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彪
【摘要】安全管理是生產類企業管理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其關乎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關系到國家的安定及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也關系到企業每一個員工的切身利益。目前我國正處于企業全面推動建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階段,旨在通過加強安全管理標準化管理有效預防安全事故,消除安全隱患,做到安全生產無事故。通過每個企業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體制和適合本單位的安全生產激勵機制,確保企業生產經營高效運營,從而推動社會經濟發展。
【關鍵詞】安全管理 責任體系 生產經營 安全生產標準化
引言
安全生產標準化是指通過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排查治理生產隱患、監控重點危險源,建立預防機制、規范生產行為,使企業的各生產環節符合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要求,使人員、設備、物資、環境處于良好狀態,持續加強安全生產規范化建設。我國政府頒布了不同行業的安全生產化標準,發布了一系列制度性文件對企業進行指導,本文通過分析天津一汽夏利股份有限公司安全標準化管理模式,探討安全管理制度化的重要性,并找出現行管理模式中的不足加以整改。
一、安全生產標準化發展現狀
(一)理論體系
我國安全生產標準化概念出自于2004年國務院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重點突出了對安全質量的要求,要求生產環節和安全質量都要符合相關標準的要求,同時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也印發了《關于開展安全質量標準化活動的指導意見》,重點規范了一些重點行業的安全生產質量。隨著國家法律法規的不斷健全和完善,越來越多的企業重視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的建設,如煤礦、危化品、機械、冶金等高危行業相繼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活動,形成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
(二)管理現狀
各行業的安全標準化建設工作自2011年全面開展,以逐步形成一批具有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的企業,但在制度建設過程中也顯現出了一些共性問題。
1、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仍需完善
一是很多行業的評定標準以下發執行文件的方式,需要進一步細化具體執行方案,形成適用于行業的執行標準;二是現有標準主要針對行業標準化的總體效果及目標要求制定,難以適應不同地域不同企業的個體化差異,各企業還需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適合本企業發展的標準化管理具體流程、崗位職責和安全要求。
2、管理模式仍需改進
各行業在長期的安全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建立過程中,已形成了一套適合自己的管理模式,但由于國家法律法規的不斷健全和更新,原有的管理模式不能與國家統一的安全生產標準化要求相契合,仍需企業不管改進管理方法、提升管理質量、改進管理模式,形成各行業統一化、可推廣化、易復制性的行業安全管理標準。
3、缺乏信息化管理手段
我國一些大中型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主要依托于企業的綜合辦公自動化系統或生產管理系統,未能建立專門用于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所需的綜合技術平臺;而一些中小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仍使用人工的手段,沒有實現管理信息化,沒有有效的信息化工具,導致很多企業在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過程中耗費大量人力,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重復性工作。
二、一汽夏利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模式
(一)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
1、完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建設
生產經營單位必須遵守《安全法》和其他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結合生產經營單位特點,制定出相應的制度,最大限度地發揮規章制度的作用,消除或控制生產過程中的各種危險,防止安全事故的發生,避免各種損失,推動企業生產活動的正常運行。企業的各級管理人員要抓好制度的教育和落實,使廣大員工懂得安全生產管理規章制度是用多少人的鮮血和生命及沉痛教訓寫成的,按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運作就是珍惜生命。
2、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員工遵章制度的意識
教育員工自覺用規章制度規范自己的行為,自覺執行企業規章制度。通過單位內部網絡平臺、企業報刊、板報、標語、微信平臺等多媒體和安全知識競賽、演講比賽、歌詠文藝演出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做到寓教于樂,通過全方位、全天候、全過程、全員管理,即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原則,強化遵章守紀、安全生產工作宣傳攻勢,從而打造安全、健康、明快的職場環境。使遵章守紀、安全生產意識深入人心,規章制度、安全知識廣為傳播,潛移默化地規范人的安全行為,培養人的安全心態。
(二)落實主體責任,加強監督管理
1、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體系
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責任制應當明確各崗位的責任人員、責任范圍和考核標準等內容。按照“一崗雙責、黨政同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的要求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建立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并將責任層層落實到班組員工,全面實行安全生產周點檢,月度例會,季度考核,落實安全考核標準、獎懲措施和責任追究制度。依法依規制定各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權力和責任清單,推進安全工作改革,盡職照單免責、失職照單問責。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立相應的機制,加強對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情況的監督考核,保證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落實。
2、充分發揮工會監督作用
生產經營單位的工會組織依法對安全生產工作進行監督。生產經營單位的工會依法組織職工參加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維護職工在安全生產方面的合法權益。生產經營單位制定或者修改有關安全生產的規章制度,應當聽取工會的意見。對生產經營單位隱患排查治理監督不放松,對生產經營單位發生事故的相關責任人嚴格問責,嚴格執行“四不放過”原則。
(三)增強安全生產培訓,提高員工綜合素質
1、提高員工綜合素質
重點把握好培訓對象、內容、形式、效果四個環節,深入結合企業工作實際,準確把握培訓內容的針對性、培訓對象的層次性和培訓形式的多樣性,把職工安全知識、安全技術水平、綜合業務能力與職工個人業績考核相結合,與晉升機制相結合,使廣大職工把安全作為工作、生活中的“安全第一”,實現安全工作“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會安全”的轉變。endprint
2、建立安全生產培訓體系
要有步驟、有計劃地組織開展三級安全教育、特種作業人員培訓和復審教育、中層及中層以上干部教育、班組長教育、變換工作和“四新”教育、職業健康教育、全員教育、復工教育、安全管理人員教育培訓工作。在企業黨委的統一領導下,培養正確的安全價值觀,灌輸科學的安全知識,緊緊把握“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綜合管理”這個安全生產工作的主旋律,以此提高生產經營單位員工安全生產素養。
(四)加強事故應急救援,控制和降低損失
1、增強應急救援意識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是安全生產的方針,但是災害和事故總是難以根本避免的。為了避免或減少災害和事故的發生及損失,應對突發緊急事故發生,生產經營單位就要就應居安思危,要建立災害事故應急救援體系。需要制定詳細的應急救援計劃、嚴密的應急救援組織、精干的應急救援隊伍、靈敏的報警系統和完備的應急救援設施。這樣才能在災害和事故發生的緊急關頭反應迅速、措施正確。從容地應對緊急情況,把災害和事故的發生及損失減少到最低。
2、完善事故應急處理評估體系
生產經營單位應對已初步認定的危險場所和危險部位進行災害和事故危險源的評估。堅持重點區域的危險源、安全隱患排查、整改、治理要常態化,做到“無事防有事”。對所有被認定的危險源,應事先進行災害和事故后果,估計在災害和事故發生后的狀態、人員傷亡情況、房屋及設備破壞和損失程度定量預測,為了在災害和事故發生后能及時予以控制,防止災害和事故的蔓延,有效地組織搶險和救助,依據預測,提前制訂災害和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組織、培訓搶險隊伍和配備救助器材,以便在災害和事故發生后,能及時按照預定方案進行救援,在短時間內使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三、結論
今年,對天津安全工作形勢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年,為創造良好的安全生產環境,深入宣傳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系列決策部署和重要指示精神,一汽集團按市安委會、市國資委對全市安全工作系列部署的要求,對集團各企業下一步安全生產工作做了系列部署,一是各企業要開展新一輪安全生產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進一步推動安全天津建設;二是為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宣教工作力度,推動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公司內部安排部署了2017年“安全生產月”活動開展事項。全面貫徹安全生產制度化體系,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