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階段的學生有著他們自己特有的生理心理特征,這個時候對他們進行正確的思想品德引導變得尤為重要,而小學語文不僅是一門傳授知識的學科,同時也具有向學生傳輸優良傳統以及良好思想品德的責任,為使語文學科能充分發揮好這兩個作用,文章就此展開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思想品德;課程融合;融合策略
教育本身應該是隨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完善的,現如今的社會認為德育滲透是語文學科在素質教育中一項尤為重要的任務。德育是一種高級的階級統治工具,按照教育者的思想進行系統性的教育,目的在于能夠將社會需要的道德高度和個人的品德需求進行完美融合。然而,要怎么樣做才能實現品德教育與學科教育真正的融合,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接受知識的同時又提高了他們品德素質,這是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都應該深思的問題。
一、 梳理好語文學科與品德教育之間存在的關系
作為一名合格的語文任課教師,不僅應該讓學生掌握到基本的語文知識,還應該將提高學生的品德素質作為教學目的之一。但在語文教學中融入品德教育時要堅持適當原則,不能本末倒置,需要點到為止。畢竟學科的教育任務應以知識傳授為主品德教育為輔,要正確的去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抓住文章關鍵點而后對學生進行引導,表達出自己對于文章的看法,達到與文章產生共鳴并加深體會的目的。通過這樣一個主動加互動相結合的方式,不僅突出了文章的語言表達優勢,也使得學生能夠真正感悟到文章所要表達的正確精神,進而豐富學生的價值觀。
二、 堅持思想品德教育完美融入語文教學過程
語文教學自身獨有的特點要求其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需要融入思想品德教育,也只有堅持在教學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更加有效的完成課標任務。人與人之間最簡單最直接表達自己的方式就是說話,怎么樣說話才能使得自己的觀點表達得更加貼切更加生動都是靠語言這一靈活的交流工具來完成溝通的。正是由于語言在我們生活中有這么重要和廣泛的運用,因此,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教授學生相應課文知識點的同時也應該加入相關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不僅學會了學科知識還能明白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完善品德修養,形成和鞏固正確的三觀意識。
三、 因材施教結合學生的個體特征進行品德教育
作為教育者都清楚,一切教學活動都是基于學生來進行的,也就是說學生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而教師只是在教學過程起引導和指導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在組織各項教育活動的時候要充分結合學生的特點增加他們的參與性。小學語文的教學也是同樣道理。在現今的學校里,多數學生都是家里唯一的孩子,難免有些嬌氣并且受挫能力弱,面對這樣的學生群體,教師們應該思考如何開展教學活動以引起這些學生們的互動呢?
四、 教學過程應結合實際進行品德教育
任何理論性的知識只有與實際操作結合了,才能達到教學的最終目的。上文提到了教學活動主次地位,也就是說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生,那就要求教師在進行任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都應該尊重學生各自的差異性,正如草地上的草一樣,有高的也有矮的。人與人之間是不一樣的,小學生在素質接受能力各方面也存在不一樣的情況。這樣一個現實的狀況要求任課教師進行教學時要充分的結合學生差異性來制定不同的教學要求。例如:對于那些品德素質稍微偏低并且比較頑皮的學生,教師應該多花心思進行引導矯正。而對于那些品德素質較好并且各方面表現不錯的學生只要進行適當的點撥使得其變得更好。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豐富教學活動,多進行一些朗誦比賽或者課后組織圖書館之旅等新穎的活動。
五、 注意教師形象進行潛移默化的品德教育
作為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不僅要求學識過硬,同時也要求其擁有內在的各方面修養,所謂的為人師表就是說明教師要有一種表率作用,用自己強大的人格魅力對學生們進行耳濡目染的品德教育。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化科技進行靈活的教學,并且堅持“多夸少罵”的教學方式,尊重學生進而激發學生的參與度。同時課堂上課的時候教師應該注重自己外在的形象,比如衣服穿著以及音容笑貌等方面需要得體,為學生樹立一定的榜樣形象。這樣潛移默化的教育與學科知識點的教育相結合才能最終達到最佳的教育結果。
六、 小學階段中語文課程與品德教育融合需要注意情況
1. 滲透品德教育應該做到與學科教育完美結合。也就是說在小學語文教育中進行品德教育應該建立在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合理的教育。結合語文學科特點以語文教材為基礎通過課文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的優良傳統以及風氣的教育。使學生有著正確的三觀并且學會如何做人。從而為今后學生有著明確的是非觀以及辨識能力做基礎。
2. 尊重小學生這個階段擁有的在心理或者年齡上所具有的特點。由于小學生年齡小,對于很多事物的認識還不完善,處于對世界萬物都充滿了好奇和認知的階段,在對事物的認識主要停留于形象等最直觀的特征。這樣一個年齡段特征要求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材課文對學生進行情境性教育,也就是能夠描述出課文的形象情景讓學生們有著更好的代入感,或者多讓學生對教學圖片進行觀察和討論并進行生動的描述。以學生特有的年齡段特征為基礎進行教材教育才能夠達到教育質量提高的教育結果。
小學生是具有很強可塑性的一個群體,也是未來社會發展建設的主力,他們身負重任有著一個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小學教育在這個階段顯得尤為重要。而作為主要學科的語文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對于小學生的思想塑造有著潛在的作用,最終讓學生學到課本知識還樹立起正確的三觀。
參考文獻:
[1]李紅.論小學語文教學中思想品德教育滲透[J].成功,2012,5.
[2]吳冬昊.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課外語文,2017,9.
[3]吳樹霞.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思想品德教育[J].學周刊,2011,4.
[4]周孝德,宋策,唐旺.語文教學中人格教育的實施策略探索[J].西安理工大學學報,2012,1.
作者簡介:
陳春珠,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第一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