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婷
摘 要:在數學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而解析法,作為數學中的一種研究方法,可以將數學問題轉變成為相應的代數問題,再把代數問題歸結到方程式中的求解,使問題變得簡單化。本文在概述了解析法含義的基礎上,通過實例分析了解析法在解題中的應用,以加強對解析法的運用。
關鍵詞:解析法;幾何問題;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5-054-02
一、解析法
解析法就是用代數的方法來解決數學中的問題。具體來說,就是利用坐標系,建立一個平面(空間)直角坐標系,用坐標代表點,將所求問題轉化成向量的坐標運算即可,也就是運用“數學問題代數化,代數問題坐標化”這一思想進行解題。
二、解析法在解題中的應用
解析法的思想是非常明確的,就是將數學問題轉化成代數問題來進行求解。因此,解析法在向量、解三角形、不等式和平面幾何等中都有很廣泛的應用。
(1)解析法在向量中的應用
在數學中,向量指的是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可以用帶箭頭的線段來形象的表示。其中箭頭所指的是向量的方向;線段的長度是向量的大小。
例1:兩個長度為1的平面向量 和 ,兩個的夾角是120°,而點C在以O為圓心的圓弧AB上變動,假設 =x +y ,求x+y的最大值。
首先是分析這個問題出現在單位圓中,利用坐標和圓的參數方程就可以解決問題。所以,解析法是最容易想到的一個方法。其次,建立一個坐標系,如圖1所示,那么A(1,0),B(- , ),設C(m,n),由題設條件 =x +y 得知
(m,n)=x(1,0)+y(- , ),從而得出m=x- ,n= y,又有m2+n2=1,所以
(x- )2+( y)2=1。再由參數方程x- =cos , y=sin ,其中0≤ ≤ π,所以x= sin +cos ,y= sin ,
因此,x+y= sin +cos + sin = sin +cos =2sin( + ),
最后,所以當 = 時,x+y取得最大值,最大值是2。
(2)解析法在解三角形中的應用
在解三角形的運算中,如果利用解析法就能將三角形的運算代數化,數與形相結合,大大提高解答三角形運算的效率。
例2:如圖2所示,△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AC=BC=1,點M、N分別是AB和BC的中點,點P是△ABC(包括邊界)內的任意一點,求 × 的取值范圍。
首先,以BC為x軸,以CA為y軸建立一個直角坐標系,我們可以得到C(0,0),A(0,1),B(1,0),那么M( , ),N( ,0),設P(x,y),所以 × = x-y+ 。利用線性規劃的知識知道,當P位于A(0,1)時, × 取得最小值- ;當P位于B(1,0)時, × 取得最大值 ,所以 × 的取值范圍是[- , ]。
(3)解析法在不等式中的應用
不等式的證明問題是數學的重難點內容。證明不等式有很多方法,比如反證法、換元法和分析法等。利用解析法解決不等式的證明問題也是其中的一個證明方法。
例3:a、b R+,且a+b=1,求證(a+ )2+(b+ )2≥ 。
通過題設條件我們可以將 看作是點A(a,b)與點B(- ,- )之間的距離。而a+b=1可以看作是點A(a,b)在直線l:x+y=1上的點,而且點B(- ,- )到直線l的距離是l- - -1l/ ,如圖3所示,因為點B到點A的距離不小于它到直線l的距離,所以 ≥l- - -1l/ = ≥ = (由a、b R+,且a+b=1得出0 (一)解析法在平面幾何中的應用 平面幾何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定義和定理很多,而平面幾何中的很多問題都需要從其中的公理、定理出發,再通過推理來證明答案。而利用解析法證明平面幾何中的一些問題是比較容易的,尤其是建立一個直觀的坐標系,更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解決問題。 1.證明線段相等 例4:已知CEDF是已知圓的一個內接矩形,過D作該圓的切線與CE的延長線交于A,與CF的延長線交于B,求證 = 。因為CEDF是已知圓的一個內接矩形,所以以CE所在直線為x軸,以CF所在直線為y軸建立一個直角坐標系。設A(a,0),B(0,b),C(0,0),如圖4所示,那么直線AB的斜率KAB是- ,因此AB切圓于D,CD是圓的直徑,所以得到CD AB,那么直線CD的斜率KCD是1/KAB= ,所以CD的方程式y= x,那么AB的方程是 + =1,由這兩個方程我們可以得到x= ,y= ,那么D( , ),于是lBFl=lBCl-lCFl=b- = ,所以 = = = ,因此, = 。 2.證明線共點 例5:證明三角形的三條高線交于一點。 以三角形的一個頂點為原點,其中一邊為x軸建立直角坐標系,設A(0,0),B(a,0),C(b,c)如圖5所示,則三角形三條邊所在的直線方程是: AB:y=0,AC:cx-by=0,BC:cx+(a-b)y-ac=0,又因為三角形的三條高分別與其三條邊垂直,根據兩條直線相互垂直的關系可以得到三條高線所在的直線方程是: CF:x-b=0,BE:bx+cy-ab=0,AD:(b-a)x+cy=0,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得到三條直線方程的系數行列式, ,再根據三線共點的充分必要條件可以知道:三角形的三條高線交于一點。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利用解析法解決平面幾何問題,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一是根據題設條件,作出圖形;二是根據圖形建立相應適合的直角坐標系;三是選定坐標系后確定圖形中已知點的坐標;四是熟練掌握并應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有關公式和方程,比如兩點間的直線距離、直線方程的幾種形式和斜率公式等,這樣就會使問題簡單化。 解析法就是利用坐標系寫出幾何關系的表達式,之后進行計算,最后求出答案的過程。靈活運用解析法解決向量、三角形、不等式和平面幾何等問題,有助于我們打開思路,做到以簡駁繁,最終達到迅速解題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吳學超、張華、洪濤清,解析高考數學解題中的解析法[J],麗水學院學報2009 , 31 (5) :78-82 [2] 尹蘇妍,活用“解析法”,探究解三角形問題[J],高中數理化2015 (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