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秀萍
摘要:如今,我國正在全面實施“營改增”政策,這項政策給我國許多行業帶來了不小的改變。筆者仔細研究了“營改增”后建筑施工企業的稅務風險與控制情況,并在本文中首先就“營改增”實施后對建筑施工企業的影響情況進行了概述,同時總結了建筑施工企業的具體稅務風險,并給出了相關的解決辦法,供業內人士參考。
關鍵詞:“營改增”;建筑施工企業;稅務風險;控制
我國在2016年的5月全面推進了營改增政策的實施,將以下四個產業:房地產業、金融保險業、建筑業及現代服務業納入到增值稅征收的產業中,建筑施工行業從此需要繳納增值稅。建筑施工企業可借此契機更好地發展,因為營改增實施后企業繳納的稅款跟以往相比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企業的收益也會相應增加。營改增實施對于建筑施工行業有減輕賦稅的作用,但同時要留意到營改增可能會給建筑施工行業帶來稅務上的風險,一旦應對不得當,有可能影響建筑施工行業將來的正常生產經營。
一、“營改增”及其全面實施對建筑施工企業的影響
(一)“營改增”簡介
“營改增”,全稱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自1994年始,我國的稅收政策就是營業稅和增值稅一起實施,兩稅并行的制度比較適用于我國當時的國情,不過我國的經濟水平在不停提升,營業稅反復征收的情況屢見不鮮。出于此種原因,2012年我國上海率先進行了“營改增”工作的試點實施。自2016年5月1日起,我國開始全面的推行“營改增”政策,此項政策的推廣,意味著我國已經邁入了稅收改革的重要階段。此項新政策從落實到現在已經有一段時間,實施期間“營改增”政策的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營改增”政策的推進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減稅思想的落實。
(二)全方位推動“營改增”對建筑施工企業造成的影響
全方位推動“營改增”政策,對建筑施工企業造成較大的影響。
從財務管理的角度來看,“營改增”政策實施后,建筑施工企業的收入、成本、資產等均會發生較大變化。營業稅為價內稅,營業稅制下,收入、成本和資產的價值均含稅;營改增后,由于增值稅為價外稅,收入、成本和資產的價值均是扣減了增值稅后才入賬處理,導致金額比原營業稅時有所下降。
從稅負角度出發,營改增后,建筑施工企業原先繳納百分之三的營業稅,現今適用百分之十一的增值稅,由此能夠看出“營改增”對企業的稅負影響。當然,建筑工程里面的分包工程、大型機械等固定資產以及工程材料、工程用電等項目的花費,只要企業取得了合法合規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就能夠進行進項抵扣,企業的稅負總體會有所下降。
此外,“營改增”政策還直接改變了建筑施工企業管理人員在資產管理方面的陳舊理念,促使他們更用心地去經營管理企業,讓企業能夠為國家的經濟做出更大的貢獻。盡管新的稅務政策加重了企業資金流轉方面的困難,可是隨著稅收風險的提升,企業的總體運營水平也會得到提升。
二、建筑施工行業現狀及“營改增”全面實施后此行業的稅務風險分析
(一)建筑施工行業現狀
伴隨著“營改增”政策的落實與推廣,我國建筑施工企業迎來了一系列的變革。新的稅收政策直接改變了我國建筑產業的格局。建筑施工企業最主要的特性就是魚龍混雜,難以正規化管理,例如說建筑材料來源方式較多,灰、沙、石等材料主要由項目所在地的小規模納稅人或者自然人壟斷經營,而這些供應商不熟悉“營改增”,也難以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工程項目建設周期較長,進項的抵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企業來說,稅負在短期內或將上升。另外,建筑施工項目的地域通常比較分散,建筑施工企業難以進行有效的項目管理。
(二)“營改增”全面實施后建筑施工企業的稅務風險分析
在全方位落實“營改增”政策之后,建筑施工企業關于稅收方面的管理工作將更具挑戰性,也因此增添了相當多的稅務風險。具體來說,風險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進項稅額取得的風險。建筑項目地域比較分散,材料一般來說就地取材,由于不少材料供應商為小規模納稅人或自然人,無法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導致無進項稅額可抵扣,增加了企業的稅負。現承接工程基本上都是墊資建設,工程款一般要在工程完工后滯后一段時間才能收到,有的分包單位因未能及時收取分包款,不予配合開具分包發票,導致當期抵扣進項不足,要繳納較多的稅款 。
“營改增”全面實施后,企業取得的絕大多數增值稅專用發票均可進行進項抵扣。但是由于業務經辦人員稅務意識薄弱,很多時候未向供應商或服務單位索取,如外出培訓、因公出差或參加外部機構和單位組織的會議,取得的都是增值稅普通發票,增加了企業的稅務成本。
第二,增值稅發票管理的風險。建筑施工企業由于工程項目分散,建設周期長,業務經辦人員發票管理意識比較松散,通常未能及時傳遞和按照規定做好發票的保管。發票損壞不能進項抵扣,而發票遺失責任方需要登報遺失聲明,到所在國稅局備案接受罰款,納稅人信用等級評比也會受到影響。
第三,會計核算的風險。營改增后,建筑施工企業一下子增加了十多個增值稅會計科目,由于甲供材、清包工和老項目的稅收規定,存在著幾個增值稅稅率需要審慎選擇,核算難度大幅增加。報稅程序上,在開票、報稅、抵扣、繳納等環節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財務人員必須統籌安排好進、銷項稅,避免發生進項稅額不足或者銷項稅額大幅增加的意外情況,平衡企業資金流。這對財務人員提出了更高的業務素質要求,稍有不慎,便會給企業帶來損失。
第四,選擇掛靠單位為工程分包單位的風險。建筑物的質量優劣直接關系到群眾的生命和財產的安全,因此我國對于施工建筑物的質量有著非常嚴格的標準要求。不具備相關資質的建筑施工企業沒有資格參與施工。有一部分不符合條件的企業在投標或比價的時候,選用掛靠的方法獲得分包工程。在“營改增”政策落實之后,繼續選擇掛靠企業為工程的分包單位就會有相當高的稅收風險,這就要求有關建筑施工企業盡早改變經營理念,從企業的實際情況入手,加強稅務管理。endprint
三、怎樣有效地全方位把控“營改增”后的建筑施工企業稅務風險
建筑施工企業的管理者應從自身的稅務風險本源入手,仔細的排查企業可能出現的風險狀況,搭建科學合理的稅務管理制度,降低企業的稅務風險,減少企業稅收成本,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推動建筑施工企業的進步。
(一)全員重視,加強進項抵扣和增值稅發票的管理
“營改增”不僅僅是財務人員的事情,它貫穿了從公司業務談判、合同簽訂、工程施工、材料領用、開具發票、賬務處理、進項抵扣以及稅款繳納的全過程,涉及公司全員上下。因此,公司全員上下必須重視和了解以及掌握相關的”營改增“政策,財務人員更是要千方百計地做好政策的宣貫工作。
加強進項抵扣的管理,在采購沙石等材料時選擇小規模納稅人為供應商,他們雖然不能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但可申請稅局代為開具;業務經辦人員對外采購貨物或接受勞務過程中,要索取增值稅專用發票。加強增值稅發票管理,業務經辦人員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后要及時做好審驗和傳遞工作,暫未能傳遞出去的發票要用專用的票夾子存放,確保發票的安全和完整。
(二)加強財務人員業務培訓,提高其業務處理能力
“營改增”政策落實后,建筑施工企業一定要加強財務人員的業務培訓。相比于營業稅而言,增值稅的諸多減稅制度、核算方法以及優惠和減免等內容都需要財務人員認真地進行學習和掌握。如何準確地處理增值稅相關的事務、科學合理地進行納稅,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如果處理不當企業將會面臨風險。不僅如此,增值稅的計價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還可決定企業的經濟效益。
財務人員除了通過學習、培訓掌握好“營改增”政策,提高自身業務處理能力外,還要多和當地稅務人員聯系,及時地了解稅收方面的新規定,熟知國家關于建筑施工企業的優惠政策,在國家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合理避稅。
(三)強化納稅籌劃的各項工作
推動“營改增”政策的目的是減少我國企業稅收負擔,可是這并不等于所有企業都能夠享受到稅負減輕的好處,一旦納稅籌劃方面出現了問題,有可能會出現稅收方面的風險。建筑施工企業要緊跟時代的步伐,統籌好納稅籌劃的各項工作,合理合法避稅,促進企業穩定運轉。
建筑施工企業在選擇工程分包單位和材料供應商時,應盡可能地選擇一般納稅人,如果條件所限只能選擇小規模納稅人時要采用不同于一般納稅人的商務價格,最大限度地降低單位工程成本和提升企業的運營效率。
由于甲供材、清包工和老項目的稅務規定,建筑施工企業可選擇簡易征收或一般計稅的方法計繳增值稅。財務人員和有關業務人員應針對各項工程的構成、成本預測以及工程毛利做好稅負全面的測算工作,選用最有利于企業效益的計稅方法。因為工程構成不同,有時選用簡易計稅的稅負比采用一般計稅要高。選用簡易計稅,單位的合同部門也要做好相應的配合,在施工合同條款要將開具發票種類等相關內容明確下來。
(四)及早調整企業經營思路
現今相當多的建筑施工企業采用資質共享的經營模式,如果企業想要生存于增值稅的大背景下,就一定要注重掛靠經營的管理,遏制違規轉包的情況。建筑施工企業在進行項目管理時,對于分包經營需要選擇稅務風險集中的管理模式,派遣專業人士進行稅務管理。此外,還要注重合同管理工作,將發票的各方面條款歸入到合同條款中,綜合管理納稅和經營主體,杜絕因發票而出現的稅務風險。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建筑施工企業,社會的發展也離不開建筑業的的繁榮與穩定,全方位地推動“營改增”政策的落實,不僅是對我國建筑施工企業的重新洗牌,更是建筑行業向前邁進的一次機會。就建筑施工企業來說,在“營改增”政策全面實施后,首先要嚴格遵守國家的相關規定,保證自己經營的合法性,其次,要強化財務人員的專業水平,全方位地改善企業的運營理念,注重納稅籌劃工作的效果。最后,建筑施工企業還應該嚴格篩選供應商,強化合同及資金管理等相關的工作,全力預防企業的稅務風險,加強風險管理水平,在“營改增”的浪潮下,讓自身企業更好地向前邁進,為和諧社會的建設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劉彩茹,張雅林.芻議營改增后的稅務風險與稅務籌劃[J].現代經濟信息,2017(13).
[2]康文華.基于營改增后的稅務風險與稅務籌劃探討[J].經貿實踐,2017(17).
[3]毛春艷.“營改增”背景下建筑企業的納稅籌劃[J].財會學習,2017(02).
(作者單位:廣州港股份有限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