-61.
[2]秦思,朱天民.針刺結合康復技術治療腦卒中肢體偏癱的臨床研究進展[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5,30(3):310-312.
[3]軒運動,孫應飛,黃志蓓.基于表面肌電信號的腦卒中上肢肌肉性能研究 [J].工程研究-跨學科視野中的工程,2016,8(6):598-604.
[4]楊慧馨,唐強.太極拳用于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障礙康復的臨床觀察[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6,31(10):1146-1148.
[5]楊雷,朱潔,王傳杰等.強制性運動療法結合電刺激對偏癱患者上肢功能的作用 [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5,30(3):285-286.
[6]楊雷,沈德根,榮積峰,等.強制性運動療法結合心理療法對腦卒中偏癱并抑郁患者上肢功能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7,32(5):585-587.
[7]張娜,高姝一,王佳佩,等.遠紅外支具手套對腦卒中患者手部血液循環作用的研究[J].產業用紡織品,2016,11(1):12-14.
[8]徐新國,韓勇,陳立榮.改良頭皮針在腦卒中康復治療中的應用[J].河北醫藥,2015,37(3):374-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