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的藝術是教師與家長溝通的藝術,本文從“尊重、真誠、借力”三個方面論述了如何與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尊重”是良好溝通的開始,只有家長充分感受到了自己被尊重,才會從心里樂于和教師溝通;“真誠”是溝通成果的鞏固,家長從教師的溝通信息中捕捉到教師的溝通其實是對孩子的關注,才會樂于接受教師的建議;“借力”是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成果,教師的工作一旦獲得家長的認可,他們也一定樂于成為教師得力的助手,參與到孩子成長的工作中來,配合教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關鍵詞:尊重;道德修養;真誠;溝通橋梁;借力;增強凝聚力
在教育事業上,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班主任老師,他們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事跡,每天都在和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打交道,在平平凡凡的日子里探尋如何更好地與家長溝通,從而使自己的工作獲得家長的認可,最大限度地得到他們的支持。現在,就以“如何與家長溝通”這個話題,結合自己平時的一些做法和點滴體會談談以下幾點拙見:
一、 尊重——尊重家長,展現人格魅力
教書育人是我們神圣的職責,尊重家長是我們高尚的道德修養。作為班主任,不以自己是專業的教育工作者自居,與家長談話的時候更不能居高臨下、盛氣凌人,對待家長要一視同仁。
雖然家長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他們有的是貧困生家長,有的是學困生家長,有的是優等生家長……但凡是家長,只要進入學校,班主任老師都要做到一視同仁,不能有絲毫的偏見。家長來到學校,行動上教師要起身相迎,主動給家長讓座,家長走時,要起身相送;語言上,教師說話態度要平易近人,本著就事論事、將心比心的真誠和家長分析孩子的情況,并虛心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提出有效的改進措施。做到真正的理解家長,尊重家長,學會智慧地與家長打交道。
如此和家長溝通,教師充分展現了為人師表的風度和人格魅力,而家長也會為教師這種熱誠、坦誠、真誠的態度所感染,感受教師對自己孩子的關注或重視,從而樂于同教師交流。
二、 真誠——以誠相待,搭建溝通橋梁
說話是一門學問,有些話會讓你備受鼓舞,有些話卻讓你的心里發堵。在與家長交流中,雙方難免會談到孩子的缺點,這時教師就要充分發揮語言藝術的魅力,讓家長感受到你的真誠。
當我們有事需要家長來到學校時可以這樣邀請:“您有空嗎?我們談談您的孩子,好嗎?”;和家長反映孩子成績下降時說聲:“很抱歉,孩子成績下降了,老師也很著急,以后我會更關注他,我們和孩子一起努力。”讓家長充分感受到教師的一顆“母親”之心;當孩子學習有進步時這樣贊美家長:“辛苦了!孩子能取得這么好的成績,多虧有您的幫助!”;當家長提出換座位等要求時這樣回應:“座位在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師對孩子的關注。不管您的孩子坐在哪個位置,我們老師都會多關注他。”家長看出了老師的誠心,自然認為老師的關注遠遠好于一個座位,從而心服口服地接受教師對其孩子位置的安排。
教師常常會遇到個別孩子不按時完成作業的現象,這樣的孩子除了因為自主性差,缺少家長關注也是原因之一。我班陳宇然同學,在國慶八天長假居然語文、數學作業都沒有做完。我在擔心,這么多天假,沒道理不寫作業,莫不是家里有什么事?于是,我邀請家長來學校一趟。當天下午,他爸爸來了。看到他走進辦公室,我站起身,關切地問:“陳宇然國慶假期的作業沒有完成,是不是這幾天家里有什么事?”他略頓了一下,告訴我家里沒什么事,只是孩子的作業從不讓家長看,所以督促落實不到實處。我告訴家長:“我們得想想辦法監督和幫助他,待會我再和孩子交流交流。”家長離開前很感激地說:“謝謝,謝謝老師!”從那以后,孩子的家庭作業情況明顯改善。
這一切語言都真誠地發自內心,這是最樸實的藝術。
三、 借力——借助力量,營造和諧氛圍
現在,每個班都有四五十個學生,有的班甚至有六七十個,作為班主任除了擔任課程之外,還會有很多其他的事情,會有各種各樣的活動,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狀況。如果什么事都獨自一人去做,那工作量太大,那得有相當大的承受力和十八般武藝才行。與其這樣,不如借助一下家長的力量。
在紫陽三小工作五年,帶了一個班,班上有60多個學生,從一年級帶到了五年級。三、四年級時出了三冊班刊——《成長的足跡》,每一冊班刊人手一本。五年級時為了更好地激勵學生寫作,把班刊改成了報刊的形式,爭取每兩周出一期,每一期人手一份。我之所以能堅持這么做,是因為我們班有幾個特別得力的家長,其中有一個開打印店的,兩個做財務的,還有兩三個熟悉電腦操作的。資金的籌備和支出由家長管理,文字的打印由家長幫忙,書籍和報刊的排版印刷也有家長代理。我付出的是踏實地指導學生寫,認真地引導學生改,讓學生感受到寫的快樂,同時也為他們的童年生活留下點點滴滴的記憶,成為名副其實的“成長的足跡”。
今年,我們紫陽第六小學舉行“喜迎十九大”大合唱比賽,我們班獲得了全校第一名,班級服裝是一大優勢。而服裝的購買,從和商家談價錢到下單,貨物成交以及退換等等一系列事情都由學生的家長一手操辦,穩妥可靠。
班級的事有家長幫忙一起做好處多,一是借助他們的力量減輕了工作量;二是消除了家長們的疑慮;三是通過這樣的方式溝通,相互之間更信賴了,班級的凝聚力就更強了。
教育是一門藝術,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更需要藝術。協調好和家長的關系,得到家長的認可和支持,不僅有利于學生身心的正常發展和健康成長,還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彰顯教師的工作成效。
作者簡介:
吳麗仙,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紫陽第六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