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歷、高融資、高顏值的他們不唯風口論,而是更忠于初心、忠于夢想。
這是創業邦連續第八年推出“30歲以下創業新貴”榜單。今年的創業新貴們相對更加“理性”,他們不唯風口,而是更忠于初心、忠于夢想。
這30人當中有14位“90后”創業者,最小的一位是1996年出生,只有21歲。這些在技術、產品和商業模式上表現出創新精神的年輕人,已具備很強的創造力和顛覆能力。
他們的另一個特點是高學歷、高融資、高顏值。30人當中有12人擁有海外留學背景,有9人創辦的公司估值已超10億人民幣,有15人已經完成B輪以上融資。
《創業邦》雜志從2011年開始正式推出“30歲以下創業新貴”榜單,這是中國最早關注30歲以下創業群體的榜單,也是最權威的針對新生代創業力量的年度盤點。
每年最終上榜的30位青年創業者來自商業變革的諸多領域,是新生商業力量的代表,他們有希望成為下一個馬云、馬化騰。
往年的“30新貴”,有的如今已經成為獨角獸企業的創始人或CEO,比如Face++創始人、CEO印奇,ofo創始人戴威,餓了么創始人、CEO張旭豪,貝貝網創始人、CEO張良倫等;有的已經成為上市公司的創始人或CEO,比如聚美優品創始人、CEO陳歐,途牛網CEO于敦德,51Talk創始人、CEO黃佳佳等;還有的已經掛牌新三板,比如新片場創始人、CEO尹興良,力美科技CEO舒義等。
此次榜單主要從創業者的創新能力、公眾影響力和發展潛力三個維度進行評選,每個維度下設一系列細分指標,并以此為基礎建立數據模型,進而運用該數據模型為候選人評分。
“2018年30歲以下創業新貴”榜單顯示,內容產業和文化娛樂領域創業有9位入選者,說明年輕創業者在這兩個領域具備天然的優勢。
快看漫畫創始人兼CEO陳安妮,25歲,三年時間帶領由十幾個人組成的畢業生菜鳥團隊做出了擁有1.3億用戶的年輕內容平臺。
對漫畫作者出身的陳安妮來說,創業的初心不是“賺大錢”,而是為用戶提供“有趣、開放,可以探索人心的作品”。取得如今的成績,只是因為她堅持做了自己喜歡的事。
笑果文化聯合創始人、CCO李誕是2017年上半年綜藝節目中最受網民關注的明星之一。他和朋友在2014年創立笑果文化,前年推出的《吐槽大會》締造了網絡播放量14.5億次的收視奇觀,去年又推出了《脫口秀大會》,累計播放量已有11.6億次,單集播放量最高達2.6億次。
舞臺上談笑風生,其背后是長期嚴格精確的訓練:對節奏的精準把控,對語言技巧運用的嫻熟,段子背后蘊含的社會意義……對于脫口秀來說,除了表演,李誕認為創作能力也極為重要。
此外還有新片場創始人、CEO尹興良,蘭渡文化創始人、CEO陸婷婷,愛豆創始人、CEO許超,何仙姑夫創始人、CEO劉飛等,他們通過文化娛樂內容驅動生產,很好地實現了價值變現,專業有趣不僅成為號召力和購買力,還形成了強大行業壁壘。
人工智能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驅動力。未來,蠕蟲機器人會協助醫生做手術,智能家居會為你煮好早餐,無人駕駛汽車會送你去上班……
深鑒科技創始人、CEO姚頌正在研究基于DPU的端到端的深度學習硬件解決方案;速感科技的創始人、CEO陳震帶領團隊正式推出掃地機器人視覺傳感器,讓機器人擁有了一雙“慧眼”;小視科技創始人、CEO楊帆帶領團隊推出了全球首創人臉識別“靜默活體技術”,不僅可以一秒鐘識別出“假臉”,還會給每張人臉“貼標簽”。
他們是真正引領時代、能夠改變世界的一群人。
今年的30歲以下創業新貴當中,一部分人正試圖創造有趣的東西,而另一部分人則試圖重構無趣的傳統行業。比如尋拍CEO孫鵬和住范兒創始人、CEO劉羨然,他們分別看到了婚嫁行業和裝修行業的痛點,一個毅然從世界500強企業離職創業,一個拒絕了波士頓咨詢公司的offer選擇創業。
孫鵬在創業過程中經歷了三次轉型,劉羨然經歷了兩次。在公司最困難的時候,他們都幸運地遇到了人生中的貴人:前者遇到了真格基金的徐小平老師,后者遇到了創新工場的李開復老師。
如今,他們各自在萬億傳統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尋拍實現了婚嫁各個環節的透明化,住范兒切入了家裝行業的細分領域——年輕人舊房翻新。他們通過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實現了口碑傳播。
30歲以下創業新貴,他們是這個社會非常珍貴的資源。憑借自己的青春、熱血和夢想,他們正試圖通過微小的力量從點滴開始改變這個世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