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桂霞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數字出版正逐漸替代傳統出版,對檔案文獻管理工作也造成了深刻的影響。本文探討了檔案文獻數字出版的意義以及作用,在簡要闡述檔案文獻數字出版的內涵后,深入地分析了數字出版對檔案文獻編纂的影響,論證了數字出版在檔案文獻編纂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數字出版;檔案文獻;作用
隨著數字技術的持續發展,出版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轉型契機,數字出版推動出版業告別鉛印時代,在光電技術驅動下,數字印刷獲得了長足發展。尤其是在檔案編纂工作中,數字技術的影響更加深遠,不但改變了以往的編輯出版模式,同時也為檔案編纂拓展出一條新途徑。數字檔案完成編纂之后,只有經出版社出版才能與廣大讀者見面,實現有效的社會傳播,從而體現出數字檔案加工整理的價值和意義。
1 檔案文獻數字出版的概念
目前對數字出版的概念未能達成共識,學者分別從不同角度進行描述或釋義。“數字出版”以網絡為傳播途徑,將數字內容做數字化處理,通過網絡支付形式完成交易,從而形成新的出版流程,是一種新型出版方式。數字出版以傳統資源為基礎,通過數字化工具實現信息的立體化傳播,整合了數字技術、網絡技術以及計算機計算等高科技因素,實現了新的媒介傳播形式。筆者認為檔案文獻的數字出版,是檔案文獻編纂部門將檔案文獻信息進行數字化轉換,存入數據庫中,編纂者可根據需要對這些數字檔案信息進行選擇、編輯、加工、融合,然后通過數字媒介或是傳統媒介提供給利用者,其實質上是一種信息傳播行為。
2 依托數字出版技術,打造全新數字檔案編纂出版平臺
數字出版技術包括了數字化設備、多媒體、內容編纂、網絡發布等技術元素。數字出版編纂內容多以數字檔案為主,除一般性文字外,還有不少視頻、圖片以及音頻資料等。這些形式各異、內容豐富的文獻資料經過收集、整合、編輯、修正、校對、發布等流程實現出版,整個流程完全在網絡環境下實施。依托數字技術和檔案管理體系,能夠將不同檔案館的館藏資料遠程共享,從而在網絡信息中快速鎖定目標內容。同時還能夠結合檔案內容對其實施分類,進行結構加工,從而建立起網絡檔案數據庫,一次編輯加工能夠無限次使用,提高了編輯能效。在數字化出版環境下,檔案編纂人員不但需要具備專業的檔案管理技術,同時還需要掌握電子信息技術,具備良好的電子檔案管理素養。數字出版能夠與數字化檔案管理形成互促互補作用,從而豐富數字文獻資源,實現預期出版目標。從技術角度而言,傳統文獻編纂并不需要現代信息技術支持,檔案為紙質,核心環節在于排版和印刷兩個層面。但是在數字出版視域下,檔案編纂工作的開展對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的依賴程度不斷提高,無論是編輯還是出版,都需要有信息技術為支持。通過數字技術實現檔案文獻的電子出版,有利于形成檔案的無紙化傳播,進而實現數字化存儲和應用。
3 數字出版技術使檔案文獻編纂出版流程實現了交互協同
在傳統檔案編纂過程中,無論是課題調研還是編輯校對,亦或是出版發行,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對于人力資源數量依賴性很強。而且出版流程為線性過程,這是由于在檔案編纂過程中,一系列的資料收集整理、編輯校對、印刷出版都需要進行時間排序,前后次序固定,以此保證各環節任務有條不紊進行,從上一環節過渡到下一環節。
而在數字技術環境下,數字出版使檔案編纂過程更加靈活,而且還實現了多環節協調進行的嶄新模式。通過數字平臺能夠實現文獻搜集、整理、加工、審閱、排版、發布等協調進行,尤其是能夠實時了解不同環節的進展情況,通過多媒體進行信息檢索,提高業務流程的交互性,可以隨時在網絡數據庫中尋找可用資源,或者結合用戶需要實現數字檔案的多元開發,同一選題可以通過網頁進行發布,也可以將其作為電子書,或者通過數字化存儲建立起專項數據庫,從而提高檔案產品的個性化特點,提前發行環節,實現編纂與發行交互同步。在數字檔案網絡發行之后,還能即時搜集讀者的在線反饋,或者在線上開展互動評價活動,從而使編纂內容與用戶需求更為契合,這一過程也是檔案文獻全程數字化操作的實現流程。在交互協同的智能化網絡環境中,檔案編纂發行效率將有大幅提升。
4 檔案編纂實現紙質出版與數字出版共存
數字檔案館建設促進了文獻出版工作的轉型,傳統檔案出版模式已經與時代需求有很大距離,而檔案出版也從傳統紙質出版轉變為紙質出版與數字出版并存的新階段。傳統出版的產品以紙質期刊或者書籍為主,文本形式較為單一,傳播范圍有限,而在數字化技術下,數字出版使檔案文獻形式更加豐富,不少檔案管理單位嘗試以數字化出版完成檔案網頁構建,通過數字化存儲優化檔案載體。而且數字化傳播有存儲靈活、形式多樣、傳播便捷的特點,同時還具有強大的檔案檢索功能,具有成熟穩定的信息運作體系,而且出版周期較之傳統出版明顯縮短。這樣的出版形式不但提高了檔案編纂效率,同時也有利于編纂出版質量的提高。在數字技術下,檔案內容需要涉及兩方面工作,一是針對檔案信息的錄入和校對工作,由專業人員對內容進行審核、訂正、監督;二是專業人(下轉第143頁)(上接第149頁)員對不同媒介下的數字檔案編纂成果進行發布和動態監管。將檔案中的文字、圖表、音視頻等資源進行分類存儲,對加工整理之后的數字檔案文獻進行集成式管理,使內容靈活組合,豐富出版形式,從而使文獻的應用價值進一步獲得提高,促進檔案價值的提升。從上述分析可見,數字出版有其優越性,同時也有其局限性。
5 數字出版技術有利于提升文獻編纂發行效率
在傳統檔案文獻出版中,發行渠道以圖書經銷商為主,或者通過出版時營銷渠道進行發行。這一模式下經銷商起到了文獻發行的主導作用,編輯人員則只對編纂內容負責,只能在印刷發行中起到間接作用,而且對于出版之后的市場反響不夠了解。這就使檔案文獻出版之后的市場銷量、盜版情況、讀者類群等數據無從考察。但是在數字出版環境下,文獻發行以網絡為平臺,檔案館憑借自身能力即可完成電子發布,組織、實施、監督、反饋等環節在內部就可以完成,而用戶也能享受到更便捷的檔案信息服務。通過網絡交易和資源下載,能夠建立起檔案館與用戶直接掛鉤的服務模式。數字化發行還有利于檔案館維護自身知識產權和發行版權,保護檔案館利益不受侵害。
在數字化發行環境下,檔案文獻編纂出版形式、內容以及方式方法都與以往截然不同,這是信息技術與科技進步相互促進、相互推動發展的結果。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信息資源優勢更加明顯,公眾對于數字化檔案信息有著強大的需求作用,尤其是在海量冗余信息環境下,信息的搜索成本不斷增加,這就使檔案數字化出版備受重視。但是由于用戶的內容需求、閱讀習慣以及價值判斷標準不同,紙質檔案文獻出版物在很長時間內仍會有穩定的讀者群,短時間內紙質出版物仍有一定的市場空間,進而形成紙質出版物與數字出版物長期共存的發展態勢。從這一意義上來說,檔案館加快推動檔案文獻數字出版技術的運用、業務流程的重組優化、出版物形態的多元化開發和直接發行新模式的運行等工作,將會大大提升其檔案文獻編纂能力,出版或發布更多優質的檔案文獻出版物,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公眾的檔案文獻需求。
【參考文獻】
[1]楊霞.數字出版語境中檔案文獻編纂的新變革[J].檔案與建設,2015(4).
[2]梁艷萍.新時期數字出版技術對檔案文獻編纂的影響[J].山西檔案,2016(1).
[3]金敏.淺談檔案文獻編纂的信息化[J].云南檔案,201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