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毅鳴
《吐槽大會》回歸,中國的脫口秀和喜劇生意究竟是怎樣一群人在做?

“蛋總,《吐槽大會》現在已經第二季了,您自己在這段時間里對節目有什么新的思考?”
“思考啥呀,一直在做節目,忙著賺錢唄。”
這段對話發生在《吐槽大會》第二季第二期的錄制現場,當時李誕正在嘉賓休息室中接受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的專訪。
《吐槽大會》是2017年初的現象級網絡綜藝節目。公開資料顯示,其第一季網絡播放量累計已達15億次。社交網絡上,節目微博話題的閱讀總量將近13億次,熱播期間持續霸榜29次,線上互動量達162萬次以上。
剛剛過去的2017中國綜藝峰會匠心盛典上,《吐槽大會》獲得了“年度匠心編劇”獎,策劃人李誕獲得“年度創新藝人”獎。
因為《吐槽大會》第一季的火爆,其背后的內容制作公司——笑果文化在去年4月和5月分別獲得A輪及A+輪投資。截至目前,該公司總共完成四輪融資,總體融資額超過2億人民幣,估值達12億人民幣。
說回李誕。他有很多身份——笑果文化聯合創始人、脫口秀藝人、作家、王自健的好朋友“蛋蛋”,還有《吐槽大會》帶給他的明星身份。
然而在《吐槽大會》這個節目中,這些身份都不好使。用李誕自己的話說,他是一個純粹的內容創作者。
李誕出生于1990年,內蒙古人。他的身體里流淌著紅色的血液,“骨子里流淌著酒精”。
他曾經說過,讓他一碰到就想喝酒的事情是萬事萬物。總之,他是一個隨時能進入醉醺醺狀態的人。
原本是這樣的李誕,如今卻徹底戒酒了,這是他身上矛盾性的體現。
很多人說,做喜劇的人,內心往往裝的都是悲劇。李誕不同意這樣的說法,他認為這是外行話。可記者認為,這話至少說對了一半。至少做喜劇的人內心往往是矛盾的,他們的言行無法合一,所以才能發現世上那么多的荒誕。比如李誕是一個典型的文藝青年,一個自嘲為“滯銷書作家”的文藝青年,但是他卻愿意在脫口秀領域里摸爬滾打。
脫口秀表演不僅需背后要有寫作者支撐,同時要保證話一出口就讓觀眾覺得好笑,這是其形式本身的矛盾所在。
李誕本科是念社會學的,大四時在《南方人物周刊》實習過,從那時才開始和文字打交道。后來幾年,這種“半路出家”的際遇宿命般地跟隨著他。
實習期間,他在飯否上認識了如今的微博大V東東槍。當時東東槍還在奧美公司,他把李誕從一本正經的媒體工作中解放出來,引入到廣告行業中,這似乎一下子就解放了李誕的天性。
李誕曾說過,他現在工作中80%的東西都是從奧美學到的,他特別喜歡奧美。
但即便如此,廣告行業還是會束縛李誕的手腳。尤其是所有的文字工作者都討厭客戶提修改意見,當一個文案被反復修改到無法使用,李誕覺得他的奧美生涯也走到頭了。
直到東方衛視著手準備《今晚80后脫口秀》節目,節目組邀請他,他才算正式步入了脫口秀行業。那時是2013年。
在《今晚80后脫口秀》當幕后寫手的日子,是李誕專業技能提升速度最快的時候,并開始以“蛋蛋”的身份被一些粉絲知道。
做了一年,因為稿子寫得好玩,李誕得到了一個新的機會——他和朋友一起成立了笑果文化,他成了笑果文化的聯合創始人,主管內容,這才有了后來的《吐槽大會》。
《吐槽大會》第二季錄制現場,李誕坐在嘉賓席上,翹著二郎腿看其他嘉賓在那里“吐槽”。
每當有嘉賓甩出一個真正好笑的包袱,他會非常夸張地大笑,讓人感覺他的笑聲比臺上的笑話還要好笑。
李誕說,脫口秀是一門手藝活,既然是手藝活就需要打磨,也需要被尊重——笑聲就是對脫口秀最大的尊重。
《吐槽大會》的幕后有許多編劇,每次邀請到一位被“吐槽”的主咖之后,他們都會翻遍和主咖相關的資料,包括微博、知乎、論壇等,找出需要的“梗”來寫臺本。除了李誕和池子是自己創作之外,每個到場的表演者都有寫手準備臺本,在錄制之前要提前彩排。
《人物》雜志曾經寫過,《吐槽大會》每期的臺本超過1萬字,每個表演者會講大約20個段子,總計至少160多個段子。草稿寫出來后,是兩次“讀稿會”。編劇們在會上把這些段子讀出來,打磨、刪改,交到藝人手里,聽取反饋意見,然后再次修改——這個過程往往不止一輪。
魔術師劉謙說,當時《吐槽大會》團隊聯系上他,希望讓他上節目,他二話不說就答應了。
他正想著制作組會如何“吐槽”他時,收到了編劇的劇本。
“原來我不是主咖啊。”劉謙哭笑不得。
在《吐槽大會》的概念中,臺上的嘉賓都是演員,他們的互相“吐槽”都是按照劇本來說的,所以李誕身為主策劃人,自然需要掌控所有的內容創作。
第一季尺度大,被下架,重新上,火了。那第二季呢?
實際上,李誕有些不滿意。他對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說,他不是對目前的節目內容不滿意,而是對自己不滿意。他認為在有限的時間里,自己還沒有做到最好。
他曾經在之前的采訪中透露過,希望《吐槽大會》能成為一檔真正的脫口秀節目,而不僅僅是綜藝節目。如果只是邀請娛樂圈的明星,那節目的話題可能永遠都只是“過氣”“整容”之類的內容。
李誕想邀請羅永浩、于丹這樣來自商界、文化界的人,這樣就會有更多東西可以聊。
“我想請的人不是錢的問題。比如馬化騰,不是貴的事,不可能有人給得起出場費,他也不會要這個錢。這不是錢的事嘛,談不了。”李誕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經說過。
當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問他有沒有想過《吐槽大會》做到后面觀眾審美疲勞了該怎么辦,李誕回答說:“那很好啊,我就可以休息了。”當然,這是一句玩笑話,但是從中可以看出他身為內容創作者的壓力。
沒紅等于沒錢;做出了爆款,紅了,又要怕過氣。只得不停地想,不停地寫。
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試圖還原一個真實的李誕,但在嘗試過后發現,或許因為內在的矛盾性,他本身就是一個難以捉摸的人。
李誕的微博雖然和牙仙廣告簽了約,但是很少和對方抱團轉發段子,更多時候是在扮演自己的作家人格。最近,李誕出的新書《宇宙超度指南》終于不再像以前的書一樣滯銷了,他非常高興自己擺脫了“滯銷書作家”的稱號。
“聽說最近的新書賣得非常好啊。”記者表示恭喜。
“還行吧。你買了嗎?”
“哈哈哈哈哈……剛才節目組送了我一本。”
“什么?采訪我竟然不買我的書,趕緊回去之后買10本。”雖然是玩笑的口吻,但言語間感覺李誕真的有些失望。
《宇宙超度指南》這本書可以被看作是他上一本書《扯經》的平行世界。書中師徒二人乘著飛船“奈何船”在宇宙中穿梭,超度形形色色的死者。
李誕曾經不止一次地表示他是真心喜歡佛祖,只可惜佛祖是假的。這種對于事物本質的失落感,也成為填充他內在矛盾性的主要成分。
在節目錄制現場,這本新書的名字——“宇宙超度指南”竟然被神一樣的編劇寫成了段子,因為書名倒過來念恰好是“男子吐槽咒語”的諧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