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匯醫慧影的醫學影像與人工智能結合這項超前的高科技,已經走向商業化。
在醫學影像領域創業,柴象飛有十足的把握。

本科畢業后,柴象飛前往歐洲學習,先后在比利時魯汶大學醫學影像中心、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癌癥研究中心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讀博期間,柴象飛共在影像行業頂尖雜志發表了7篇論文,影響因子數大于20,這意味著柴象飛的理論研究能力走在了大多數人前面。
博士畢業后,柴象飛進入斯坦福大學癌癥研究中心做博士后,師從斯坦福大學終身教授、斯坦福大學醫學物理中心主任邢磊教授,繼續影像科研方面的探索。
兩年前,得益于云計算、大數據、深度學習等創新技術契機的出現,柴象飛萌發了創業的念頭,便辭去令人艷羨的工作,回國創業。2015年4月,柴象飛成立人工智能醫學影像公司——匯醫慧影,并擔任CEO。柴象飛此前在醫學影像人工智能、圖像處理以及數據分析領域已擁有超過10年的跨學科科研和工程經驗,掌握了醫學影像的分割、識別、分析以及深度學習等核心技術。他將多年積累的專業知識和行業資源,全部投入到了這次創業當中。
匯醫慧影是中國較早進入醫療影像領域的科技公司之一。在近年的醫療投資風口上誕生了大批醫療影像公司,尤其自2016年下半年以來,國內市場熱度較高的雅森科技、推想科技等接連獲得千萬級投資。同時有數據顯示,醫療影像市場規模將達到千億級別。
匯醫慧影也是其中一員。2016年10月,匯醫慧影完成A輪數千萬人民幣融資;2017年10月完成數億人民幣B輪融資。
在參與匯醫慧影B輪融資前,投資人葉衛剛曾對匯醫慧影做過大概三個月的盡調。作為達泰資本的合伙人和盡調人之一,葉衛剛至今只見過柴象飛一面。在他印象里,柴象飛是一個謙和、接地氣,且擁有強大技術背景的人。短短兩個小時的聊天,葉衛剛就確定了柴象飛具備創業者的必備條件。
早在與柴象飛見面之前,葉衛剛已與柴象飛在斯坦福大學的導師邢磊博士進行過多次交流。邢磊博士及其所在的斯坦福大學醫學物理中心,在圖像引導放射治療的醫學物理、腫瘤成像檢測、癌癥圖像處理和癌癥解碼、劑量計算優化算法等方面已取得國際公認的成績。
讓葉衛剛倍感驚喜的是,邢磊博士絕不是在實驗室閉門造車的科學家,而且在談及人工智能在醫學領域的應用時,他對業內大公司、新技術、產業化等方面都有自己中肯的評價。“有這樣的‘大牛為匯醫慧影在技術上提供支持,我們投得也比較放心。”葉衛剛對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說道。
不負眾望,匯醫慧影的整體發展確實走在了同行前面。
區別于同行,匯醫慧影最開始選擇從遠程醫學影像診斷服務入手,面向醫院提供電子膠片、影像云平臺服務。通過這兩塊業務積淀下來的醫療工程化經驗和醫院云計算服務經驗,為匯醫慧影的人工智能發展奠定了基礎。之后,匯醫慧影先后推出影像智能輔助診斷服務和大數據智能分析云平臺,希望利用人工智能形成包含篩查、診斷、治療的服務閉環。
在篩查領域,匯醫慧影通過深度學習對影像進行定性分析,針對因各醫院所用設備的品牌、型號不同而造成的圖像層厚、層距等方面的差異對影像進行調優和歸一化處理,保證數據有效性。匯醫慧影目前對胸部X光片中氣胸、肺結節、肺結核、腫塊的自動識別準確率已經達到90%,對腦核磁腫瘤和胸部CT中肺結節的自動識別準確率超過85%,對乳腺鉬靶中鈣化斑點以及腫塊的識別準確率超過90%。
“目前篩查產品已經成型,并已在數百家醫院使用。通過各家醫院的數據自我迭代以及模型精準調優,(自動識別準確率)未來有望達到90%以上。”柴象飛補充道。
在診斷領域,匯醫慧影包含放射組學量化分析功能的大數據智能云平臺可將影像數據、臨床數據、病例數據、基因數據、隨訪數據等結合起來,基于大數據和組學的方法提供量化結果。
這一智能平臺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為放射醫生進行量化診斷提供了幫助。像腫瘤的良惡性、分型分期,如果不能給出精確、量化的指標,很難對每個病人的病情作出精準預判,同時也限制了臨床精準醫療計劃的實現。
目前,匯醫慧影平臺覆蓋的疾病包括乳腺癌、結腸癌、肝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常見癌癥。柴象飛稱,公司的診斷產品正在申請三類器械認證,與公司合作研發的三甲醫院有100多家,有合作關系的醫院接近700家。
與大醫院合作為匯醫慧影帶來了優質數據,這為匯醫慧影建立優秀的算法模型奠定了基礎,不僅使其數據和計算平臺能同時支持幾十個甚至上百個科研項目,同時還加速了對病種的計算速度。“我們三四個月就能釋放一個病種模型,相比于同類公司快好幾倍。”柴象飛告訴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
而在治療領域,邢磊博士針對在治療計劃中預測肝癌肺癌放療產生的副作用、治療計劃中圖像的分析重建等方面所做的大量研究,也將得到應用。目前匯醫慧影已與醫科院腫瘤醫院、中山腫瘤醫院、天津腫瘤醫院、北京腫瘤醫院等三甲醫院達成合作。
這意味著,匯醫慧影的醫學影像與人工智能結合這項超前的高科技,已經走向商業化。去年匯醫慧影已產生幾千萬人民幣的營收,但柴象飛認為,前期的數據積累最為重要,未來將產生更大的想象空間。
作為早期進入的企業,匯醫慧影現有一支近50人的技術團隊,成員來自哈佛大學、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伯克利大學、斯坦福大學、墨爾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海內外知名高校。
此外,匯醫慧影已經在八個省建立了自己的直銷團隊和分銷系統,并且與GE、飛利浦等多個國內外醫療器械廠家達成了合作。
就在上個月,匯醫慧影完成數億人民幣B輪融資,是截至目前業內最高融資金額。除了繼續擴充更多銷售省份,探索更多的付費模式外,擴充病種數也是匯醫慧影的當務之急,這對公司技術人才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就此而言,匯醫慧影首席顧問科學家邢磊博士就像一個百寶箱,他在相關方面擁有極為豐富的科研儲備,同時對產業發展也具備前瞻性。B輪融資前,邢磊博士曾發起“全球人工智能優才計劃”,在硅谷建立了研發中心,把國內醫學碩士、博士送到國外學習工科知識。“計劃將大范圍覆蓋優質畢業生。”柴象飛補充。
“因為國內目前醫工結合專業人才太少,合適的人選必須靠公司自身耐心培養。”匯醫慧影聯合創始人郭娜強調。
醫學影像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不同于其他領域單純的理論型人才或是應用型人才,它需要大量醫工結合的復合型人才。
郭娜舉例稱,在國內,飛利浦健康科技臨床科學部高級總監周振宇算是國家最早培養的醫工結合人才之一。到目前為止,這類人才的市場需求量遠大于供應量。“醫學影像領域要想比別人發展得好,一定要培養出大量這樣跨學科的優秀人才。”
回過頭來講,“優才計劃”的實施也將為匯醫慧影帶來更多的想象空間。它類似于微軟的Azure平臺。汽車生產商可以使用Azure平臺開發自己品牌的車聯網技術與服務,而微軟可以以服務客戶為案例,優化自己的平臺。
同樣,匯醫慧影可以通過“優才計劃”選拔人才,豐富自己的人才庫,同時人才也可以幫助匯醫慧影訓練出更多更好的模型。“這不僅僅是一項幫助行業人才成長的計劃,也能幫助匯醫慧影更進一步,提高行業競爭力,這比到處宣揚自己產品有多好要強出百倍。”郭娜說。
而匯醫慧影研發團隊的陣容也證實了柴象飛對人才的重視,其大部分來自哈佛大學、UCSD、伯克利大學、斯坦福大學、墨爾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在數據處理、醫學研究、臨床診療、科研服務等方面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
在柴象飛眼中,醫學人工智能的發展需要交叉團隊的聯合作戰,需要多位行業專家的共同參與才能把事情做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