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安全教育課程對保障學生健康平安成長具有重要意義,通過采用“微課”模塊教學,增強安全教育課程的時代感和親和力,提升安全課程教育成效,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高校 安全課程 微課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6年度廣西教育系統維護學校安全穩定立項研究課題《廣西高校安全教育課程“微課”模塊構建研究》(編號:20161C028)、《廣西高校“3+7+4”網絡輿情管理機制建設研究》(編號:20161A009)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8-0001-01
高校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有安全的環境作基礎,學生的全面發展也必須要有安全知識教育作為重要組成部分。推進高校安全教育課程教學改革,采用“微課”模塊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安全素養,促進身心健康,提升安全教育課程教學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一、廣西高校安全教育課程“微課”模塊構建的意義
廣西高校大多在2011年起將安全教育課程作為必修課程,每個學期都會安排專門學時進行安全教育,同時再結合關鍵時期和關鍵節點的安全專題教育。但我們也清醒地看到,高校安全教育內容設計政治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災減災、心理安全、網絡安全等方方面面;安全教育教學主體因學校而異,有的高校由保衛干部擔任主講教師,有的高校由輔導員擔任主講教師;安全教育課教育形式也多樣,有的高校采取集中班級化,有的高校采取報告加實踐等等。以上凡此種種,使得安全教育課程在實際教育效果與預設教育目標存在著一定差距,尤其是隨著新媒體等網絡傳播方式的出現,大學生接受心理和認知習慣越來越依賴聲影像結合的新媒體傳播方式。這就倒逼高校安全教育課程建設的要求,要適應新媒體時代時段的碎片化、學習方式的泛在性、教育形式的立體式等特點,通過“微課”模塊課程設計,化整為零,突出重點,使高校安全教育課程“活”起來,真正使得教育內容入學生心。
1.探索新媒體時代高校安全教育課程教學的新方式。通過“微課”模塊構建,將安全教育課程通過發揮“微課”主題突出,高度聚焦、短小精悍,視頻為主、情境真實,靈活學習的特點,充分利用互聯網應用平臺,實現線上與線下學習的有機結合,提高高校安全教育課程的教育效果。同時,通過安全教育課程的“微課”設計,強化安全教育課程的時效性,進一步加強安全教育課程的精品化建設,將安全教育課建設成學校重視、教師敬業、學生喜愛的課程。
2.提高安全課程的有效接受程度。現在的大學生更傾向于利用網絡社交媒體接受知識和信息,更加喜歡“短、平、快”的傳播方式,因此,高校要認真研究大學生在新時期的信息接受習慣,總結信息接受規律,因課制宜,因人制宜,采用“微課”方式,增加課程的親近感,提高學生對課程的認可度和接受度。要將安全“微課”教學內容有機融入到學生課程、學生移動客戶端和朋友圈,擴大安全知識的覆蓋面,真正實現泛在學習。當然,高校在進行教學考核時,也要充分考慮到“微課”教學的特點,采取靈活的考核方式,綜合考察學生的知識接受程度。
二、廣西高校安全教育課程“微課”模塊構建原則
隨著互聯網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尤其是移動交互式多媒體和社交媒體的出現,使得傳統的課堂形式、教學模式等發生了變化。高校安全課程也要與時俱進,積極采用“微”技術,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提升安全課程的教學質量。
1.時代化原則。在安全課程中采用互聯網技術,尤其是“微”傳播手段,體現了教育教學的創新精神,但高校管理者和教師還要結合新時期高校安全課程的建設意義和內容,實時地補充、增加新的教學內容,如當前對意識形態和宗教問題專題、國家海洋安全專題、校園貸專題等專題要充實到“微課”中。在采用微課教學中不能僅僅是因為采用互聯網新技術,而忽略了課程主體內容的更新和豐富。
2.主體性原則。安全課程采用“微課”教學模式,在“微課”課程設計的全過程中要積極吸引學生的參與,如在編排微故事時,讓學生根據故事設計“微課”情節;由學生自己拍攝安全微電影;讓學生主講安全微課堂等等,這樣無形中就可以使得學生參與到課程建設中來,實現了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三、廣西高校安全教育課程“微課”模塊構建路徑
廣西高校安全課程采用“微課”教學模式,涉及到“微課”講義的編寫、“微課”課件和視頻等制作以及“微課”作品的使用等環節,尤其是結合廣西的區域特點、民族特點等實現課程的地方化和特色化建設。
1.精心選題,編寫好“微課”講義。“微”的要義在于主題的簡練和突出,能短小精悍的說明問題。因此,高校要精選課程選題,從傳統的國家安全、交通安全、人身安全、財物安全、網絡安全等主題出再簡練選題,針對學生的思想實際,結合高校所處的地理位置、風土人情以及專業特點等設計好主題,尤其是要將最新的安全理念和知識融入到講義中。如結合廣西作為邊疆民族地區的實際,將民族宗教、國境安全等作為教學內容,增強安全教育內容的本土化和吸引力。
另外,可以通過網絡征集選題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意愿和方向,吸收學生的意見。編寫講義要做到道理和故事的結合,不能簡單的對學生說教,要在講道理基礎上,結合案例生動講好安全故事,有情有理地做好安全教育。同時,參與選題的教師和統稿教師要明確好講義的編寫主題,使得各個主題之間既相互獨立,又能相互銜接。
2.精心制作,提升“微課”課件及視頻等質量。課件是教學的輔助工具,“微課”課件要通過采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提升制作質量。要堅持內容為王,保證安全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同時,也能體現安全知識的趣味性和生活性。“微課”視頻要在堅持教學視頻標準基礎上,突出微主題。見微知著,以小見大,生動講解安全知識。
目前廣西高校安全課程多采用大班授課,因此在“微課”教學中可以采用分組教學方式,讓學生以小組形式,通過拍攝微視頻、微電影或者微講座等形式提高教學質量,同時也提高了學生課程參與度。在微作品創作中,安全課任課教師應積極與宣傳部、校團委、馬克思主義學院等部門溝通,利用高校成熟的育人平臺和文化活動推進安全課程思政化建設。
3.精心使用,提升“微課”作品教育效度。安全課程“微課”作品(課件、視頻等)首先是滿足安全教育課程的使用,因此要針對本校安全課程實際,對任課教師培訓。同時,要積極開展網絡教學,通過慕課等在線學習方式,實現線上與線下學習的結合。
“微課”采用的是互聯網技術,因此本身就是開放的平臺,任課教師要明確教學理念,積極推進“微課”的互動化、在線化和泛在式的應用,將安全課程延伸到學生社區、宿舍和大學生活的方方面面。另外,采用“微課”教學模式后,安全教育課程的考核評價方式也要改革,不能簡單的以閉卷考試分數為唯一考核標準,要將平時的安全知識掌握、微課堂參與、在線學習等作為評價指標,推進考核的科學性、客觀性。
另外,在采取安全教育“微課”模塊教學中,一定要體現互動性,尤其是在線學習環節,要積極吸引學生參與,這樣一方面增強了教學效果,另一方面,教師在與學生互動中,可以掌握到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輿情信息,有利于及時開展相關工作。
作者簡介:
孫巍(1983-),女,桂林理工大學理學院黨委副書記。